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陳立恆/實業興邦 台灣的新年新氣象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實業興邦 台灣的新年新氣象
◆  周行一/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趨勢
◆  林中斌/「債務陷阱」的真相
◆  馬凱/誰讓台灣蹉跎二十多年?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反轉民粹篇)

◆  王健壯/蘇貞昌不要像鼓氣的青蛙
◆  盛治仁/目標與關鍵結果
◆  薛承泰/「千里江陵一日還」序曲
◆  方祖涵/過街老鼠的第二人生
◆  黃介正/強軍維和 不戰為勝
◆  劉維公/文化4.0政策時代
◆  李清志/看不見的魅力

◆  范疇/「四個算總帳」的日子何時到來?
◆  葉銀華/該如何治理泛公股企業?
◆  陳亮恭/扶老比與經濟動能的連結








陳立恆/實業興邦 台灣的新年新氣象


2019-03-14 23:32 聯合報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大陸房地產己有泡沫化跡象。圖為民眾從福州一處樓盤前經過。 (中新社)

己亥豬年之前,我接到三波來自對岸龍頭級餐敘邀約,一家文教、一家金融、一家地產,不一樣的經營領域,卻同樣跺一跺腳,大陸股市會震上兩震的旗艦企業。
當與這幾位創造各自傳奇的企業金童們對談後,發現原來金童亦生自凡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詭譎商場上,各有著各自的美麗與哀愁,只因經手的生意超越一般企業可觸及數字,所以他們的美麗與哀愁也是尋常你我不能想像的。
過去的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對大部分兩岸企業來說,都不算特別美麗,所以這些巨頭和我們一樣,多少懷帶著遠慮近憂的哀愁。然而,讓我驚訝的是,這三波看似沒有關聯的人馬,除了同樣的哀愁,還有著同樣的好奇。
首先,他們提出同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從來不用投機槓桿等金融操作,來達成企業擴張的目的,甚至不願意和銀行借錢進行項目投資,更拒絕不少國際級資本入駐,種種決策似皆與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創富概念背道而馳。
其實,第一批人馬拋出這疑問時,我不知他們期待什麼答案,也不知好奇所謂何來,當時只能據實以告,由於一直在禮品相關行業緣故,已習慣有一分貨、賺一塊錢的踏實生意。另一方面,也可能早年主攻德國市場關係,往來客戶多半是德國企業或德裔美籍,他們的作風普遍微小謹慎,雖然個個君子愛財,但大多數還是追求過程與品質更勝於急功與暴利。彼時年輕的我耳濡目染,如今雖年過耳順,依然相信企業成長應該來自於產品服務,而不是金錢遊戲
而當第三位也提出同樣問題時,我大概明白他們的哀愁,就是泡沫經濟的危機感。以他們的精明,當然明白滿盈則虧的道理,更清楚對岸也許可以上得了月球,但在民生製造與精密工業等綜合競爭力上,確實比不過當年泡沫化之前的日本,或是雷曼兄弟之後的美國,恐怕難以支撐泡沫破裂後的變動與衰退。於是將眼光從原先的天高的野心,調向了地平的現實,面對看似同文同種、卻相對發展平穩的台灣,他們希望能從不同角度、更進一步了解台灣企業經營的模式與心態。
他們的來訪,對於台灣企業來說都是一記暮鼓晨鐘。其實,我們何嘗沒有對岸搞實業不如炒房產,或做金融的浮躁心態,越來越少企業願意十年磨一劍的經營實業;越來越多企業分神跨足地產與金融然而,實業的深度與廣度,恰恰決定了一個國家的高度,君不見德國、日本、美國等重要經濟體,除了其法治與教育等思想方面的穩健超前,同時實業根基也遠遠超前世界各國
清朝末年曾有一波「實業救國」的新思潮,其實一百多年後的台灣也需要一場「實業興邦」的新氣象,在這個也許是泡沫破裂邊緣的己亥豬年,無論國家還是地方政府,所有拚經濟的口號與政策,都應該落在與民生與科技相關實業上,而不要再是地產與金融,畢竟「泡沫誤國、實業興邦」,值得所有台灣執政者與企業家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