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重磅快評】算數無誤799 王浩宇新南向問政勢成明星

◆  【即時短評】山林解禁 社會觀念也解禁了嗎?
◆  【即時短評】對公僕砍蘿蔔、加重鞭 國家機器能順?
◆  【即時短評】年改兩面刃 藍營膽戰心驚

◆  【即時短評】只能「互相漏氣」求進步?
◆  【重磅快評】鄭文燦呼喚賴清德 隱藏蔡英文的小算盤
◆  【重磅快評】算數無誤799 王浩宇新南向問政勢成明星
◆  【即時短評】防鬥毆探長式撂狠話 院長夠嗆但警察遭殃
◆  【重磅快評】川金會破局後 金正恩在想甚麼?
◆  【重磅快評】官威治國 蘇貞昌拔官令禁得了聚眾鬥毆?
◆  【重磅快評】韓流來襲 卓榮泰歸去時記得帶走那支掃把
◆  【重磅快評】此地無銀三百兩 國防部為何愈描愈黑?
◆  【重磅快評】17年都做不到 再給老王4年有用嗎?
◆  【即時短評】給方向沒給路徑 王金平怎築通向未來之橋
◆  【重磅快評】太錯亂!鄭寶清作球給林佳龍打盧秀燕
◆  【重磅快評】非核家園=荷包縮水+犧牲健康
◆  【即時短評】國民黨太陽向禿子借光 不如自己發光
◆  【重磅快評】朱立倫會韓國瑜 路過台南可曾想到賴神?
◆  【即時短評】朱立倫會韓國瑜 不失分就是加分
◆  【重磅快評】王金平說「只做一任」的政治解碼
◆  【重磅快評】鬆綁山林前 山友須先為自己安全負責任
◆  【重磅快評】林黛玉吃酸梅補身體 韓國瑜力戰神隱少女
◆  【重磅快評】藍軍留徵召多條活路 選到底唯剩死路
◆  【重磅快評】邱吉爾打張伯倫 剖析小英兩岸論述新策略
◆  【即時短評】三波國旅方案變變變 觀光局閉門政策找罵挨







【即時短評】年改兩面刃 藍營膽戰心驚


2019-03-09 12:05 聯合報  記者張文馨╱即時報導
不滿年金改革,去年軍公教公職與退休警消陳抗不斷。聯合報系資料照


年金改革是藍綠共業,也是台灣社會要面對的重要課題。馬蔡都有承擔改革的勇氣,卻在推動的過程中雙雙犯下「溝通不足」、「失之躁進」的致命錯誤。國民黨下一任總統參選人王金平、朱立倫和吳敦義都已承諾要重修年改制度,卻又保留相當大的模糊空間,就在於年改的衝擊效應之大,藍營還有得拿捏。
馬英九在第二任任期將結束之際,拋出年金改革方案,第一個要處理的就是軍公教族群,讓支持者心碎,也逼得執政黨立委自己封殺提案,立委曾私下感嘆「就算案子被擋下來,心裡的陰影仍在,國民黨是將支持者往外推」,民國105年(2016)大選的痛,著實讓國民黨刻骨銘心。
當藍委淪為國會少數,綠營全面執政,推進年改的腳步更快,藍營卻因為年改幅度和規畫始終未能獲得黨內共識,反而衍伸黨內路線之爭。如今,王金平承諾推動二次年改;吳敦義站在年改違憲的基礎上要進行局部調整,至少要有尊嚴、能溫飽;朱立倫則考量軍公教得信賴保護原則,要針對所有年金制度通盤檢討。
三人話都講得很小心,就是因為年金改革怎麼改都得罪人,若還要動勞工的年金,衝擊面反而更大,需要社會對話的時間與功夫恐怕只會更多。另外,年金不是靠總統一人之力就能推動,屆時還得考量立委的立場,在歷經馬蔡兩次年改後,藍委對於年改可說如驚弓之鳥,要如何說服立委支持、獲得民眾體諒,將是藍營領導人需要細細斟酌之處。
而且,若是財政足以負荷,誰也不願去推動得罪軍公教的年改大業,如今,選前再度觸及這個議題,到了選後若無法兌現,會不會變成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影響到下一次的選舉?






【即時短評】對公僕砍蘿蔔、加重鞭 國家機器能順?


2019-03-09 12:11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後,訴求會做事。 本報資料照

國家如果是一部機器,政務官就是最關鍵的馬達,常任文官則如同螺絲,串連起每個機構讓機器運轉。但若是國家機器運轉不順,只是不斷緊螺絲,卻不檢討馬達是否裝在合適的機器中,只在螺絲上作文章,不順還是不順。
在選舉的光譜中,軍公教長期被視為是藍營鐵票,因此,民進黨執政要推動年改,本來就會引發政治聯想。加上年改過程中,綠營不時有政治人物將軍公教形塑成貪得無厭,拖垮財政的米蟲,這種被砍刀還要被吐口水的痛,從去年九合一大選就開始發酵。
年改之痛未消,現在標榜「衝衝衝」的蘇貞昌,新官上任第一天,一把火就燒向桃機防疫,飆罵防檢官員對業務不熟悉,也不管官員是不是被電火球的威名嚇傻了;緊接著來的春節假期,蘇貞昌一句「假日門市」,好像把國道連假塞車的問題,歸責官員皮沒繃緊;現在碰到夜店酒醉鬧事,又嗆要拿警局長來祭旗,難道關了夜店,酒品差的貪杯之人,就不會在其他地方惹事生非?
反觀蘇內閣上任後,華航機師罷工引發民怨,外傳是新潮流力挺的何煖軒繼續留在華航董座位置,因為民進黨派系平衡出任交通部長的林佳龍,專不專業似乎不是蘇貞昌用人考量。主計長朱澤民對於政院水餃幾年沒漲說引發爭議,蘇貞昌也只說「他有時候不太會講話」輕輕帶過。蘇貞昌對政務官的態度,相較於對常任文官的高標準,難怪一直以來外界總以科長來形容蘇貞昌。
常任文官是國家運轉最重要的基石,但民進黨執政卻總是政治凌駕專業,背景勝過努力,再加上蔡政府一面對著退休軍公教動刀,又一面將執政方方面面的問題,拿鎖公僕螺絲來形塑「會做事」形象,蘿蔔砍了,鞭子加重,緊螺絲緊到牙崩,累積的怨氣,總會在選舉時找到出口。







【即時短評】山林解禁 社會觀念也解禁了嗎?


2019-03-09 23:10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被山友暱稱「G哥」的「比基尼登山客」吳季芸,今年1月在南投縣盆駒山附近墜谷罹難,登山環境問題引發登山界議論,也促成行政院決定開放山林。本報資料照/翻攝自吳女臉書

登山界呼籲「山林解禁」,政府聽到了。行政院決定開放山林,未來登山活動的不合理限制可望鬆綁;但相對的,登山客「自負風險」的程度也將提高。這個對應的觀念如果不能先打通,只怕開放之後,遇到山難或山林資源遭破壞,還要為了「誰該負責」爭吵不休。
目前登山規定,散見各縣市自訂的「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而且幾乎都以「安全、救難」為出發點,除被批評管太多,也充滿「負能量」,造成登山活動的限制。
台灣多山,登山是非常重要的戶外活動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邀集相關單位研商後決定開放山林,主要論據就是戶外運動本質即挑戰風險,故不該把「安全」無限上綱,以「危險」作為限制登山活動的理由。
開放山林固然符合登山界的要求,也是時代趨勢,但許多人馬上會問:萬一發生山難,誰來負責?長期以來,這也是「國家責任」與「自律責任」的拔河
登山有其風險,無庸贅述。近年來,各縣市自訂登山自治條例也出現「於本府公告之管制山域從事登山活動遭受登山事故,由本府進行搜救者,本府得以書面命其支付搜救費用」,即要求登山者做好風險管理,不能把搜救成本轉嫁給納稅人。
但山難也常演變成國家賠償訴訟事件,主要是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1項規定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或財產受損害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現行的條文,除了讓國家面臨確保登山環境安全無虞的難題,也衍生出消防人員必須救援山難的責任。這也是行政院開放山林之際,必須配套研議「明確排除高風險地區的國家賠償責任」之故,否則,官員若動輒吃上國賠官司,心態只會趨於保守。 
顯而易見的,山林一旦解禁,不少問題勢必伴隨而來。除了登山客必須強化自律責任,成立專職「山域搜救隊」並建立收費規則,也是必要配套更重要的,登山界及大眾的觀念也應隨之調整,而這也是政府最需要跟社會溝通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