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農產外銷大陸創新高的省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首度機師罷工,暗藏官官相鬥劍影
◆  聯合報黑白集╱龜息大法睡到飽
◆  經濟日報社論/農產外銷大陸創新高的省思







經濟日報社論/農產外銷大陸創新高的省思


2019-02-09 23:5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台灣農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為12.7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成長率也達到23.2%。政府藉此宣示兩岸貿易往來持續熱絡,台灣農產品早已直銷大陸,並未受到兩岸關係緊張的影響。
農產品對大陸出口成長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台灣農產品長期所建立的良好聲譽,搭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關稅優勢,才能在中國大陸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ECFA生效已經近八年,相信很多人早已經忘記它的存在。但是持平而言,民國99年(2010年)簽署ECFA所實施的早期收穫計畫中,中國大陸提供台灣539項產品免關稅(其中18項為農產品),台灣亦提供267項中國大陸產品免關稅,對於兩岸貿易的確有促進的作用。
以農產品為例,可以發現18項早收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呈現快速成長。若以民國107年(2018年)與ECFA生效第一年民國99年(2010年)相比,農產品對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出口成長了1.61倍,其中早收農產品成長1.99倍,非早收農產品則成長1.37倍。而且這18項農產品中國大陸關稅也不低,民國107年(2018年)平均關稅約為11.4%,所以台灣早收農產品藉由零關稅之利,擴大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優勢;至於工業產品也呈現早收類出口成長高於非早收類的相同趨勢。
由農產品的例子,反映出兩岸經貿建立制度化安排的重要性藉由ECFA的自由化時程,兩岸得以推展貿易,同享貿易成長的果實。事實上,蔡政府過去在野時對ECFA指責不遺餘力,質疑ECFA是傾中賣台;並指出ECFA將使台灣經濟進一步向中國大陸傾斜。但ECFA生效後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並未上升,一直在40%左右,台灣對中國大陸及其他地區出口仍維持同步成長。
去年九合一選舉「農產品價格穩定」成為競選熱點,選舉後政府也呼籲加強兩岸貿易往來與經濟交流;地方首長也不分黨派,希望貨可以出得去,特別是積極拓展農產品海外市場,其中中國大陸是最主要的目標。
我們當然樂見中央地方一起努力,為台灣農產品尋找出路,但是台灣農產品出口首先必須面對關稅的挑戰,因為世界各國普遍保護農業,農產品普遍高關稅,若沒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加持,對台灣非常不利。例如台灣香蕉外銷日本即需負擔20%~25%季節性關稅,必須與受日菲FTA之惠,可以零關稅進入日本的菲律賓香蕉競爭,自然倍感吃力。
過去ECFA被抹黑抹紅,但卻是目前對台灣最有經濟效益的FTA。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確實是搭上ECFA降稅的順風車,不禁使人感慨若是ECFA 可以繼續廣化及深化,貨品貿易協議不因兩岸關係緊張而中斷談判,可以爭取到更多的產品降稅,對於台灣豈不是更有利。
以農產品為例,台灣目前出口到中國大陸主要產品例如活魚及冷凍魚、茶葉等,均已在早收零關稅的範圍,但鳳梨(關稅12%)及釋迦(關稅20%)等主要出口水果並不在早收清單中。
台灣必須有更多的FTA聯結,才能進一步強化產品競爭力;但這取決於兩岸關係的穩定,台灣不但可以藉由ECFA降低兩岸貿易障礙,也可以開疆闢土,與其他國家建構FTA。如果兩岸仍然是以對抗為主軸,會使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舉步維艱,台灣出口面臨挑戰也會愈大
政府不應停留在兩岸共創互利雙贏的雲端口號,卻又提不出具體的方案也不該完全漠視以往所建立的經貿機制,卻以割稻尾的方式坐收過去經貿開放的成果而且如果農產品通路依舊暢旺,對大陸出口也未衰退,為何國內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農民怨聲載道,顯示國內農業在規劃、生產、銷售等環節發生問題,政府更應記取教訓







聯合報黑白集╱龜息大法睡到飽


2019-02-09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市長韓國瑜配合春節民俗,在臉書上傳Q版圖大年初三「睡到飽」。圖/翻攝韓國瑜臉書

政治人物過年,只能拜廟、發紅包?
蔡英文走訪十八個宮廟,蘇貞昌拜了九座寺廟,馬英九參拜超過三十間廟,吳敦義也連拜廿八座廟宇,柯文哲則跑了廿七個廟的拜廟馬拉松,鄭文燦更有狂掃上百間廟的鐵人行程。
以柯P「鐵人賀年行程」為例,初一初二從早拜到晚,每個神明都拜過一輪。但從參拜到送福袋、發紅包,往往十五分鐘就嗡嗡嗡結束了。說穿了,政治人物拜廟,是拜票多於拜神,人氣重於神氣,基本上不脫拚選票。
只有韓國瑜過年是「政治零分,休息一百分」,全家到峇里島度假。他練「龜息大法」的非典型過年,卻引發熱議。鄭文燦酸他「很好命」,陳菊的前市府幕僚聽到「下巴快掉下來」,連公視台語台小編也撿到槍來嗆聲。
蔡英文才要大家趁過年稍微休息,儲存好「氣力」,新的一年繼續團結,替台灣認真打拚。其實蔡英文最該提醒鄭文燦。胖周瑜為比下韓秃子,刻意凸顯「跑十天拜一百間廟可瘦三公斤」,但拜廟拜得筋疲力盡,開工後還有氣力打拚?
這是首長休假制度的老問題。陳菊也曾出國過年,卻因美濃地震緊急從澳洲飛回來。韓國瑜上任後一天睡不到四、五小時,貨開始出去了,春節高雄夜市擠爆,人也進來了。他在峇里島說,「龜息大法睏到飽,休息後未來一年更豐收」,正與蔡英文異曲同工。
擦乾那些掉下巴流滿地的政治口水吧,新的一年繼續團結,替台灣認真打拚!






聯合報社論╱首度機師罷工,暗藏官官相鬥劍影


2019-02-09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華航機師罷工持續,苦了旅客。記者林俊良/攝影

華航機師發動民航史上首次機師罷工,在春節的疏運高峰,造成許多旅客出入境往返的莫大困擾。表面上看,這只是一起華航內部的勞資爭議事件,因勞動條件談不攏而發;但觀察處理過程的紛擾錯亂,卻處處可見政府管理失靈及民進黨派系內鬥的痕跡。尤其,交通部與華航管理階層的齟齬赤裸裸上演,與其指責機師罔顧旅客權益,不如譴責政府主事者明爭暗鬥坐視事態惡化。
罷工首日,華航與交通部的態度南轅北轍,雙方各自做足姿態,卻毫不掩飾彼此的意見分歧。當天清晨華航的說明會由總經理謝世謙主持,說了一些等因奉此之類的官話,卻不見三年前在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中親上火線的董事長何煖軒。其後,何煖軒現身桃園機場慰問地勤人員,讚揚地勤是「無名英雄」,卻被地勤人員戳破這是他上任後首度探視現場。在被問到與工會協商問題時,何煖軒打哈哈說,是工會代表不願見他。
同一時間,交通部則由政次王國材緊急聯繫華航勞資雙方,邀請兩方次日至交通部協商。王國材被問到交通部是否「管不動華航」,他坦言華航內部「的確比較硬」、「沒有耐心處理勞資關係」。林佳龍則直言,華航管理階層不能只陷在「勞資爭議層次」,要有「整體損害控管能力」。交通部官員甚至私下放話,指何煖軒只聽桃園市長鄭文燦指揮,根本不甩交通部。如此一來,又引發外界更多臆測,認為民進黨「正國會」與「新潮流」的內鬥,導致華航勞資協商破裂
勞工爭取自身的勞動權益,只要手段正當且合法,即無可厚非。然而,航空機師罷工畢竟影響旅客權益及企業形象極大,政府部門應極力協調,使衝擊減至最低。華航有過三年前空服員罷工事件的處理經驗,且這次機師已預告罷工超過半年,最後竟仍無法有效達成協議,顯示華航管理階層難辭其咎華航在協商過程態度傲慢,不斷放話抹黑機師「都是高薪」卻「把罷工當提款機」云云,對於過勞駕駛問題卻避而不談,甚至放話說交通部介入協商才是導致最後破裂的因素。這些,都是惡劣的小動作
回顧三年前何煖軒與空服員的談判,一天之間,即對工會所提條件悉數讓步。若說華航員工覺得罷工是爭取權益的有效工具,始作俑者,不正是「把罷工變提款機」的何煖軒嗎?令人不解的是,他三年前後處理同一問題,卻是軟硬截然的兩種面貌。再說,三年前華航空服員罷工,總統、閣揆都介入表態,並作出指示而這次,蔡英文和蘇貞昌都極力迴避此事,卻袖手讓民眾看交通部與華航的內訌笑話,這難道覺得政府可以置身事外
更值得人們注意的是,華航與長榮機師去年八月同時取得合法罷工權,但為何這次只有華航機師發動罷工,長榮機師卻未同步跟進?主要原因是,長榮在去年底發生外籍機師猝死後,受到外界強大壓力,因此對長途航班的疲勞駕駛問題作出更多讓步。例如,對於八小時以上航班改派三名機師,十二小時以上的長途逆風航班改派遣四名機師。但華航卻認為,如此作法將大幅提高華航人事成本,嚴重影響公司競爭力,拒絕跟進。華航管理階層寸步不讓的強硬態度,是導致機師發動閃電罷工的主因。鄭文燦昨天說,「如果何煖軒聽我的,就不㑹有這次罷工」;就是明指何煖軒太過強勢,不肯跟工會好好談
民航史上首次機師罷工事件,竟是由長榮女機長李信燕擔任的機師工會理事長,指揮領導華航機師罷工,這是一大驚奇。更令人驚奇的是,交通部竟指揮不動它所任命的華航管理階層,雙方還要隔空放話,甚至暗藏民進黨派系過招的玄機,民眾的權益及華航的利益則被棄置不顧。這樣的政府,能說「接地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