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華航罷工僵局 政府該出手止血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821/web/

◆  聯合報社論/霸占要津,就得拿出收拾局面的本事
◆  聯合報黑白集/別再保護…誰?
◆  經濟日報社論/華航罷工僵局 政府該出手止血了





經濟日報社論/華航罷工僵局 政府該出手止血了


2019-02-13 00:5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華航第三次勞資協商在凌晨1時起展開。記者胡經周/攝影


華航機師罷工事件進入第五天,雖然勞資雙方協商談判還在繼續,但過程中凸顯政府無能、華航與工會協商談判「無焦」的拖拉,除對眾多旅客造成不便外,已重創台灣在全球化策略下,引客與接地氣的國際形象。
機師罷工事件其實就是個勞資爭議問題。機師因「過勞航班」,希望資方在飛航時間、勞動報酬上,給予一個友善、公平的改善機制;資方則從經營成本考量,雙方拔河,勞動條件與勞動報酬欠缺共識。但勞方著眼於權益的算計,卻可能造成資方總體營運損失,這點握有35%股權的政府與華航經營團隊實在應該細算,一味拖拉,造成勞資雙方和消費者三輸局面。
近年,華航經營主管企圖改善營運績效,民國105年(2016年)何煖軒接任華航董事長,更訂出五年奪回龍頭寶座的時間表。只是,在全球化競爭策略中,若只顧營運成本,過多的「財務優先」,而無法將服務品質同步提升,在國際航空市場競爭下,將無法永續保有差異化優勢。
航空運輸業不同一般製造業的屬性,尤其在飛安議題上,更需列入經營思考項目,因為飛安意外造成的營運損失,不是一般交通事故可以比擬,且過於著重財務盈虧面的經營思維,是否會影響到飛安的潛在風險?華航高層在針對勞工訴求以營業成本大增回拒時,是否也應就飛安問題提出相對的安全保證?因為每一趟航行與數百名旅客的生命息息相關
這次事件的爭議點在「改善過勞航班」議題上,所謂的「飛航執勤時間」與「飛航時間」的差異,此部分應回歸勞動法制面探討。何謂「工作時間」,勞基法雖未有明定,但從勞動部的相關解釋函和法院的實務見解所謂「工作時間」,應是勞工處於雇主可支配狀態下的時間這段時間包括:一、勤前準備時間,如工作前檢查機器設備、換穿工作服等。二、待命時間,即到達工作現場報到就應計入工作時間。依此,工會要求以「飛航執勤時間」來計算工時,應較符合我國勞動法制精神,不能單純以「飛行時間」計算。
就國內二大航空業者長榮和華航來說,長榮一直被國際航空專業評鑑網站評比為資優生,華航僅列為後段班,華航經營管理似乎也有瓶頸,民營的長榮,可以針對過勞航班,人力不足問題,承諾改善,華航卻難做到,問題出在組織管理結構或其他營運策略等,值得細究與檢討,華航如果認為工會訴求過當,理應拿出具體數據佐證,而非僅是籠統的以「要培訓、聘用更多機師,大幅提高人事成本」而處處閃躲,甚至醜化工會代表的正當性,如此做法只會激化情緒
而勞資關係的形成,涉及勞資雙方的利益衝突,因為勞動條件好壞,涉及到勞方的收入,但又影響資方的生產成本。因此,當雙方利益衝突時,不可能單純地存在於任何一方,而是存在於雙方關係下所產生的共同結果,這個結果應是「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至於航空運輸業,則應以旅客安全做為最高指導原則,雙方都應在此原則下尋求最大協商空間,就服務品質與經營績效產生之連動效益,進行更理性的評估。
當然,罷工訴求是勞方非不得已的「尚方寶劍」寶劍應是防身之用,是在生命受到威脅的不得已情況下才使用機師的寶劍既然出鞘,就是真槍實彈的對決。但同樣是面對勞工爭權訴求,長榮的協商管道可以暢通,華航卻陷入僵局,這在以捍衛勞工權益為訴求的政府團隊,及華航高階企圖奪回第一龍頭品牌的當下,確實應更積極化解爭議。
我們期待身為資方大股東的政府、資方與工會,理性從人力成本、服務品質等視角,細算短中長期造成勞資政的經濟利害,儘快建立有效的協商機制與共識。讓民國108年(2019年)航空順暢,經濟續航。







聯合報黑白集/別再保護…誰?


2019-02-12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華航第二次勞資談判依舊沒有達成共識,機師持續罷工。 記者鄭超文/攝影

華航事件鬧得不可開交,外界看不懂這是單純勞資糾紛,或涉及派系鬥爭。這時有人說了重話,指國營企業是「貴族勞工」,長期在溫暖羽翼下吸吮國家資源;自己若還有政治力量,會力促華航民營化,並強調「別再保護這家公司了」!
話說得頭頭是道,但發言者竟是由華航百分百投資的關係企業「華旅網際旅行社」的董事長謝欣霓。媒體奉承其「美女董座」之餘,不忘提到其「前立委」頭銜,谷歌大神甚至揭露她「爆乳露腿進軍演藝圈」的舊料。
華航改革不易,若與半官半民的體質有關,則它受政治力操控的例證,與其說如綠營民代指控「華航很多人為空軍退伍,與國民黨淵源深」,不如說,這種「綠營立委轉戰演藝圈,然後就當上子公司董事長」的例子,更令人瞠目結舌吧?
華航如果未受政治力操控,則「前立委由演藝圈直升董事長」的事,哪有一家民間企業的董事會會同意?但這樣例子又豈是唯一?「被轉型正義」的國民黨威權時代,尚且存在例如中鋼由趙耀東傳承至內部員工王鍾渝任董座的典範。如今,華航罷工事件中戮力處理的是聲譽尚佳、卻屢與部長職位擦身而過的次長王國材;而引起爭議的卻是對交通事業素無歷練、意外當上部長的「選舉魯蛇」林佳龍。
這種事存在一天,就可見政治力的黑手仍在翻雲覆雨。所以,吸吮國家資源的是誰?以政治力為靠山坐享利益、被保護的又是誰?







聯合報社論/霸占要津,就得拿出收拾局面的本事


2019-02-12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華航人力資源處昨天下午舉行臨時記者會,抨擊2016年空服員罷工的處理錯誤,並表示不應該把所有資源放在同一個族群,這會引起極大的後續效應。 記者鄭超文/攝影

這次華航罷工事件,說是企業內部勞資爭議也罷,說是民進黨派系內鬥也好,都留給外界不良的觀感主要原因是,不論華航資方,或是交通部、勞動部乃至民航局官員,全都是蔡政府派任。如果什麼肥缺都要占滿,遇到問題卻不想解決,甚至彼此推託、護航、鬥氣,讓搭乘華航的旅客進不來、出不去,這如何能不惹民怨?
華航機師選在春節罷工,帶來諸多不便,當然要承受旅客的譴責。但對於這次罷工,外界並未一味歸咎機師「貪得無饜」,反而認為華航高層的強橫傲慢要負更多責任其中原因不難理解:一,民進黨三年前有過處理華航空服員罷工的經驗,同樣是董事長何煖軒主持,為何兩次處理標準不一彷若天淵?二,蔡英文強力主導修改《勞基法》,對於勞工權益、反對過勞等誇下各種海口;而華航機師要求避免疲勞駕駛,完全符合蔡總統的勞動倡議。但華航資方卻以營運成本為由悍拒,這豈非在打臉小英?
民進黨執政的特色,一方面喜歡唱各種高調,標榜所謂「進步價值」,卻不顧現實;另一方面,對政府及周邊機關的各種權力職位極力包攬爭搶,安插自己人馬,一個都不放過。這種「政策高調」與「現實利益」之間的偌大落差,反映在這次華航機師罷工事件中,則一目了然。華航資方對於不合理的勞動工時,不僅完全無意調整,更以「就是要錢」放話抹黑機師,甚至發動「假地勤」到交通部抗議,以製造勞工間的對立場面這些,都是政治鬥爭常見的抹黑及分化手法,民進黨卻把它帶進公司運用。這樣惡質的操作,如何能提升華航的企業文化?
何煖軒並無管理或航空專長,卻一躍高升為華航董事長;林佳龍亦無任何交通專業及背景,卻在敗選後搭直升機登上交通部長寶座。這兩位自視甚高的長官,都缺乏傾聽的能力,共同炮製了這次罷工事件。政府擁有將近五成的華航股份,華航的董事全數都是「官派」,交通部卻稱自己對華航的經營「只有建議權」;這是何煖軒太過鴨霸剛愎?還是交通部太過懦弱外行?蔡政府把各個權力要津都塞滿了自己的人,但一碰到罷工,卻沒有人想要解決問題請問,這樣的酬庸腐化醜態,會比老國民黨時代好看嗎
在這次罷工事件中訥訥失語的,還有勞動部。在華航對罷工機師祭出「中止雇傭關係」的撒手鐧後,勞動部仍沉默不語;直到工會要求釐清,勞動部才聲明雇主不得以解雇或減薪等不當手法對待合法罷工勞工。這樣的表現,還不如台北市勞工局長賴香伶為罷工辯護的膽識
同樣可議的,還有民航局。民航局官員這次幾乎站在華航資方的立場說話,無法提供更中立、客觀的資料供各方參考。例如,民航局提出美、日、加等國的機師月平均駕駛時數,稱無法斷定華航機師有「過勞」的問題,甚至說華航機師年休假高達一四三日,月飛行時數也低於國際標準。這些說法均似是而非。人們都知道,飛行時數以「月平均數」計算,其實並沒有意義;大家關切的「疲勞駕駛」問題,必須逐次依航班計較,不可以拿來平均。何況,如果華航機師月飛行時數低又休假天數多,管理部門為何不對飛航時間作出更合理的調整,以減少每次疲勞駕駛的風險?
華航因其獨特的發展歷史,而有今天特殊的生態,這需要更多的智慧及心力去解決,畢竟它仍是國家航空的象徵企業。但以小觀大,人們更關切的,還是政府的因應調整能力如果民進黨政府什麼權位都要緊緊抓在自己手裡,它最好也證明自己有能力處理隨著權位而來的棘手問題;不能只要權力,又唱高調,卻沒辦法承擔責任這次罷工,民進黨的大話被自己的權力傲慢露了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