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超徵稅收不應任意發放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590/web/

◆  聯合報社論/國家負債中,超徵不是撒錢的藉口
◆  聯合報黑白集/獨派新年第一願
◆  經濟日報社論/超徵稅收不應任意發放








經濟日報社論/超徵稅收不應任意發放


2019-01-04 01:5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研議將去年度超徵稅收中的300億元,以現金發放給中低收入的家庭,而且是以一次性的方式來發放。政府照顧弱勢民眾的美意固然值得肯定,但是這種以現金一次發放的方式,實在有太多爭議,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再審慎評估。
首先,雖然這些超徵的稅收,是來自人民,應該要還給人民,但是其實我們政府每年編列的預算都是赤字的,也就是說,即使把這些超徵的稅收都放入預算中,政府仍然是有年度赤字。而現在形成超徵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財政部在估計稅收時低估了賦稅的收入。因此,最合理的使用方式,應該優先償還過去累積的負債,因為現在的負債應該由現在的人來償還,而不應該留給後代子孫。
此外,目前政府的累積負債總額達到5.3兆元,平均每一位國民身上背著約23萬元的負債,現在政府有了剩餘,自然應該先考慮還清一部分債務一方面,不必債留子孫;另方面,萬一後續需要用錢時,政府才有較大的舉債空間
其次,我國有始以來唯一一次發放消費券,是在民國98年1月,當時面對全球金融海嘯,98年第1季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出現嚴重的負成長10%左右,失業率攀高到6%,還不包括許多員工被放無薪假,因此當時政府才緊急發放每人3,600元消費券,來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因為接近過年,許多家庭有了這一筆及時雨,而得以度過一個好年。當時是以消費券的方式發放,而不是直接給予現金,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讓民眾把錢用在消費上,來帶動經濟。而現在台灣的經濟情況雖然略差,但是離金融海嘯的慘狀很遠,還不至於經濟蕭條,因此沒有必要以發放現金的方式,來處理當前的經濟問題。
第三,照顧弱勢當然是政府的職責,我們也鼓勵政府採取有效對策,研擬一套完整而長遠的計畫,比方說,中央政府可以每年編列經常性預算,以公平合理的方式來補助弱勢家庭,這才是可長可久的作法。這些支出必須先經仔細評估,看看每個人需要補助的金額,補助的人數及政府可以支用的預算等等。無論如何,這些都不是一種即興式或一次性的補助。
第四,現在以這種一次性的發放方式,如果以300億元預算,依政府預估可能有300萬家庭可以分到現金,如此每戶大約可以拿到約1萬元左右,按行政流程估計,實際發放時間已接近明年大選,因此很難避免被人們聯想成是政策買票,所以我們認為這是非常不適當的作法。
其實還有許多可以考慮運用這筆錢的方式。由於美中貿易戰短期不會熄火,今年全球的貿易和經濟成長都會陷入停滯,台灣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國外部門的表現一定不如預期。另外,受到去年軍公教退休金大幅縮水,以及陸客來台觀光人數減少的影響,今年內需仍然疲軟。在國外與在國內景氣不振的情況下,應該把這一筆稅收剩餘用來直接補助消費,以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比方說,對於某種政策性的消費給予補貼,例如購買節能冰箱、電動機車、或是其他有助經濟的消費。
這些政策上的補助消費,對於刺激經濟與帶動生產,甚至創造就業都會有實際效果。也就是說,政府在考慮發放紅利時,應同時配合其他政策,從中找出對國家和人民最適當合理的政策。
最後,我們要再次強調,政府所有的資金都是來自人民,當然也應該使用在人民身上,政府在使用資金時,一定要考慮各種可能,並做審慎評估,再找出最符合當時社會需要的政策。尤其是在民主時代,如果處心積慮進行政策買票,相信國人自有公斷,我們也希望政府在推動這些即興式的政策時,必須更為謹慎







聯合報黑白集/獨派新年第一願


2019-01-03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獨派「四大老」發出公開信,籲蔡英文不要競選連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獨派終於出手,李遠哲吳澧培等「四大老」發出公開信,籲蔡英文不要競選連任。這事並不令人意外,但時機似乎來早了。
台灣的深綠急獨派對蔡英文一直具有重大影響力,不時對她施壓,這是政壇公開的祕密。他們嫌蔡英文在台獨路上「不夠快」,不滿已久。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許是卡管案的發展,也許是元旦清晨蔡英文張口唱國歌的畫面。
之所以還是令人有點意外,是因這些「大老們」昧於情勢,「口中有人民,眼裡看不見人民」。民進黨敗選,蔡英文聲望低,是事實。但獨派若歸咎於目前的執政路線不夠「」,那真叫人無話可說。
且看,南台灣不過來了一個禿子,掀起高雄前所未見的國旗潮,且由南向北擴散,以致總統府不得不在元旦發放小國旗。這是怎麼回事?這說明了什麼樣的民意?蔡英文不管個人意向多堅強,但近七百萬的當選得票數代表了相當比例的中間民意,也畢竟是在中華民國總統府裡宣誓就職。這個總統,怎能不表態自己是個「全民」總統?
台灣不願接受中國統治,是目前的主流民意但是,這與光譜極端的「急獨」主張卻完全不是同一回事。獨派大老們自大到逼宮蔡英文,要求她「交出行政權」;但如果眼睛沒瞎,應還看得見新年期間國旗遍地飄揚的景象,當知急獨主張在「台灣民意」當中不具正當性。
獨派「新年許願」,也許算言論自由,但切莫睜眼說瞎話








聯合報社論/國家負債中,超徵不是撒錢的藉口


2019-01-03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廿多名法稅改革聯盟成員,日前在總統府前高舉標語,要求財政部還稅於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新年談話拋出紅包,要將去年超徵的數百億稅收發放給弱勢民眾,讓他們分享經濟發展的「紅利」,正由行政院研擬方案。此議一出,各方意見紛紛;有人批評是「政策買票」,有人認為方向正確,有人認為超徵稅收應先用於償還債務,有人主張應「還稅於民」或規劃「負所得制」。這些看法各有一方之理。必須提醒的是,政府切勿以為撒錢是人人歡迎之事,「分利於民」若思慮不周或分配失當,反而更招惹民怨
事實上,蔡英文以「公司盈餘分紅」為喻,來形容她所構思的「超徵分享」,基本上就是一個錯誤的認知。企業有盈餘應與員工共享,這是對的;但國家「稅收超徵」和「歲計盈餘」卻是截然不同的事所謂「超徵」,是指實際稅收超過原編預估值,這可能是原來的目標低估所致。然而,我國中央政府的公共債務高達五兆三千億元,僅去年即新增了一千多億的公債。亦即,蔡英文擔任董事長這家「台灣公司」,其實並沒有「盈餘」可供分紅。也因此,財政部才會說這五百億元的超徵稅收,應該拿去「還債」
無論如何,蔡英文主張照顧弱勢民眾,是值得肯定。蔡總統的起心動念,主要是去年選舉大敗,她自知失去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另據綠營人士透露,蔡英文在走訪基層時,聽到不少基層民眾抱怨菸酒稅、房屋稅驟然調高,使他們的生活負擔加重,工人階級連抽菸都變得困難。稍早,蔡英文曾要求台灣菸酒公司生產「廉價菸」,即出於同一思路。
問題是,當初中央和地方提高房屋稅及菸酒稅時,一派義正辭嚴,完全不以民眾的負擔為慮。而今,政府卻要以「照顧弱勢」的名義,變相向他們發放「經濟紅利」;說來名不正、言不順,也備顯諷刺。嚴格而論,這類民眾未必算得上是社會「弱勢」,充其量只是「政策受害者」,政府要花數百億元收買他們的心,稱不上對應。至於那些真正的經濟弱勢族群,則需要社福制度提供更長期的關注,絕非發一次紅利就能解決。也因此,大手筆發數百億「紅利」給弱勢的主張,雖會受到一些人歡迎,但稱不上真正的關懷,而比較像政策買票
進一步看,主政者願意散財固然慷慨,但要問的是:這散的是誰的財?慷的是誰的慨?去年稅收之所以超徵,主要來自營所稅、遺贈稅、菸酒稅、房屋稅等項目其中尤以營所稅由十七%大幅調到廿%,到九月底就超徵了近六百億元。如果試問,當初的調幅是否合理?是否拔鵝毛下手太狠?
再看,去年九月立法院預算中心對行政部門提出警告,認為我國連續兩年預算短絀幅度放大,財政亮起紅燈,「財政紀律失靈」已成為拖累我國競爭力的因素。約略同時,財政部長蘇建榮也提出警告,稱我國可課稅的綜合所得只剩下廿四%,稅基非常脆弱,要求暫緩號稱「優化稅制」的提高免稅扣除額修法。不僅如此,蘇建榮半月前聲稱,台灣的「租稅負擔率」(賦稅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過低,宜從目前的十三%調升到十五%。試想,如果我國稅基如此脆弱,而財政紀律又已失控,主政者卻隨便一個狂想即要揮霍數百億元用於濟助定義不明的弱勢,台灣的財政如何可能健全?
正本清源而論,我們擔心的,並不是蔡總統對社會弱勢的關懷不夠或太濫,而是國家財政常在政治人物的一念之間挖來補去,缺乏嚴謹的規範可循尤其,蔡政府一方面宣稱要優化稅制,另一方面卻不斷編列浮濫的「特別預算」,前瞻計畫的八年八千八百億如此,研議中的「超徵紅利」亦如此,諷刺至極。更令人擔憂的是,當辛勤誠實的納稅人越來越少,主政者任性揮霍的手筆卻越來越大,財政的「世代正義」要如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