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170/web/
◆ 聯合報社論/兩虎擋道,台灣如何加入CPTPP?
◆ 聯合報黑白集/發大財與花大錢
◆ 經濟日報社論/積極因應英國脫歐變局
經濟日報社論/積極因應英國脫歐變局
2019-01-20 23:5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保守黨政府與歐盟協議的脫歐方案,日前在英國國會以懸殊的比數遭到否決,不過隨後由反對黨工黨所提出的對首相梅伊的不信任投票,以些微差距沒有過關,梅伊得以續任首相,避免英國脫歐更遙遙無期,政局進一步動盪。
此次英國國會否決脫歐方案,牽涉層面複雜。主要因素是英國國內無論是脫歐派及留歐派,普遍認為目前脫歐協議對歐盟讓步太多,除了負擔高達近400億歐元的分手費及其他衍生支出外,英國未來在歐盟的權限受到限縮,還必須遵守歐盟的部分規章,引發主張完全脫離歐盟建置,與歐盟一刀兩斷的脫歐派不滿。另外支持留歐則希望藉由否決案,未來有機會啟動脫歐第二次公投。
英國脫歐也涉及地域情結,因為在民國105年(2016年)公投中,英格蘭及威爾斯贊成脫歐,但蘇格蘭及北愛爾蘭支持留歐占多數,此次當然繼續反對脫歐方案。特別是由於北愛爾蘭與歐盟成員愛爾蘭陸地接壤,經貿往來密切,雙方均希望脫歐後兩地仍維持目前無障礙通關,片面留歐的情況;但此會造成英國本土與北愛爾蘭需要管制而產生「一國兩制」問題,涉及到主權因素,政治敏感度高,爭議性大,更難滿足各方需求。
未來英國政府必須再次提出脫歐修正案,並再送國會表決。由於英國國內留歐與脫歐意見兩極化,兩大陣營內意見也分歧,英國能否如期在今年3月29日脫歐,仍有很大的變數。
英國脫歐雖然看似歐盟內部的家務事,但對於全球經貿影響不容忽視。無論未來發展為何,英國與歐盟關係將會弱化,英國會非常積極以雙邊結盟方式,拓展脫歐後對外經貿網絡,英國將成為其他國家爭取合作的對象。例如日本即一直向英國招手,除了與英國加強軍事合作,以及建構雙邊經貿協定外,也歡迎英國在脫歐後加入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以降低即將在2月生效日本-歐盟經濟夥伴協定(EPA)的衝擊。
台灣未來不應缺席,應積極強化和英國的經貿關係。過去英國由於投資環境良好,是許多跨國企業設立歐盟,甚至全球營運總部的首選。在民國105年(2016年)英國通過脫歐公投後,不少跨國企業開始調整布局方式,全球分工模式因而轉變,台灣應尋求其中可以切入的機會。
台灣也可以從雙邊產業合作著手,在生技產業、金融創新、資通訊、文化創意產業,雙方均有很高的互補性,都是可以合作的方向。
另外由於脫歐談判延宕,不少金融業將資金移出英國,脫歐公投後英鎊已經大幅貶值約20%,倫敦做為歐洲甚至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大受減損,連帶影響到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英國央行去年已經進行十年來首度升息以對抗通貨膨脹,今年在脫歐爭議、經濟成長減緩、以及油價高漲加大通膨壓力下,動向格外引人注目,台灣應注意未來的變化。
台灣與英國的經貿關係,近年來受到全球景氣動盪及歐債風暴影響,有弱化的現象。台英雙邊貿易民國106年(2017年)約為57億美元,台灣雖享有順差,但尚不及台灣貿易總額的1%,近年來成長更呈現停滯,未來應有系統地進行拓銷。
英國雖然為台灣在歐洲投資的最大據點,但近年成長已減緩,投資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為主;至於電子資訊業則多以設立銷售據點的投資型態為主,未來投資領域應更加多元化;其次英國則為我國最大歐洲外資來源國,以金融保險、醫療及化學為主,未來應與台灣重點發展產業連結,做為招商重點。
最後,台灣與英國在民國91年(2002年)已簽署雙邊租稅協定,未來可推動與英國簽署投資保障協定,做為台灣在歐洲的突破點。
聯合報黑白集/發大財與花大錢
2019-01-20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貨出去了」;高雄市長韓國瑜(左四)主持「高雄─平潭」台北快輪首航典禮,五百噸高雄農漁產品9小時就送抵福建平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採購是由兩岸企業自發促成,短短九小時即由高雄運抵平潭,再轉銷大陸市場,具有便捷優勢。不料民進黨卻冷嘲熱諷,林濁水更以高雄農工產值一年高達二兆,這次首發交易僅占○點○○九%,諷刺高雄「厲害了」,可謂酸氣逼人。
用全年「農工產值」,來貶抑一次「農漁產品」的出口價值,到底有什麼快感?這除了是雞同鴨講,刻意誤導,也暴露綠營「見不得別人好」的妒恨心理。再說,高雄農漁民的產品找到新買主和銷售管道,不值得民進黨為他們高興一下嗎?
兩千多萬元的農漁出口,以民進黨的胃口,當然不看在眼裡。民進黨當家的手筆,動輒以千百億計,不會把區區千萬當一回事。例如,搞前瞻,一出手就是八年八千八百億元;能源轉型發展綠能,未來廿年購買風電就要花上兩兆天價;高雄市負債高達三千多億,民進黨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蔡政府日前要發超徵紅包,一口氣就是四、五百億元。相比之下,出口兩千多萬貨品算什麼?
但這就是「發大財」和「花大錢」的不同。兩千多萬的出口是農漁民發財夢的小實現,至少落袋為安;蔡政府那些大揮霍,卻是向人民的口袋掏錢。
聯合報社論/兩虎擋道,台灣如何加入CPTPP?
2019-01-21 00:06 聯合報 經濟日報社論/社論
台灣積極爭取加入CPTPP,卻因反日本核食解禁而平添變數;圖為全台展開的反核食公投連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由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已於去年底正式生效,隨即展開第一階段降稅,並於十九日在東京召開了首次「部長級會議」。這項協定,不僅被視為檢測蔡政府對外經濟戰略的成敗關鍵,也是它「聯日抗中」策略成敗的指標。這次的部長會議,除制定日後十一個會員國的運作規則外,還包括新會員加入該組織的門檻。國人最關切的是:台灣入會的機會如何?
這次部長會議主席日本籍的茂木敏充表示,對於任何準備好接受CPTPP高標準開放規範的國家,CPTPP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對於自許為自由、開放經濟體的台灣,這話聽起來令人鼓舞。但是,日本還附加了一項但書,強調欲加入的國家必須接受自由且公正的新型廿一世紀經濟規範,這也劃出了一道紅線,可能成為台灣入會的障礙。原因是,我國遲未開放福島五縣市農產品進口,而去年底的選舉更通過「反核食公投」,這可能導致日本政府認定台灣違反國際貿易的自由對等開放原則,而杯葛我國加入。
日本政府的態度其實有跡可循。長期以來,在台日兩國的不對等關係下,日本一直把利益交換當成兩國交往的最高指導原則。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必然會把解禁福島核災區食品的進口與我國加入CPTPP的議題掛勾,當成日本支不支持我國加入的主要條件。台灣能否順利取得入會門票,必然在此糾結。
去年選舉,台灣民意以七七九萬的高票通過「反核食公投」後,日本外相河野洋平便強硬地表示,台灣反對日本核食產品進口,是違反世貿組織的自由貿易精神,同時明白表示台灣將因為通過反核食公投,無法順利加入CPTPP。這次在CPTPP部長會議中,日本政府不斷強調自由且公正的經濟規範,自然無法不讓人聯想到這話是說給台灣聽的,提醒我方要及早開放日本核食,才能消除台灣的入會障礙。
在CPTPP大張旗鼓慶祝開張的同時,今年也適逢中日兩國的政治和解年。日本政府正積極鋪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於六月訪問日本,以完成中日關係正常化的最後一哩路。同時,日本也在積極推促《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以便分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降低美中貿易大戰的經濟衝擊。其最終目的,主要是拉攏中國大陸,以建構其美中平衡外交的大戰略。
在日本極力營造「中日大和解」的關鍵時刻,自然不希望因為台灣加入CPTPP的議題,破壞了中日之間的良好氛圍。一向友台的日本前駐美大使佐佐江賢一日前在華府的一場會議中明言,現階段台灣並「不適合」加入CPTPP,這正是背後主要的原因。亦即,日本核食的開放與否只是其一,中日兩國追求外交的進展則是更大糾結。
在中日關係趨於和緩的大氛圍下,又有反核食民意障礙擋路,民進黨政府迄今對於台灣加入CPTPP仍抱持著一種無可救藥的樂觀態度,對日本政府存在高度的期待和幻想。這樣樂觀的依據為何,不免令人好奇。例如,蔡總統公開表示,稱公投雖有一定的拘束力,但仍期盼依循WTO的精神,從中找出台日雙方都能接受的可能方案。而一向親日的前閣揆賴清德則直接把責任推給中國大陸,認為是因為中共打壓,台灣才無法加入CPTPP。至於主導CPTPP業務的政務委員鄧振中更宣稱,只要我國持續向日本展示友好,日本一定會改變想法。
反核食公投在蔡政府猝不及防下過關,再加上中日關係和緩的需要,皆構成台灣加入CPTPP的障礙。在蔡政府支持度低迷的狀況下,再加上總統大選開跑在即,蔡政府如何改變台灣民眾反核食公投的意志,並端出讓日本滿意的方案,難度極高。深陷「聯日抗中」迷思的民進黨一定百思不解:在他們自認「台日關係最佳」的時刻,為何反核食的陰霾仍在東京上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