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美中和解最佳時機到了
2019-01-16 01:00 經濟日報 劉德海(作者是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兼國際合作長)
去年3月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雙方你來我往地就對方數千億美元的進口商品互課關稅,造成全球貿易與股市下滑。直至去年12月初川習在阿根廷20國峰會會晤後始宣布暫時休戰90天,並重啟談判。在北京舉行的貿易談判落幕,似乎出現和平轉機,美國總統川普14日自己也表示,他認為美中將達成協議,停止貿易戰。
雙方打貿易戰迄今,起初美國居於上風,但情勢在去年11月期中大選,共和黨失去眾議院多數後已出現逆轉。就當前兩國國內外形勢來看,若短期再不能達成協議,則川普較居於不利的地位。尤其是美國近期股市的暴跌以及蘋果的負面,聯邦政府關閉等。因此,在此節骨眼吾人值得深入瞭解,俾利制訂因應對策。
從過去十個多月雙方交鋒中不難窺出川普所採取的是陽剛迫擊的危崖(brinkmanship)談判策略,習近平則為以柔克剛,迂迴因應的談判策略。川普談判策略另一特徵是利用一切可用的事件作為迫使對方讓步的免費談判籌碼,而這些籌碼往往是對方最在意的事。川普對中國打台灣牌、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牌、南海危機牌以及不斷放出風聲中國撐不下去,急於談判。
其中又以台灣牌最為顯著。川普趕在去年年終簽署載明美國應定期對台出售防禦性武器的亞洲再保證法。之前在去年3月也曾簽署的「台灣旅行法」,解除美國高層官員訪台的禁忌。而就在川習協議暫停貿易戰之際,在美國指使下加拿大拘捕孟晚舟,並要求引渡至美國審判,意在換取中國在貿易談判讓步。此外,當美中在北京進行貿易談判之際,美國軍艦又進入西沙群島周邊12海浬區域巡弋。
而習近平則以型塑中國為積極自由貿易與開放市場的國際形象,既是間接回應美國抱怨與要求,也是強化與發展中國家經貿關係,以對抗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安全為由,對華為5G輸出制衡的不公平措施。中國11月在上海舉辦首屆的國際進口博覽會及9月的北京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都與美中貿易戰有關。而特斯拉公司投資20億美元的上海工廠本月動工意義重大。該特斯拉的全資子公司成為中國允許外國車企獨資建廠新政策的第一個受益者。此外,中國也審議《外國企業投資法》,以保護在中國大陸外資智慧財產權。同時,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美中貿易談判之際,以及川普宣稱即將與金正恩舉行二次峰會前突訪北京,亦被認為是中方對川普打北韓牌,旨在凸顯北京對平壤的監護權與影響力。
總之,此次是美中達成協議的最佳時機,因為過去這十個月的貿易戰已凸顯世界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有著緊密的經貿紐帶,不是輕易可以切斷,貿易戰已使雙方都受到愈來愈重的傷害,甚至殃及全球經濟。而若貿易戰陷入長期,美國未必就能獲利。更何況,川普真正目的是從中國大陸獲取龐大經貿利益以為其民國109年(2020年)總統大選勝選鋪路。
儘管美中或能在短期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很大,但比較可能是暫時而聚焦於貿易的協議,而未必是廣泛的全面經貿夥伴協議,如此川普可持續對中國壓迫再讓更多的經貿利益。而若雙方達成如自由貿易協定或雙邊投資協定這類的架構協議則亦非不可能,因為這一定是符合川普的壓出最大經貿利益以助其連任總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