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日 星期日

黃介正/朝野都要正視對美工作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朝野都要正視對美工作
◆  王正方/台灣會自動解體嗎?
◆  洪蘭/失禮不能當作率真
◆  盛治仁/發揮正能量 讓選舉變良性競爭
◆  葉銀華/分析上市櫃公司 不可忽視的重點
◆  林中斌/川普逆勢頓增 剋星華倫入場
◆  嚴震生/See you later translator

◆  王健壯/辣台妹在路上撿到一把槍
◆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熱情
◆  沈呂巡/美國慢半拍,口譯哥作啥?
◆  馬凱/何不試一下完美的消費券?
◆  趙春山/當那道紙門被戳穿的時候
◆  薛承泰/管爺策馬入椰林或叢林?

◆  謝哲青/失去的信任,要怎麼找回來?
◆  梁啟源/離岸風電躉購價格可以這麼訂
◆  方祖涵/球場開創的城市新局
◆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  劉維公/年度設計公司得獎者:谷歌








黃介正/朝野都要正視對美工作


2019-01-19 23:44 聯合報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口譯哥」趙怡翔出任駐美政治組長引起爭議,最近不僅外長吳釗燮親口證實一度考慮派他出任「駐美副代表」,國際友人也在網路發言力挺他,美國智庫資深顧問葛來儀還推文罵台灣媒體:「扮演可恥角色。」 聯合報系資料照/華盛頓記者張筠攝影

國內媒體針對「口譯哥」趙怡翔以諮議外派駐美代表處,擔任政治組組長的相關報導,最近焦點已從任命妥適性,以及衝擊職業外交官士氣的體制論辯,轉成為對若干網路留言歡迎此項任命的美國人士之討伐。眾說紛紜的失焦,各有立場的堅持,話題倘持續延燒,對台美關係注入負能量,值不值?
今年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四十周年,也是美國國會制訂「臺灣關係法」四十周年對於美國當年毀約喪義的斷交,當然可以悲憤斥責;但對於美國基於本身利益,持續支撐我國在台海維持均勢,則不宜視而不見
多年前大陸朋友詢問,為何台灣政治人物如此在意美國?我再三說明沒有科學統計佐證,但仍分享長年來只能意會的「感受」,即以總統選舉為例,「你們討厭的候選人,未必會落選;但美國不喜歡的候選人,要當選好像也不容易」。近日來,媒體大眾對美國人士網路社群留言的急切反應,似乎再次證明:我們很在意。
在美國與中國大陸正逐漸走進戰略對抗的霸權爭奪時期,夾在兩強中間之艱困,規避被迫選邊之危局,台灣較亞太周邊鄰邦處境更難,即使具高度共識與政策智慧,挑戰仍鉅。我們此刻對大陸和美國廣結善緣擴大支持面,多交朋友減少打擊面都還來不及,怎可因意氣甚至誤解,無意間減損友我聲量。
我與美國因無正式邦交,四十年來絞盡腦汁、突破傳統,除一般國家駐美使館偏重與行政部門打交道外,我國增置重點於國會工作、支持參眾議院之「台灣連線」,駐美十多個館處通力合作,從民主共和兩黨全國委員會及各州黨部、各州州長、檢察長及州參眾議會,當然對於具有相當政策影響力的智庫,也積極拓展合作關係,歷任政府毫無例外,誠非一黨所專擅。
民進黨於民國85年至89年(一九九六年至二○○○年),以及民國102年(二○一三年)迄今,兩度設置駐美代表處;國民黨與親民黨民國93年(二○○四年)在野時,亦曾聯合成立駐美代表處由此可見,各政黨即便在野,皆認知對美工作之重要性
我國對美工作正面臨空前挑戰,至少須同時兼顧四個面向思考:美中強權爭霸的格局,對我國處境的擠壓;川普決策性格之不確定性,以及朝野對立中如何爭取同時友我;美國友台聲量增大的形勢拿捏,以及對我處理兩岸關係可能之衝擊;以及美國重量級知台派專家逐漸凋零,如何經營正臨世代交替的美國政論主流。
美國和對岸大陸,在我國歷次選舉中都曾為本身的利益,而「有所作為」今年再度嘗試「型塑」總統大選選情,其實不足為奇,我們也無需抗議,而應以鞏固對民主程序的自信為基底,強化和平穩定的外部情勢為重點
美國以本身利益制訂對台政策,理所當然美國長期關照台海和平與安全,亦為事實。朝野政黨精英在競逐總統大位時,民眾在激情參與助選之刻,對美國這個長期盟友,必須「正視」,無需「敵視」,更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