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如何看待華為事件的複雜性與影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268/web/

◆  聯合報社論/卡管啟示錄:濫用權力的,必遭反噬
◆  聯合報黑白集/葉部長「勇敢」的代價
◆  經濟日報社論/如何看待華為事件的複雜性與影響






經濟日報社論/如何看待華為事件的複雜性與影響


2018-12-26 02:1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11月底川習會隔日,各界尚在呼吸美中貿易戰停火90天的平和空氣之際,卻傳出中國網通大廠華為財務長孟晚舟遭加拿大以美國要求引渡為由拘留的消息。其實,華為遭美國指控違背伊朗制裁禁令已有數年,孟晚舟避免入境美國也有一段時日,加以美國對中興通訊案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前例,均使各界料想不到會發生直接逮人的情況。
先不論美國總統川普事前是否知情,抑或又是一次和談與耍賴穿插的兩手戲碼,若考量目前華為的國際影響力,美國出手也不算太意外,只是逮捕孟晚舟的時機點太湊巧了
具體地說,華為事件背後的動機是防堵中國科技勢力崛起,挑戰美國科技獨大的地位。尤其是中國在5G發展起步甚早,預計在民國109年(2020年)全面商轉,且勤業眾信(Deloitte)的報告指出,中國現有5G基地台建置點已是美國的十倍龍頭廠商華為在5G領域的涵蓋範圍從數據傳輸到網路安全,相關專利亦傲視全球。同時,華為設備不僅在中國大陸有極高的市占率,更大量賣給美國的盟國,歐洲很多國家的5G設備幾乎完全採用華為產品。
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華為取得產業發展先機,但問題是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早年是軍方工程師,董事長孫亞芳亦曾為國家安全部門工作,華為更一直享有中國政府補貼等優惠待遇,使美國長期懷疑華為替中國政府服務。因此,民國101年(2012年)美國眾議院將華為和中興通訊列為可能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的公司。今年8月川普簽署的國防授權法案,更明定美國政府員工及合作廠商,不准使用華為與中興的技術、產品或零件。澳洲、紐西蘭與日本也陸續跟進禁用華為的5G設備,足見各國對華為的警戒已提升至國安層級
不過,華為在5G技術上領先美國,但核心供應商仍有三分之一是美國廠商,且5G的世界標準尚未建立,使中國沒有和美國開打科技戰的本錢。美國在此際以違反伊朗制裁禁令,或國安考量、杜絕美國關鍵技術遭竊取等不公平貿易行為為由,對華為出手,仍屬打蛇七寸的重招。
加上今年9月美國、日本和歐盟的三方會議,達成改革世貿組織(WTO),對違反規定向特定產業進行補貼的國家加以限制、反抗「第三國」不公平貿易措施和不當技術轉移行為等共識;同月,美加墨貿易協定(USMCA)加註毒藥丸條款,即任何一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貿易協定,另兩國可在六個月內自由退出,並簽署雙邊協議等,可謂利用合法的「國際經貿機制」,聯手建構出遏止中國坐大的防堵網。但麻煩的是,上周川普表示,若能確保中國在貿易談判上退讓,他可能會停止引渡及起訴孟晚舟等說法,不僅是將法律問題政治化,更易引發外交危機,造成的後果與複雜性遠高於中興通訊制裁案。
首先,此舉暗示美國司法可為政治服務,打擊司法的獨立性與可信度,也給中國在貿易戰上的論述正當性;其次,過去美國司法單位透過和盟國簽署的引渡條約,用以起訴侵犯美國法律的海外外國人,但大多數條約都不涉及政治,倘若川普此舉被視為政治引渡,未來他國和美國司法合作的意願將降低;第三,川普所言讓加拿大將孟晚舟引渡至美國的正當性受到質疑,甚至中國隨後也以涉嫌違反國家安全罪拘留了兩名加拿大人,使盟友加拿大被迫捲入美中貿易戰角力。
要言之,當華為事件揭開美中科技新戰場後,在中國投入大量資源在電信技術、雲端技術、人工智能及電腦軟硬體等發展,以求擺脫美國技術控制仍勢在必行;美國則為了「國安考量」的防堵之舉,及川普個人隨興所至的治國與外交風格。可預見的是隨著美中的技術體系逐漸各成陣營後,也將帶動生產體系的分割,使全球科技與其衍生的生產鏈,不可避免地捲入美中兩大集團的對抗中。







聯合報黑白集/葉部長「勇敢」的代價


2018-12-25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長葉俊榮廿四日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任台大校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葉俊榮在宣布教育部將發台大校長聘書給管中閔之前,據說曾致電立委,稱自己「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葉部長什麼地方「勇敢」?多數民眾會有此疑問,因為「正義遲到」實在已經拖延太久。但隨即看到來自總統府、行政院、綠營立委對葉俊榮鋪天蓋地的指責,外界才明瞭,在民進黨內,忤逆上意去做一件對的事,果然需要非凡的勇氣啊!
葉俊榮如今面臨閣揆約談、究責等後續動作,已經請辭部長,也可以說是他為自己的「勇敢」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其實十分「值得」。首先,以他處理管案之瞻前顧後,本已蒙上怯懦之名,如今他以「勇敢的決定」,為自己平反。其次,民進黨大選慘敗之後,內閣總辭已是必然的結局,葉俊榮只是早一步脫離苦海而已。這個政府,已不值得他留戀
最重要的是,拜民進黨內猛烈炮火之賜,葉俊榮成了代罪羔羊,反而顯得有點「悲劇英雄」的形象。摘掉烏紗帽,固然是仕途上的悲劇;但民進黨鬧劇式的作為,反而烘托葉俊榮擇善固執及義無反顧。這頂「英雄」的帽子,可謂民進黨親手為葉俊榮加冕。
管案的糾結,是民間「討厭民進黨」沛然成形的最大推手之一連黨內中生代實力派如鄭文燦,都直指管案影響社會觀瞻。葉俊榮如今為民進黨扛責,結果沒記功反而受過,難道政府還不打算讓這齣鬧劇落幕?也難怪有評論者譏稱,看起來,民進黨還得多輸幾次。








聯合報社論/卡管啟示錄:濫用權力的,必遭反噬


2018-12-25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教育部長葉俊榮突襲「聘管」,引發綠營內部不滿,政院也要究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葉俊榮宣布同意管中閔出任台大校長,外界以為蔡政府終於願意解決這樁懸案,未料餘波卻更洶湧。綠營人士對此咸表錯愕,認為遭到「突襲」,要求葉俊榮下台之聲四起。已辭行政院秘書長的卓榮泰更批評,葉俊榮僅以簡訊通知賴揆,棄行政倫理於不顧,必須「追究責任」。看來,葉俊榮的「勇敢」決定,引出了卡管案幕後的「藏鏡人」,外界可以確認此案是府院黨在幕後操作,教育部只是代罪羔羊
對於綠營內部砲聲隆隆,可以作兩種解讀:其一,兩邊是在唱雙簧,行政院和綠委藉此把責任推給葉俊榮「擅作主張」,實際上府院黨皆可藉此脫身。其二,此舉確為葉俊榮的自主決定,希望在下月內閣改組前了卻此事;無論自己留任與否,至少保住一些名聲。但無論何者,葉俊榮可能受到當天鄭文燦呼籲民進黨清理戰場」的影響,抓住機會斷然決定。
問題是,教育部長的決定和府院黨不同調的搖擺現象,恰恰又一次證明蔡政府決策體系的混亂脫序。試想,一個大學校長的任命案,教育部自覺有權干預已經相當奇怪;但在民進黨政府裡,不僅總統要干預,閣揆要軋一腳,立院黨團要過問,各部會要協同「獻策」,監院和司法都要調查,連即將離職的行政院秘書長都能震怒,這擺明了卡管是赤裸裸的政治鬥爭及行政圍剿,非教育部所能管控
民進黨至今仍不明白自己的權力驕態有多麼令人厭憎,也因此,當有人在努力設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卻有更多人蹺二郎腿在一旁數落。以卓榮泰為例,在指著葉俊榮要求究責時,他沒有想到自己在行政院的任期只剩兩天嗎?或者,這位被一群中生代從「火鍋會」中推舉出來競選黨主席的人,已儼然以「新主席」的口氣在發號施令?尤令人側目的是,行政院秘書長揚言要追究部會首長的責任,已經遠遠撈過界。根據《行政院組織法》,秘書長的法定角色是「綜合處理本院幕僚事務」;依法,怎麼輪得到他去干預部會首長的決策,還大肆叫囂究責?
在蔡英文政府中,不僅政策翻來覆去是常事,官員越過紅線去插手不相干的事務更是司空見慣。這種體制紛亂的風氣,往往造成政府令出多門及朝令夕改,除嚴重降低行政效能,更讓民眾無所適從。更糟糕的是,由於不同單位間權責夾纏不清,是非糾結難解,連追究真相都有困難。卡管案正是最典型的例子,表面上阻礙管中閔上任的是教育部,實際上府院黨都伸出黑手在幕後下指導棋。如今,葉俊榮想要了卻這樁黑色懸案,府院黨的幕後「藏鏡人」立刻一一現形,出手阻擋。這種只想耍權力的威風卻無意解決問題的政府,如何可能為民服務?
在卡與不卡之間遊盪的鬼魂,說穿了,就是民進黨自己的心魔。如果不是民意在這次選舉中集體發威給了民進黨當頭一棒,鄭文燦不會喊「清理戰場」,葉俊榮也不會轉念宣布要發出聘書。事實上,在吳音寧遭北農迅速解職後,應該即已預告了管中閔應該就任的訊息,這才是合理發展。問題在,綠營沒有能力收拾殘局,卻要把自告奮勇拆解引信的人打成叛徒,這可謂是「醜陋無下限」了。對比謝長廷駐日失職卻仍在那裡硬拗,行政院卻視若無睹而葉俊榮解了卡管難題,卓榮泰卻高喊追究責任,這果然是親疏有別、是非不分的政黨
歹戲拖棚的卡管案,如果說能有什麼啟示,那就是:權力的利牙會反噬,蔡政府濫權卡管,最後卻卡到自己,使府院黨的形象和正當性一同塗炭。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內應仍存在理性的聲音,但他們卻始終保持沉默,眼睜睜看著偏頗的力量張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