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華/最後一句話
◆ 王正方/「音頻」市場方興未艾
◆ 李清志/東京的耶誕節
◆ 葉銀華/執政黨必須瞭解改革的真諦!
◆ 趙春山/兩岸一家人,凡事好商量
◆ 蘇蘅/超越新科技以外的新聞價值
◆ 方祖涵/職棒名人堂的偷渡客?
◆ 嚴震生/請有志爭取大位者 先寫本書
◆ 盛治仁/九合一選舉的真正意義
◆ 黃介正/「親台」是檢驗美中的唯一標準
◆ 薛承泰/大學的寒流
◆ 林中斌/老布希的平反
◆ 劉兆玄/王道永續指標—全球永續發展另類座標
◆ 王健壯/不一樣的蔡英文不如維持原樣
◆ 陳亮恭/一線之隔的理念與偏執
◆ 洪蘭/成功的關鍵:必備熱情與毅力
◆ 葉銀華/如何解決企業傳承困擾?
◆ 方祖涵/明星游擊手的家暴治療
◆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 楊志良/一個問了三十年的問題
◆ 盛治仁/勝利站後面 危險站前面
◆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 謝哲青/一心多用 反降低工作效率
◆ 楊渡/務實的台灣人,才是選舉的贏家
◆ 馬凱/當白馬王子親吻睡美人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王文華/最後一句話
2018-12-28 23:44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老布希與柯林頓兩位美國前總統為現代政壇樹立了典範。圖為2005年12月,兩人在紐奧良市記者會宣布,他們共同為卡崔納風災所募得的賑災款項。 (美聯社)
當我們離開一所學校、一家公司、一個職位、甚至整個人生時,我們說的最後一句話,才能真正代表我們這個人。
蓋棺論定,通常是指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但別人評價所根據的事實,跟我們自己掌握的事實,差一大截。所以真正重要的,不是別人怎麼看我們,而是當走到最後一刻,所有的覺悟,讓我們怎麼看自己。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最近過世了。他的最後一句話,可以幫我們思考自己的下一句話。
臨終前,他的老友,前國務卿貝克來看他。老布希問:「我們要去哪裡?」貝克說:「我們要去天堂。」老布希說:「嗯,我想去那裡。」
因為結婚七十三年的太太,已經先去。他們的女兒,民國42年(一九五三年)三歲時因病逝世,也在那裡等他。
他的兒子,前總統布希,跟爸爸道別。布希說:「我愛你。」老布希回答:「我也愛你。」
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句話。
出了兩位總統的世家,勳業彪炳。但走到最後,在乎的只有家人。
老布希在「總統任內」的最後一句話,更展現他的風範。
面對這樣的挫敗,他在卸任當天,親筆寫了一封信給柯林頓。信中這樣說:
「今早當我走進這辦公室,我感覺無比的奇妙與尊重,就跟四年前一樣。我知道你即將也會有這種感覺。
我希望你做得很快樂。有些總統會覺得很孤獨,我從來沒這感覺。
這工作常常很困難,外界不公平的批評,更是雪上加霜。但別讓外人打擊你的士氣,讓你偏離航向。
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你就是我們的總統了。我祝福你和你的家人。
你的成功,就是國家的成功。我會努力為你加油。」
沒有不平,沒有怨恨。有的是「學長」給「學弟」的打氣。一位公民給新任總統的加油。
老布希這最後一句話,對柯林頓影響深遠。柯林頓在紀念老布希的文章中說:「儘管老布希在政治角力中很難纏,但他永遠把人,放在政治前面,把國家,放在黨派前面。」
老布希的最後一句話,也讓民主黨的柯林頓在八年後寫信給共和黨的繼任者布希。於是這個傳統就建立起來了。布希後來寫給不同黨派的歐巴馬。歐巴馬寫給不同黨派的川普。
人的一生,歷經自我、家庭、黨派、社會、國家。往往要走到最後,才終於看清它們的優先順序。
能趁我們還活著時,實踐那些優先順序嗎?
能趁我們還可以說很多話時,「活」出最後一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