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樓歪了:「新故宮」計畫不知所云
◆ 聯合報黑白集/跑了燒餅,還說掉芝麻
◆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加速 台灣挑戰大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加速 台灣挑戰大
2018-12-29 01:3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即將在12月30日正式生效。根據CPTPP的規定,生效範圍限於目前已經批准CPTPP的成員,包括日本、新加坡、墨西哥、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及越南,生效日即展開第一階段的降稅。而且除了日本在明年4月1日,其他國家在明年1月1日,繼續展開第二階段降稅,降稅時程之快與範圍之廣,可說是歷年少見。未來隨著其他四個會員完成國內批准程序,CPTPP將是近年來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目前除了台灣,已經有哥倫比亞、菲律賓、韓國,甚至英國表態願意考慮加入,CPTPP將在明年展開接受新會員的申請加入,影響力也會擴大。不過對於這些新成員來說,加入CPTPP需要概括承受協定既有規範外,未來也非常有可能必須配合原來成員降稅進度,加速自由化時程,影響衝擊也較大。
CPTPP突顯日本在全球經貿的重要性,再加上日本-歐盟經濟夥伴協定(EPA)將在明年2月1日生效,使日本在全球經貿網絡更為完整,日本下一步將是促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完成,以進一步鞏固日本主導的角色。
CPTPP的到位,也使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產生微妙變化。由於日本的崛起,不但逐漸取代美國過去的地位,也衝擊到美國的出口。例如日本是美國農產品第四大出口市場,在CPTPP及日本-歐盟EPA快速降稅下,美國多項農產品在日本市場面臨CPTPP農業出口大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以及歐盟的強力競爭;再加上美國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中國大陸,目前也針對多項美國農產品實施關稅報復,嚴重侵蝕到美國農產品出口利益。另外在工業產品,例如車輛、機械及紡織等項目,由於日-歐盟EPA的大幅降稅,也影響到美國對日本及歐盟市場的出口。
基於此,美國未來將會積極與日本簽署美日貿易協定(USJPA)。根據目前美國所揭示的談判準則,美國規劃納入的項目,許多是針對日本國內的規範;美國要求大幅度市場開放範圍,未來美日貿易協定將是一高品質的協定。另外對於被川普凍結已久,已停止談判的美歐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國內也有重新啟動的聲音。
未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仍會持續,特別是美國動向更值得注意。美國一方面壓制中國大陸的發展,要求中國大陸改善不公平經貿措施,並停止實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扶植高科技產業的不當行為,美中之間的交鋒仍會持續;另一方面美國也會與各國簽訂美國版的雙邊貿易協定,除了要求開放市場及法規改善外,也限制各國與中國大陸建構經貿協定,防堵中國大陸的目的非常明顯。
台灣未來加入CPTPP面臨諸多挑戰,日本已直接表態台灣禁止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將會使台灣無法加入CPTPP,此成為台灣目前最大的障礙。另外根據在11月CPTPP所舉行的首席談判代表會議,會中決定將設立工作小組,未來有任何國家和地區提出要求加入,將先交由工作小組諮商,最後在CPTPP的委員會表決。這項程序將在民國108年(2019年)初首次委員會中確認。所以台灣即使過了日本這關,未來也需要得到其他多數會員國的支持,在兩岸官方互動不佳環境下,中國大陸必定會伸手阻撓,增加台灣加入的困難度。
相對於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快速進展,台灣短期之內也不太可能加入CPTPP;中國大陸已參與的RCEP對台灣更是遙不可及,其他的自由貿易協定也不得其門而入,台灣又被排除在外。政府與其做更多的空洞宣示與無效的對外遊說,不如先面對現實,積極因應無法加入CPTPP及其他區域貿易協定的衝擊。
聯合報黑白集/跑了燒餅,還說掉芝麻
2018-12-29 00:3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政務委員張景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張景森的「芝麻論」,可謂阿Q精神的最強發揮。近一五○人逃到只剩一人,這是「燒餅跑掉」,只留一顆芝麻。錯誤的簽證政策已被人蛇集團當成偷渡管道,張景森竟還在那裡逞口舌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張景森被蔡政府視為「點子王」,負責的業務從內政國土、交通、農業、環保、能源等包山包海,無不插手。「觀宏專案」大肆開放免簽及簡化簽證,正是他的傑作,結果讓台灣門戶洞開。如今出了問題,外交部和觀光局備受批評,始作俑者卻若無其事。這種決策者卻不必負責的怪現象,不正是蔡政府的最大特徵?
再說,「新南向」政策的初衷,真的只是在擴大招攬東南亞觀光客嗎?當然不是!新南向的倡議,主要是為了分散台灣的對外經貿投資,降低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而今,竟弄到國家要犧牲對等尊嚴,用補貼和免簽換取低價觀光團來台,還讓偷渡集團「搭便車」。這不是走火入魔是什麼?
掉了燒餅卻說成掉芝麻,是民進黨的另一特色。「台灣經濟是廿年來最好」、「深澳電廠用的是乾淨的煤」、「勞工平均薪資五萬」,皆屬此類話術。總之,這個政府的燒餅和芝麻,跟百姓的不一樣。
聯合報社論/樓歪了:「新故宮」計畫不知所云
2018-12-29 00:3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故宮院長陳其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前遭到嚴厲批評的故宮「閉館」計畫,選後依舊餘波未歇。故宮院長陳其南近日在立法院改口稱,北院民國109年(二○二○年)是否閉館,需俟專案營建管理(PCM)進場再進行一兩年的評估。問題是,故宮自己計畫目標不清,PCM也已兩度流標,如何指望工程團隊代它進行專業評估?陳其南大談「新故宮」計畫,不僅是一場華麗的冒險,堪稱不知所云。
故宮遷台以來,一直講求藝術專業治理,扁政府時代即由具歷史背景的杜正勝擔任院長,也佐以具藝術專業的副院長。但蔡英文執政後,故宮正副院長皆缺乏文物藝術背景,卻把故宮當成意識形態操作工具,常以天馬行空的指令弄得內部人員無所適從。「外行領導內行」的問題,在好大喜功的「新故宮」計畫推出後,面貌一清二楚。
馬政府曾推出「大故宮」計畫,希望創造更佳的展覽環境,以因應大量湧至的陸客,但因環評等問題而延宕。蔡政府派任的首位故宮院長林正儀上任後,立即叫停「大故宮」,改成「新故宮」登場,再由繼任者陳其南接力,此一草率擬就的計畫便出現兩大爭議,一是決定再砸五十億元,在營運慘澹的南院擴充建設;二是為了擴張整建,竟要將國之重寶的北院「閉館三年」,並將許多文物移往南院展出,引來輿論大譁。由於陳其南對新故宮計畫始終交代不清,朝野立委兩度停審預算,要求他提出專案報告。
直至陳其南的專案報告端出,外界才明白他何以對「新故宮」始終支支吾吾。原因是,所謂「新故宮」,根本是徒具空殼、沒有骨肉的計畫,根本禁不起檢視。根據這項報告,北院計畫整建正館等三棟建築,並新建新行政大樓,再在故宮對面的「南側基地」修建藝文服務中心等。問題是,南側基地因是陸軍衛生勤務學校舊地,目前為暫定古蹟,動工須台北市文化局文資審議同意,如今未果。而新行政大樓位於正館右側的土地,則臨近土石流潛勢區,十年前故宮還曾以此反對附近興建私人住宅。亦即,計畫中兩個須先動工的項目,尚未起步就被卡死,新故宮豈非自打嘴巴?更荒謬的是,當立委質疑新行政大樓預定地有問題時,故宮竟回以考慮改建在南側基地。但報告中明明已說該基地因文資「卡關」,故宮竟信口開河說可改建新行政大樓,這項報告豈非自欺欺人?
更匪夷所思的,是故宮的文物搬遷計畫。根據報告,故宮規畫一年內搬遷六十萬件文物;這個規畫,幾乎是以「搬家公司」的標準在搬運古文物。以老故宮人的經驗,故宮文物移動都須經專精的研究員親自登錄監督;過去大盤點時,往往需耗時十年。如今,故宮要以戰鬥速度搬移珍稀文物,令人擔憂。
根據新故宮計畫期程,今年第一季應進入「專案營建管理」階段,由工程專案管理公司確認相關工程設計、招標發包與施工流程。故宮原本的如意算盤,是希望由營建署代辦這項作業,營建署卻拒絕接手這項連故宮自己都搞不清楚的燙手山芋,故宮只得自己招標。五月至今,故宮兩次招標,均告流標。原因不難理解,一個目的和內容不清不楚的計畫,誰敢投標?
最荒謬的是,在整體計畫不清、PCM又兩度流標下,陳其南竟稱,無論故宮是否閉館、文物如何搬遷等,都要等找到PCM由其評估後才能確定。他身為新故宮計畫負責人,肩負看守國家文物的責任,自己說不出計畫方向,卻偽稱一切要「交專業評估」。這是自棄責任,還是自承缺乏專業。請問,工程顧問公司會比故宮人員更熟知文物藝術專業嗎?
故宮名列全球十大博物館之一,美名來自典藏瑰寶。但主政者卻將珍寶視為政治禁臠,苦思如何將之編入台灣化政綱,並發揮選戰價值,實在令人三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