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AI時代來臨 推動共創共享
2018-12-13 00:57 經濟日報 蘇孟宗(作者分別是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長蘇孟宗、工研院國際所分析師黃筱雯)
自民國105年(2016年)AlphaGo打敗眾世界圍棋高手,這不僅是人工智慧(AI)技術的重大突破的里程碑,也啟動AI新紀元。民國106年(2017年),Google將DeepMind導入數據資料中心的節能系統,並宣稱實施後的效果驚人。AI 透過人類沒想過的方式節省了三成以上的能量,Google未來將把 AI 放到更多的應用中。
根據工研院最新發布的亞洲十國民國119年(2030)前瞻科技調查,發現未來十年亞洲最看重的Top 10技術發展項目,首選是人工智慧技術(AI)╱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咸認為是國家發展重要關鍵。
未來市場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產業將大幅增長,像是影音辨識、語音助理、醫學診斷等,而這些技術革新也終將驅使原本相關的產業鏈進行重組。舉例來說,智慧家庭的領導廠商正在洗牌中,各類業者包括資訊業、家電業、監控業、行動服務業、汽車業等從自身優勢出發,以家庭照護陪伴與自動化控制為方向,大舉進軍居家機器人市場。
AI科技也影響人類工作從本質上產生轉變。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的研究,隨著AI自主能力愈來愈強,未來機器人輔助人類工作(人機協同)的智慧,會從現在的向人類學習,走向機器人互相學習,最終邁機器人幫助人類學習。近年來,無人商店、無人工廠、與照護機器人的出現,從零售業、製造業到服務業逐漸走向無人化,這是否意味AI將大量取代人類的工作呢?
我們認為未來AI發展的宗旨是要導向輔助人類,而不是取代人類。將重複性、勞力性、繁瑣性的工作交給機器人,幫人類把時間用在最有價值的智慧及電腦做不到的事情上,讓人類如虎添翼,激發創造力,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工作但創造更大的收入。
舉例來說,工研院正持續開發一套由人工智慧協助產業分析師的系統-產業分析小精靈(IEKElf),目的是要協助產業分析師,在面對排山倒海的網路資料時,學習分析師的特定行業知識,運用AI的自動學習能力,協助處理資料收集、文章排序、文章摘要等工作,讓分析師一覺醒來,就能掌握最新、最重要、及系統整理過的資訊,將更多時間用在更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分析面向。今年11月剛舉辦全台灣首次AI挑戰資深產業分析師的PK大賽,雖然IEKElf的表現尚未能超越分析師的專業智慧,但是在工作效率及異於人類思維的資訊搜尋,已看到AI未來如何協助產業分析的曙光。
長期以觀,當AI擴散至各行各業且被廣泛採納時,將會創造更多的數位化工作機會。世界經濟論壇(WEF)指出,根據現今數位科技創新變革趨勢,科技應用與設計規劃能力、系統化思維、分析邏輯與評估能力於未來顯得更為重要,而與人力手動操作與管理相關的能力,其重要性將隨著數位科技愈趨成熟而下降。
因此,為能提升台灣數位人才智慧應用競爭力,建議需發展共創共享的協作創新平台,積極匯聚台灣甚至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並掌握四大策略方向:提出符合市場應用需求的解決方案、研發軟實力與硬實力融合的創新技術、培育國際化及群智群力的人才、以及成為全球領導生態系的關鍵夥伴,方能提升台灣數位人才智慧應用的國際競爭力。
AI應用時代已經來臨了,或許我們下一代的下一代,他們的老師之一可能就是AI,他們的工作夥伴可能也有AI,而我們的照護陪伴者可能也少不了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