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銀華/如何解決企業傳承困擾?
◆ 方祖涵/明星游擊手的家暴治療
◆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 楊志良/一個問了三十年的問題
◆ 盛治仁/勝利站後面 危險站前面
◆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 謝哲青/一心多用 反降低工作效率
◆ 楊渡/務實的台灣人,才是選舉的贏家
◆ 馬凱/當白馬王子親吻睡美人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葉銀華/如何解決企業傳承困擾?
2018-12-13 00:10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
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不能只靠大型企業,還需有為數眾多的中堅企業,如此才能生根與深耕。然而面對上述中堅企業傳承困擾,為了讓台灣產業發展、經濟成長能夠生生不息,實有需要協助解決中堅產業的傳承困擾。
台灣企業在民國60、70年(一九七○、一九八○年)代開始蓬勃設立,而且現在正面臨傳承議題。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資料,有超過一半企業主年齡已過五十歲,而且有超過七成的企業主計畫十年內交棒。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可用來形容傳承的困擾:「企業接班如同挑選民國89年(二○○○年)奧林匹克游泳冠軍的兒子來訓練,希望贏得民國109年(二○二○年)奧林匹克游泳競賽。」
在台灣與亞洲,為何公司傳承蘊含著高度不確定?因為這通常是該公司第一次面臨,亦即是創業者的傳承,同時亦必須包含家族內股權的規劃。而傳承所產生的風險還包括接班人選的權力爭奪,導致企業經營混亂與停滯。再者,亦有許多創業者太老才傳,導致舊的思維無法順應環境變遷。甚且,愈來愈多的企業第二代不想接班。
中堅企業的傳承方式,可區分為三種:第二代接班、專業管理者經營與出售股權。中堅企業不像大型上市公司,有著比較廣泛的求才管道、管理制度與股票獎酬機制,故面臨傳承挑戰。而且,中堅企業也較難以合宜市價出售持股退場。因此,當中堅企業達到上市櫃條件,則可藉由上市櫃為傳承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企業傳承上層是股權、下層是經營權的規劃。在家族股權的傳承規劃,需考量節稅與控股單位的設計;過去傾向以投資公司、財團法人來控股,而家族私人財富則傾向布局於境外免稅天堂。未來逐漸會以信託方式,或可發行複數表決權或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讓第二代主要決策者擁有公司的控制權,且不直接將股權分給家族成員,避免經營權爭奪與股權被賣掉。
再者,在經營權的傳承規劃,最重要的不在於傳給誰,因為不僅要傳其職位,更要傳其創業精神與培養領袖格局。成功的傳承必須有縝密的過程!企業傳承創業者除了培養、指導接班人外,還需要放手、支持接班人作決策,並且讓接班人建立屬於自己的經營團隊,方可在接班後順利掌握環境的變動。此時,接班人可以是第二代家族成員,也可是專業管理者;若是後者,則形成家族擁有控股權,監督管理階層。
在此階段規劃,可找有深度的專家擔任導師的角色,磨合創業者與接班人,並且找出新的策略方針。另外,私募股權基金也可從投資角度入股公司,協助公司傳承或上市櫃,此時其可扮演傳承導師的功能;或亦可先直接先把公司買下來,透過整理與上市,收割退場。
最後,創業者真辛苦,不但創立企業、拉拔成長,而且還要苦惱誰來接班!唯提早安排傳承規劃,以及放手與支持接班人才是重要的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