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選舉過後…中央地方合力拚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096/web/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若謙卑反省,內閣須和黨務一起改組
◆  聯合報黑白集/七公投過關的一葉知秋
◆  經濟日報社論/選舉過後…中央地方合力拚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選舉過後…中央地方合力拚經濟


2018-11-26 00: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在「韓流」襲擊下遭遇慘敗,13個執政縣市只守住六席,六都僅保住桃園及台南二都,具關鍵地位的高雄、台中皆失守。民國103年(2014年)國民黨受柯文哲「白色力量」衝擊而潰敗,民國105年(2016年)更將中央政權拱手讓出;現在風水輪流轉,不同於傳統國民黨的韓國瑜帶起「韓流」,席捲全台灣,讓藍天再現,他跳脫藍綠對立,以拚經濟為號召,徹底翻轉了綠營鐵票區高雄市,「韓流」外溢效應更讓國民黨在中南部大勝。這樣的結果凸顯人民對蔡政府一味拚政治、拚改革,而疏於照顧民生經濟的強烈不滿,這也預示經濟問題勢必延伸至民國109年(2020年)總統大選,成為決勝關鍵。
民國105年(2016年)民進黨在人民對國民黨執政不滿的投射下,以空前勝利取得中央政權,實現「完全執政」,但不過短短兩年多時間,人民對民進黨執政不滿又投射在「韓流」上,形成民意海嘯,幾乎沖垮民進黨執政基礎,這充分說明台灣社會強大的公民力量,任何政黨若悖離民意,人民會毫不留情地收回權力
這次「韓流」對國民黨也帶來重大的啟示韓國瑜以外省籍、黃復興之背景,孤身一人,到綠營「鐵板一塊」的高雄市參選,國民黨沒有挹注任何資源,但他以非傳統、草根、親民作風,爭取高雄在地人支持,並以過去民進黨擅長的網路行銷,凝聚在地對民進黨不滿的廣大民眾,空陸軍聯合作戰,興起一股強大「韓流」,全面激發藍軍士氣,成為國民黨勝選最大功臣。國民黨唯有以「韓流」為師,針對和民意脫節的權力結構進行徹底改革,才是真正的中興之道,也才不致讓這次勝選僅是曇花一現
對潰敗的民進黨而言,眼前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如何回應民意,盡速止血,重整腳步,為民國109年(2020年)總統大選及立法院改選,再作一搏。蔡英文總統已辭去民進黨主席一職,黨祕書長洪耀福亦已請辭,為敗選負起責任,雖然行政院長賴清德及總統府祕書長陳菊雙雙請辭獲慰留,但這恐怕只是過渡安排,如何迅速重整黨政權力結構,因應更關鍵的民國109年(2020年)選戰,將是民進黨穩住政局的重要一步。
更艱鉅的考驗是,如何因應選戰所暴露出來的施政缺失,以及紛至沓來的各種經濟問題。韓國瑜從「北漂青年」切入,以「拚經濟、顧民生」為選戰主軸,要讓「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這些訴求打動高雄在地人的心,也向外輻射,成為國民黨候選人的共同訴求。
相對而言,蔡政府雖然推出很多拚經濟政策,包括5+2創新產業、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社會住宅、都市更新、新南向政策等,但這些政策多數緩不濟急,跟改善一般民眾的生活無法連結在一起,再加上兩岸關係急凍,讓中南部農漁及觀光旅遊業者生計受到相當衝擊。面對嚴酷的敗選,蔡政府要如何調整政策及資源分配,以回應基層民意,將是另一場爭取民心的作戰。
蔡政府難以迴避的更大經濟挑戰,是國際經濟及金融情勢正從順風轉為逆風,國際機構多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明顯下滑,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除受國際景氣影響外,更將受美國蘋果手機銷售下滑衝擊,台股因受蘋果等美國科技股泡沫崩解影響而風險大增,再加上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對台灣經濟長短期影響愈來愈大,這些因素交互作用,很可能讓國內經濟陷入逆境甚至出現危機,如何有力應對新的情勢及結構性難題,無疑是選後蔡政府必須克服的經濟難關。
在地方執政版圖丕變的情況下,中央和地方政府須不分顏色,通力合作對抗經濟的內憂和外患,這又需要中央政府釋出善意,和地方政府建立夥伴關係,大家一起拚經濟,締造台灣共同的希望和願景。





聯合報黑白集/七公投過關的一葉知秋


2018-11-25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史上最多的公投案,7案通過、3案遭否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除了綠營選舉大敗,這次選戰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十個公投案竟一舉過了七項。相較於過去六次公投均遭否決,這次的結果,已改寫了台灣的民主史
分析各公投案通過與否的緣由,可得到一個殘酷的事實:民進黨支持的價值與政策,均遭否定;與民進黨針鋒相對的價值與政策,全獲通過其中,又以對民進黨能源、環保政策的反撲最為強烈國民黨的反空汙、反深澳和反核食三個公投都過關,皆是例證
更具代表性的,則是民間團體所提的「以核養綠」公投,直接衝擊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政策。相形之下,綠營暗挺的「東奧正名公投」,則因反對票高於支持票遭否決。亦即,民進黨的「反核」、「台獨」兩大神主牌,都在這次公投遭到封殺
依稍早的民調,挺同、反同陣營支持度差異不大;但有關同志權益的五個公投案,卻呈現涇渭分明的結果。究其原因,除了雙方動員能力之別,最可能的因素是:「挺同」兩公投因為民進黨支持而落敗,等於遭到池魚之殃。綜合而言,民進黨從神主牌到政策都潰敗,民意的風向,真的變了!
儘管「以核養綠」公投過關,行政院仍堅持「民國114年(二○二五)非核家園目標不變」。可見,民進黨雖遭遇選舉大敗,但它對民心向背、政策良莠仍無意檢討民進黨過去口口聲聲說「公投是最高民意展現」,如今卻不惜自打耳光,這也證明它是個「神主牌高於民意」的政黨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若謙卑反省,內閣須和黨務一起改組


2018-11-25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主席蔡英文(中)率黨內人士向支持者致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這次選情大崩盤,蔡英文宣布辭去黨主席,賴清德陳菊也相繼宣布辭去閣揆及府秘書長職務;但賴揆和陳菊隨即獲總統慰留。從蔡英文稍後的談話看來,她雖稱「虛心接受」民主的檢驗,卻堅持過去三年「國家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且一場選舉的成敗「不能讓我們停下腳步」。面對隨選舉加公投而誕生的「新民意」,蔡英文仍如此強硬,實看不出她的反省
依此看來,蔡英文的策略,是要用「黨務改組」來迴避「政務改組」,把傷口最小程度地控制在民進黨內部。如此一來,除了便於止血,也是為確保其核心執政團隊不受波及;再下一步,也可保住自己民國109年(2020年)總統大選的參賽權。這樣的如意算盤,對遭逢重創正驚惶失措的民進黨而言,也許是一根就近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但這對民進黨如何重拾民心,卻是有害無益。
原因是,綠營這次選舉的大敗,以及七個「反制性」公投悉數過關,主要都是出於民眾對蔡政府施政偏頗的不滿;但蔡總統遲遲不聆聽民意,並在決策作出調整,終而使民怨燃成遍地烽火。面對民心叛離,執政者卻說只要「改革黨務」,「政務」則一切照舊,這豈符合這次選舉折射的選民期待?把選舉大敗推給政黨「戰略錯誤」,不僅是推諉卸責,更是自欺欺人。這種「只享權力,不負責任」的切割法,民眾不能接受,而民進黨能接受嗎?
再者,今年推倒民進黨的主要力量是起於高雄的「韓流」,韓國瑜雖是外來角逐者卻能深深打動基層民心,以「經濟牌」戳破陳菊的治理神話。而今民進黨在高雄大敗,又讓頹勢波及全台,陳菊提前棄高雄而去並率自己人馬前往中央「卡位」,其責任難道不必計算?賴清德亦然,他身為閣揆竟自命「台獨工作者」,導致施政屢屢偏頗;又在內閣中讓自己及新系人馬大舉入居要津,能自詡無私亦無過嗎?那麼,蔡英文強行慰留兩人,如何說服黨內同志?又如何使外界心服?
蔡英文辭黨主席之後,黨內接下來勢必有一番權力交替的掙扎,這取決於民進黨的派系角力與前瞻智慧。我們認為,民進黨的當務之急,是要讓黨內的不同意見有重新發聲的機會,打破目前蔡賴陳三人壟斷全局的形勢,才有可能擺脫一言堂的局面。目前黨內傳聞有二:一是黨內集體慰留蔡英文續任主席,二是由陳菊或蘇貞昌接任主席。這兩個想法,恐怕均非理想的選項。若蔡英文續任主席,那麼權責就更不清楚,執政形象即沒有清理的機會。至於陳菊或蘇貞昌接任,原先設想的都是選舉「小輸」的情況;但面對高雄和新北的慘敗,陳菊和蘇貞昌有何顏面奢言領導民進黨?
十年前,蔡英文在陳水扁貪腐倒台而民進黨聲勢最低落時,接下黨主席的職位;八年之後,即當選總統並締造了民進黨的中興。比起陳水扁八年執政終以貪瀆入獄收場,蔡英文希望自己執政留下什麼評價,這恐怕是她必須仔細思考清楚的事。蔡英文或許可以抵抗貪腐的誘惑,但如果一直懷抱著偏執的意識形態卻誤奉為「進步價值」,那麼,她留下冷酷、無情及無能的罵名,則是極有可能的事。
這次公投加選舉共十幾張票所締造的「新民意」,如同一股洪流,衝擊著蔡政府的兩岸、經濟、能源等政策,這是蔡英文總統所無法迴避或曲解的。她必須謙卑反省自己執政的功過,對民意作出適切的回應,而不該在那裡假充強硬,把過錯都推給黨務。我們也要提醒民進黨:切勿演出國民黨過去常見的「慰留」大戲,網路時代的人民已經不吃這一套國家發展的方向如果沒錯,民意不會匯聚成民怨的洪流;綠營若不反省,內閣若不改組,就等著下次更徹底的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