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沈呂巡/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沈呂巡/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
◆  王文華/變老的初學者
◆  蘇蘅/媒體看選戰 眼裡只有馬戲團

◆  王健壯/羅秉成維權本色的政治考驗
◆  陳亮恭/電玩遊戲防老的產業契機
◆  盛治仁/選舉一時 做人一世
◆  方祖涵/計畫經濟的體育計畫
◆  洪蘭/棉花糖實驗新啟示
◆  林中斌/以色列最大港交中國
◆  黃介正/「辜汪上海會晤」廿年

◆  葉銀華/大陸經濟怎麼了?
◆  薛承泰/兒虐尤烈於恐攻
◆  趙春山/兩岸也有「第三選擇」的空間嗎?
◆  楊志良/選民易冷
◆  周行一/美國到底要什麼?要得到嗎?
◆  嚴震生/實至名歸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蘇起/美國會來救嗎?

◆  王健壯/監委得不到大法官的關愛眼神
◆  施振榮/財團法人法 衝擊財團法人業務推展
◆  馬凱/兩岸賽局 誰能勝出?
◆  盛治仁/別把子女成就 當自己的桂冠
◆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  沈呂巡/從諮議引起「滋議」說起
◆  范疇/台獨與台灣中性化(Neutralization)








沈呂巡/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


2018-10-23 23:55 聯合報  沈呂巡(作者為前任駐美代表)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說,台灣是「川普貨架上一項商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外媒訪問,直說台灣是「川普貨架上一項商品」。同天,蔡總統在寓所接見來台參加國際工作坊的美國國務院人權事務副助卿,我國安及外交首長多人陪同,禮遇之隆、層級之殊,與柯市長之自喻,恐均教台灣人民有國家尊嚴之嘆。
七個月前,川普總統簽署台灣旅行法,我們總統立刻推文感謝。當時我輿論所盼的長串清單,自美方派閣員訪台,以至我總統過境美東母校、外交國防首長赴華府洽公等等,到現在一件都沒有發生。我們當然仍可等待,但日前外長在立法院答詢,表示沒有相關計畫。大陸卻已一再過激反應,對我益增打壓。
台美間當然仍不乏有意義的交流,但層級等均不如以前。我們大力推動的玉山論壇,美國去年派聯邦小企業署副助理署長與會演說,今年則派環保署副助理署長。但在前政府時期,卻是環保署長正式來訪,在我總統府共同宣布成立國際環境夥伴計畫,這也是副助理署長這次的演講主題。又有國務院商業助卿來向我國際電腦大展演講,並與我簽署全球合作訓練架構協定,而上述副助卿這次參加的工作坊,就是此協定下的一項活動。當年沒有什麼旅行法,但實質交往似猶過之,且澤及未來。
最近我們多為潘斯副總統的演講而鼓舞,但似更該看看AIT主席莫健在雙橡園我們國慶酒會上的講話,它更真切鋪陳了美國對台政策的「美國優先」。莫氏雖不乏讚譽支持之詞,但舉一年來雙方關係成長的例子幾全以美國利益著眼,包括台方派出最大的「選擇美國」代表團,購買大量天然氣及農產品,鴻海威州投資,三億餘美元對我軍售等等。
莫氏更明釋美國對我支持的務實考慮,沒提什麼共同理念或民主夥伴,而是「一個安全、有信心而不受脅迫的台灣可以更有建設性地與北京打交道,從而以這種交往支持一個穩定與和平的台海環境」。又重申美國敦促兩岸建設性對話,以達致雙方都能接受的和平解決(非我片面自決)。
於是最自利而直白的川普台海政策,大概就是「息紛爭,可賺錢」。但以蔡政府兩岸政策的僵化,去中傾獨的態勢日顯,即使花再多的錢買美國貨,奉人家「副司長」為國賓,這一再「被敦促」的角色,根本無法扮演,久之美國會作何想?
美國如把她的二二四個貿易夥伴都視為商品排列,則台灣絕對是奇貨可居。因為一遙遠小島,居然多居「十大」之列(現為第十一),甚至大於澳洲、俄國、巴西等面積數百倍於台灣的國家。但台美雙邊貿易總額,年年仍遠少於我們對大陸的順差,如去年台美雙邊六八三億美元,但我對大陸順差即達七八六億;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台美總額六五二億,我對陸順差卻約六七○億美元。
我在駐美任內常以這兩種數據向美方友人宣傳台灣的競爭力,聞者無不驚服,並多以美國正困於對大陸逆差太高,應多向我學習。但現在我們似反不重視大陸市場,偏要走南向。南向本就應該是我們全球布局的一部分,但專門拉抬是否反排擠其他。看看最近歐盟外長投書我媒體呼籲「連結歐亞」,實屬罕見,而這次玉山論壇所邀外國政要,可以有訪台九次、卸任廿多年的南非前總統,及來訪不知多少次的日本議員(也可看出駐日代表的績效),卻未見歐洲重量人士。
台灣身處美陸兩強之間,看來真正缺少的,倒不是競爭力與軍力,而是自尊及自信,與更開闊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