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灣看改革開放40年的大陸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2997/web/

◆  聯合報社論/防腐ATP關閉 民進黨政府將成失速列車
◆  聯合報黑白集/不回頭,髮夾彎
◆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灣看改革開放40年的大陸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灣看改革開放40年的大陸


2018-10-26 01: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國67年(1978年)12月,中國大陸在文化大革命中傷痕累累,經濟發展落後,科技水準低落,人民生活貧困,復出的鄧小平啟動一系列經濟改革開放政策;反觀台灣,正經歷出口擴張政策成功,民國68年(1979年)新竹科學園區正式動工,準備進行產業升級
改革開放政策40年,使得中國大陸經濟徹底脫胎換骨,全世界的經濟勢力重組,對台灣也產生重大影響。「出口創匯,招商引資」是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的主軸,台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台灣把來料加工生產,替外國品牌代工的商業模式,成功擴大複製到中國大陸,有助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移轉到工業部門,並使中國大陸迅速成為世界出口大國。
台灣經驗在大陸發揮得淋漓盡致,鞏固了台灣代工角色,成就了中國大陸世界工廠地位;台灣對大陸投資也帶動對中國大陸出口,在代工製造外移後,台灣提供上游生產所需材料及零組件,形成兩岸垂直分工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台灣最重要出口市場,但事實上台灣真正依賴的是歐美品牌客戶和中國大陸的廉價勞工
由於台灣一直將中國大陸視為海外加工基地,對於經營大陸內需市場相對生疏中國大陸在民國90年(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市場逐步開放,競爭程度升高;再加上隨著大陸經濟成長,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環保標準更加嚴格,使台商經營倍感困難。特別是中國大陸推動產業升級,不再鼓勵多屬勞力密集來料加工的生產模式,轉而發展高科技產業,進行所謂「騰籠換鳥」政策,不少台灣企業是被汰換的一群
另外,隨著中國大陸服務業市場開放,外國大企業進駐,服務業雖然具有重要文化內涵及地域特性,對於台灣企業充滿機會,台商在大陸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在電子商務興起及不斷推陳出新的商業模式下,許多台商也面臨經營瓶頸。
台商在中國大陸發展,雖然帶動台灣經濟成長,但也衍生一些問題。產業外移下,使得台灣產業空洞化,產生結構性失業;對中國大陸出口不斷攀升,經濟依賴度增加,引起不少疑慮。中國大陸用市場換技術的招商方式,兩岸產業由互補轉為競爭人才資金大量西進,更阻礙台灣產業發展。
另外,台灣出口附加價值率不斷下滑,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投入產出資料之計算,台灣出口產品的附加價值比率,已由民國79年(1990年)代的約70%,下降至民國99年(2010年)代的55%,顯示出台灣淺碟型的經濟特質,此也與兩岸長期所建立的分工模式有關。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大陸超日追美,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難想像僅廣東一省的產值,就已超過俄羅斯,而且中國大陸經濟仍不斷成長,由量的增長到質的精進,產業水準不斷提升「中國製造2025」更是中國大陸躍升世界製造龍頭的踏腳石,對各國形成重大威脅;未來有可能使兩岸產業重新洗牌,形成新的競爭型態。
面對中國大陸的興起,政府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一味防堵,事實證明大陸市場是不可能被取代的。目前應先協助在大陸台商轉型升級,過去國內對於是否應挹注資源給海外,特別是大陸台商,有不少爭議,而目前由於美中貿易戰短期不易終止,大陸台商頓時成為關注的焦點。
但是平心而論,引領台商移轉生產製程或是回台投資只是因應美中貿易戰的短期解方。我們更應該在意的是中國大陸的技術威脅,而非貿易。所以鼓勵台商回台重點並不是帶來多少投資,或是創造多少就業,政府應以更宏觀的角度,確保台灣在技術上仍居於領先,在供應鏈上仍處於關鍵地位,並以台灣為營運的樞紐,才是務實的做法。







聯合報黑白集/不回頭,髮夾彎


2018-10-26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選戰新階段,民進黨競選主軸易轍換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普悠瑪事故發生,藍綠停止選舉。蔡英文限期三天恢復雙線通車。廿四日,賴清德搭乘首發普悠瑪,比著OK手勢通過事故彎道;台鐵也以「事故總結」為名,召開一場謊言記者會。然後,朝野重啟選戰模式。
選戰新階段,民進黨競選主軸易轍換軌,以「改革不回頭,鬥陣顧台灣」在周六首場造勢大會亮相。主軸強調年金改革轉型正義和非核家園「不回頭」,要顧人民、顧地方和顧台灣。
這次選舉被認為是民進黨政府的期中考,而民進黨競選主軸六大主題,也全面涵蓋蔡政府的重要施政面向。但細觀六大主題,卻充分印證,蔡政府二年半來輕經濟、拚政治的偏頗,甚至拚政治也拚到即將失速脫軌了
年金改革回不了頭,但挖掉軍公教的軌道枕木後,卻轉彎閃避最迫切待修的勞保年金。轉型正義不必回頭,因為軌道這頭國民黨已被追殺得奄奄一息,軌道那頭還有各單位爭相升格當東廠。失速的非核列車,則等著看以核養綠公投能否為它裝上ATP,好讓它也能比著OK手勢,煞車減速安全通過能源政策的髮夾彎
民進黨要顧人民,其實可以問問為什麼它原本競選主軸要「挺下一代」,而下一代卻不挺它?民進黨要顧地方,這也只要看看為什麼又老又窮的高雄吹起韓流?民進黨要顧主權,但誰認為蔡政府上台後兩岸維持現狀、台海安全穩定,請舉手!
不回頭,但要煞車減速髮夾彎民進黨急著超速趕點,普悠瑪是殷鑒









聯合報社論/防腐ATP關閉 民進黨政府將成失速列車


2018-10-26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普悠瑪出軌事故,交通部長吳宏謀去留受關注。 記者邱德祥/攝影



普悠瑪出軌逾兩百人死傷,如此重大事故必須有人負起政治責任。事務官台鐵局長去職,行政院說他「已承擔政治責任」政務官交通部長吳宏謀去留,行政院長賴清德則說「再議」,予人感覺似仍存觀風向之心。殊不知民進黨政府的防腐機制早已失靈,吳宏謀去留只是民進黨能否挽回失速列車的最後一道檢驗。
解析事故迄今種種訊息,其一,官方釋出司機員關掉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超速釀禍等說法,有意無意導向司機員個人疏失,加上檢方聲押之舉,外界質疑「基層扛責」。其二,民進黨人士與親綠名嘴狀況未明就急著找「馬維拉」,意圖帶起馬政府時期引進的普悠瑪有問題、採購疑涉弊等「責推前朝」風向。其三,相對於司機員儼然已遭全面究責,甚至起底吸安紀錄,台鐵與交通部的說明,卻是矛盾百出,說詞反覆,謊言連篇,更添外界疑慮。
賴揆搭乘恢復雙向通車後的首班普悠瑪,列車低速通過事故彎道,他比出OK手勢,強調安全過關;但如果蔡政府的事故調查結果,竟然是「基層扛責,高層過關」,或甚至是「諉過司機員,責推馬英九」,能過得了民意這一關嗎?而即使能讓司機員一人獨扛台鐵結構性失能、政府系統性失靈之責,未來行車安全OK嗎
普悠瑪超速是事實,但隨著行車故障一路求援、關閉ATP有通報、ATP遠端監控獨缺普悠瑪等更多訊息浮現,讓人想起民國94年(二○○五年)日本JR福知山線六百多人死傷的出軌事故:調查雖指司機「將車速推至極限以圖追回誤點的時間」,且延誤啟動煞車而造成彎道出軌,但也點出JR西日本的經營管理責任。
重大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許多注意而未注意的關鍵節點串連而起雖然官方隱隱然將原因導向司機人為疏失,但是什麼原因導致司機員必須超速?關掉ATP後的SOP難道竟是由司機員全權決定火車怎麼開?台鐵疲於應付人員不足、設備老舊等問題,交通部又盡過什麼督導之責?種種疑點均指向可能涉及更高層的責任問題,諉過基層豈能化解人民質疑?賴揆還交由理當率先負起政治責任的吳宏謀來「精進」台鐵,又怎能讓人民信服?
不過,民眾大概很容易想像民進黨政府對於政治責任歸屬的猶豫吳宏謀在高雄市副市長任內因氣爆事件下台,四個月即回任副市長,其後一路高升,允為「越辭官越高」的典範類似情形,並非特例。中油去年供氣出包釀成八一五大停電,董事長陳金德下台不到三個月,就代理宜蘭縣長,且原鎖定直取百里侯,這不正是高雄幫「假下台真換位」的複製
但連下台假動作都免的,更所在多有。中油九五無鉛汽油出包的「九五之亂」,慷全民之慨,二十幾億元瞬間氣化揮發,誰來負責?中選會主委陳英鈐百般刁難以核養綠公投提案,遭高等行政法院打臉,浪費司法資源與社會成本,埋葬中選會公信力,那又如何?文青新貴吳音寧,爽當北農年薪二百五十萬的高級實習生,爭議不斷,蔡英文力挺,柯文哲能奈她何?
其實,普悠瑪事故調查,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釐清責任,檢討改進,避免重蹈覆轍。如果善後過程給人的感覺,是推諉卸責帶風向,怪罪前朝,基層代過,將如何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如何重拾大眾對台鐵的信心?
現在大家都認識ATP的重要功能,就是監控列車速度,並在超速時自動煞車ATP關掉,列車就容易失速出軌。那麼,作為重要防腐機制的政治責任,也正是政府列車的ATP,避免執政失速翻覆。因此,吳宏謀個人去留不是重點,重點是誰關掉了蔡政府的ATP?濫權妄為、泄沓渙散、執政脫軌,責任機制失靈的民進黨政府,會不會成為下一列失速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