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酷經濟/美中貿易戰有虛招,有狠招

◆  外資帶走外匯存底…台灣撐不住
◆  讀懂美中貿易戰眉角 「安倍訪中」的變與不變
◆  酷經濟/美中貿易戰有虛招,有狠招
◆  禿子跟月亮走 港都該跟誰
◆  高雄想贏 先看「氣口」對不對
◆  行人好行 城市才行
◆  普悠瑪事故/改造台鐵 從這件小事做起
◆  普悠瑪事故/賣方市場 只能乖乖當待宰客?
◆  普悠瑪事故/虛驚報告 揪出公安冰山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2997/web/






酷經濟/美中貿易戰有虛招,有狠招


2018-10-26 00:48 聯合報  林建甫
據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第32.10條款,任何一個國家若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貿易協定,另外兩國可在6個月內自由退出,並簽署雙邊協議。(美聯社資料照片)


美國財政部公布最新的「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並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續留「觀察名單」。相較於近來美國多次「強烈指責」大陸經貿及人民幣走勢,該報告已顯示貿易戰緩和的一個契機。
今年以來,川普對中國貿易制裁手段持續擴大,已公布的三輪制裁清單總金額高達兩千五百億美元,近半商品都被納入制裁範圍。中國也表達堅定態度,在美國公布第三輪清單後幾乎是同步就公布六百億商品加稅,若再加上先前已開徵的五百億美元商品,自美國進口的商品已有超過八成調高關稅。
在美國公布匯率操縱國家名單後,也宣告將分別與英國、歐盟和日本就貿易協議進行談判,加上九月底的新美韓FTA及十月初《美墨加貿易協定》的簽署,美國拉攏其他國家孤立中國大陸的意味濃厚
值得注意的是,《美墨加貿易協定》第32.10條的規範,若任何一成員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則其它成員國可以在六個月後退出並建立其自己的雙邊貿易協定。由於中國大陸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一直未獲得國際承認,因此若墨西哥與加拿大任何一國與中國大陸簽署貿易協定,美國就能退出該協議,孤立中國大陸的意圖明顯,該條款也被稱之為「毒丸」。
「毒丸條款」實際上是賦予了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與其他國家簽定自貿協定的否決權大陸譴責這是「美國公然干涉別國主權的霸權行徑」,雖然加、墨兩國明白該條款恐有不平等之虞,但因為該協議影響的貿易總額約占GDP的四十至五十%,加墨兩國當然會選邊站。「毒丸條款」是否會出現在美國與歐、英、日等國的貿易談判桌上,各國都睜大眼睛看。
其實美國政府內部也不全是主戰派,財政部長米努勤一直試圖說服川普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採取溫和方式,鴿派立場十分鮮明,且川普上任以來政策方向出現多次「髮夾彎」,商人精明的個性仍然十分強烈,美國期中選舉後再出現另一個「髮夾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美中貿易戰,對於台灣而言沒有任何施力點,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並加速貿易競爭力的提升。







外資帶走外匯存底…台灣撐不住


2018-10-26 00:55 聯合報  張宮熊 /大學教授(高雄市)

央行公布第二季台灣國際收支,以直接、證券投資為主的金融帳,出現淨流出一百廿六點四億美元的驚人數字更可怕的是,蔡政府上任兩年多,反映投資信心的金融帳淨流出高達一千二百四十九點一億美元,反映國內投資環境不只病入膏肓,更幾近崩潰邊緣。
外匯存底多寡到底重不重要?淨流動重不重要?外匯存底的淨額代表一國的家底,如果不厚實,金融帳大幅淨流出足以擊垮一個國家!
在法定貨幣制度下,一國貨幣發行量由外匯存底加上黃金儲備組成。截至今年八月,台灣外匯存底是四千五百九十九億美元(約十四點二六兆新台幣)、沒有外債,扣掉九十二%外資持有,其實台灣真正的外匯存底只有三百六十八億美元,約新台幣一點一四兆。
台灣的黃金儲備近年維持在三百廿四公噸左右,約合台幣三,八八八億,也就是說屬於台灣人的總財富約一點五二餘兆,低於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一點九六餘兆;即是如沒有任何收入,財富已不足支應一年中央政府支出。如再考慮台灣國債加計潛藏債務約廿四兆,怎不讓人憂心呢?
今年第二季開始,許多開發中國家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東南亞的印尼、非洲的南非,已因外匯存底不足,又因中美貿易戰遭池魚之殃。這些國家正面臨外資撤離、貨幣大幅貶值、百姓深陷通膨中。和民國86年(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雷同。
邁入第四季,不論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股票市場均一一崩落,各國皆繃緊神經,深怕外資撤離腳步加速台灣外匯存底逾九成掌握在外資手裡,加上外資目前多數以流動性最高的證券投資為主,難道不怕外資一夕間撤離台灣?政府做好準備了嗎?還是告訴大家:這一切都是假消息?

受到外資匯出不少股利與盈餘影響,中央銀行五日公布,外資9月分淨匯出我國約10億美元,為今年2月以來,連續第八個月呈現淨匯出。圖/經濟日報提供








讀懂美中貿易戰眉角 「安倍訪中」的變與不變


2018-10-26 00:52 聯合報  陳東海/旅日學者(台中市)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25日搭機抵達北京,與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右)會談。(美聯社)



對於「與自己相關環境」(世間)的變化,日本人異常敏感。
日文的「世間」指的是以自己為中心無限衍生的「與自己相關的環境」日本人慣用「世間」的範圍來區別內外,但是這個概念十分流動,沒人知道自己確定的世間的界線到哪裡,此一曖昧性使得日本人得以在不自由的「場所原理」的限制下,又能無限自由地穿梭於各個空間當中。
看似矛盾,其實統一。也就是說,「日本社會宛如陀螺,只能靠不停轉動,才能維持安定」。(梅棹忠夫,《文明的生態史觀》,1967)。
晚近,日中關係的變化,也「似」如此。
民國100年(二○一一年)十一月,民主黨的最後一任首相野田佳彥訪中,稍微緩和了一點民國99年(二○一○年)東海漁船衝突事件以來極度緊繃的中日關係。但是,不到一年,民國101年(二○一二年)九月,野田佳彥內閣經由內閣會議宣布「釣魚台國有化」,再度讓中日關係進入冰河期。直到今天。
今天安倍晉三就要和習近平在北京正式會面,並共同出席國宴。無論從那個角度看來,都是中日關係往正面扭轉的契機,只是,只要時間軸「稍微」拉長,可能又完全不是如此。
原本預定在廿三日下午前往北京的安倍晉三,「因故」延遲了兩天,變成廿五日下午出發十月廿三日是四十年前,鄧小平訪日,與當時的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交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的紀念日但是,今年的十月廿三日,同時也是明治改元一五○周年紀念日當天早上,安倍晉三「必須」在東京發表明治維新一五○年紀念演說,而且天皇也會出席
雖然,事後證明,安倍晉三廿三日的明治維新演說,任何可能惹惱中國的話都沒說。但是,在事前,面對中國國內現今對日微妙的內部局勢,中國外交部甚至習近平的周邊幕僚,都完全沒有冒此風險的膽量。特別是,事前還透過各種管道,想要取得廿三日安倍演講的稿件只是,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如果配合中國到這樣的地步,勢必影響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並且激化政權內部的矛盾。
因此,在取消安倍晉三訪中,對於日中兩方皆非選項的情況下,將日程延後兩天,就變成了次善的選擇。
雖然,與日本接近,對中國的高層領導人而言,風險極大。胡耀邦就是著名的一例但是,中國在面對內外困境之時,總是期待日本的支援,卻也是歷史的事實例如,文革後的疲憊期與天安門事件後的孤立期
善於閱讀空氣的日本常任文官,當然清楚讀出了這一點。特別是在川普美國全面對中「宣戰」之後,他們一方面顧慮美國期中選舉的動向,一方面又尋求對中政策的自主性。也就是說,「變」是日本人的生存之道,而且「變」是為了「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