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應避免傷及勞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0237/web/

.聯合報社論/政府領導角色錯亂,台灣如何進步?
.聯合報黑白集/高雄讓國民黨後悔了嗎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應避免傷及勞工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應避免傷及勞工


2018-08-14 00:1 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正在積極研擬第二波稅改,預訂10月初將「所得稅法」修正案送到立法院審議。修正重點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針對薪資所得給予成本費用減除,二是扣除額增加項目。
其實,新增薪資所得成本費用減除,談不上什麼「稅改」,因為十類所得中,大多可以扣除相關必要的成本或費用,薪資所得則無,從而引起名模和教授提起行政救濟,最後遭大法官認定與憲法第7條平等權保障的意旨不符,財政部必須在明年2月9日前「檢討修正」所得稅法相關規定。這些修正內容,有「林若亞條款」之稱,並非財政部主動改革稅制
至於薪資所得的哪些成本費用得以減除,委外研究報告及公聽會多數學者認為,差旅費、行車油費、治裝費能檢具單據就能減除。但財政部表示,仍在檢討各界意見,並考慮稽徵行政問題,做一些微調。基本上仍維持原規劃方向,即薪資所得成本超過20萬元者,未來可以選擇核實減除
合理推估,20萬元的門檻應可排除絕大多數的民眾,因此對部分依靠專業技藝或能力之薪資所得者而言,費用的認定條件不宜過於嚴苛,若實質稅負無法有效減輕,「少數人」必然反彈而又提起行政救濟,甚至再引發釋憲,爭議恐難善了。而且,稅收損失主要來自於年初稅改將薪資特別扣除額提高至20萬元,本來就不應算在這次的帳上;超過20萬元的費用扣除影響稅損有限,又是應大法官的要求而改正不合理的規定,財政部非但不應放在心上,更不宜做為其他稅改項目的交換條件。
在扣除額方面,賦稅署已明確表示不會增列少子化特別扣除額,尚屬合理因為今年起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已由原本的2.5萬元大幅調高為12萬元,且政府也推出托育相關配套方案。但考慮高齡化趨勢,將增列長照或年金方面的扣除額,以回應金管會增加長照保險費、年金保險費的建議
目前列舉扣除額中的保險費,包括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及軍、公、教保險之保險費,每人每年扣除數額以不超過2.4萬元為限,全民健保保費則不受金額限制年金險或長照險本來就屬人身保險,納入列舉扣除額不是重點,將長期偏低的上限2.4萬元提高至少50%才有意義但目前還有多位立委提案增列「長照費用特別扣除額」,仍應和長照保費列舉扣除一併考量
至於「台版個人儲蓄帳戶,擬從目前27萬元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中撥出2.4萬元,做為民眾投資台股基金的免稅額,鼓勵資金投入台股基金,錢進台股。由於效益不大,且財政部基於證券交易所得免稅,以及稅制公平、稅收損失等等考量,已經明白表示反對,甚至可能調降儲蓄投資扣除額的上限27萬元,以容納長照費用特別扣除額。如此是否造成得不償失,有待觀察。
比較令人驚訝的是,經濟部為加速企業投資智慧化機械設備,導入智慧製造,將祭出營所稅優惠方案,即企業可以在當年度支出5%限度內,或三年內支出金額3%限度內,二擇一抵減應納營所稅額。這簡直就是「錦上添花」,和上述類似雪中送炭的「稅改」形成強烈對比,財政部竟然照單全收。
眾所周知,智慧機械就是引用人工智慧(AI),企業面對遞增的勞動成本(包括一例一休、勞保保費等),基於提高生產力的自利動機,本來就會積極引進智慧機械,卻會對勞工就業產生劇烈衝擊。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最近即針對AI的衝擊,向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警告,認為未來只有5-10%掌握科技的人,薪水變非常高,其他九成的人薪水會變很低,建議政府要找社會、經濟的專家通盤研究。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甚至明白主張應對機器人課稅,以彌補勞工失業或低薪的損失行政院只想幫5+2產業創新計畫做業績,對於租稅優惠如何傷害勞工,以及稅收減少而無以協助失業、低薪勞工的問題,卻疏於關懷,實在是匪夷所思






聯合報黑白集/高雄讓國民黨後悔了嗎


2018-08-14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圖)奇兵出征,緊咬民進黨經營多年的陳其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幾個縣市選舉的「艱困選區」中,迄今最有看頭的,是高雄市的選情。在沒錢、沒人、沒組織的情況下,韓國瑜臨時以奇兵出征,對上民進黨經營多年的陳其邁,竟大有迎頭趕上之勢,令人意外。
讓高雄選情起死回生,韓國瑜其實沒什麼特殊魔法。首先是抓準高雄最痛的經濟發展,一路鎖定議題猛攻;其次是拋開一切包袱,直接面對選民,不放棄任何曝光機會;最後是以新鮮的語言抓住選民,一甩過去藍軍選將的保守、迂腐形象。
反觀國民黨一些艱困或原本穩定的縣市,卻因黨中央提名策略保守,草草以簡單民調決定人選,結果選出名不見經傳的傳統地方人物,或是敗戰回鍋的選將。因此,台南、屏東等弱勢縣市不見起色,傳統藍大於綠的台北、桃園、基隆、竹市等地收復的機會變小。新竹縣更是荒腔走板,從穩定選區變成岌岌可危。
高雄原是民進黨最穩定選區,如今卻打到難分難解;對此,國民黨中央應該會很感慨吧!如果當初各縣市提名,能好好找出能打、善戰又形象新鮮的奇兵,而不是一味迴避布局和協調的責任,這些縣市的選情或許不致糜爛至此,只能靠「民進黨中央執政不力」當選戰主軸。
這並非「千金難買早知道」,而是可以預知的結果。選戰還沒結束,勝負仍有變數,國民黨還有機會力拚。否則,若只想靠著老面孔和老招數,就算艱苦勝選,恐怕只是迴光返照。








聯合報社論/政府領導角色錯亂,台灣如何進步?


2018-08-14 00:4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許多部會近期不少荒腔走板的發言和決策,圖為行政院長賴清德(中)公布內閣改組記者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少民眾存有一個很大的迷思,認為過去廿年台灣經濟雖在倒退,但我們在民主政治上至少取得了堅實的發展,社會也變得更多元。這樣的想法,其實有待商榷。原因是,民主的進展如果必須以經濟和民生為犧牲,那是不健康的民主而社會的多元化如果不是伴隨著包容與平等精神的提升,而是製造更多的撕裂與分化,那只是假冒的多元。只要看看最近政府各部會中發生的事,人們即不難明白為何台灣不是走在進步的軌道上。
先談政府角色的分工及專業問題。近期以來,我們看到內閣許多部會荒腔走板的發言和決策,有些是撈過界,有些是喪失角色,這些都是民主衰頹的表徵。例如,內政部最近修正「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開放全台兩千八百座公墓可進行太陽能發電;隨便修改土地使用去遷就錯亂的能源政策,內政部的自主立場何在?再如,公平會的職責本在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但它卻逕和壟斷市場的高通公司達成和解,同意該公司將兩百多億元的天價罰款變成投資,而把不公平競爭的枷鎖留給了相關產業。這又是另一種角色錯亂
徐國勇就任內政部長至今,在見警率、青年購屋貸款的決策上都備受批評,看不到其專業能力。在「公墓發電」的決策上,他更把內政部矮化成台電的附庸,胡亂為迷途的綠能發電找尋出口。如此隨意附和的內政部長,能維護台灣土地的安全與善用嗎?而公平會私自和高通和解,表面上看,是立下「招商」的大功;但它本應以維護市場法制為己任,當時裁罰時也說得鏗鏘有聲,如今突然扮演經濟部的引資角色,卻不顧對國內廠商的不利影響,難道不是角色錯亂?
在民主政治下,政府部門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國家才能均衡求取發展。民進黨過去曾痛批國民黨「以黨領政」,但它完全執政後,自己卻變本加厲,許多施政都以維護該黨的利益為先,用人及決策更是意識形態掛帥,政府的專業及效能皆被拋在腦後。如果主政者缺乏高瞻遠矚,部會決策者也只會揣摩上意、曲意附和,這樣的國家連方向都搞不清楚,怎麼可能進步?
蔡英文總統的反中政策為例,不僅對觀光、產業、文化交流造成阻滯,更在外交上連連招致更名、矮化、斷交的挫折。如今,這種自傷的手法更推向教育,企圖蒙蔽下一代的歷史觀和世界觀。中學課綱的修改,其實早已變成民進黨的政治「提款機」,年復一年的修改,目的絕不是為了教養下一代更宏偉的世界觀,而是要隻手遮天,只給他們半部歷史和一個去中國的世界,同時挑起台灣內部不同族群的認同裂痕。
也正因為如此,陸委會可以不顧金門民眾的用水需求,顢頇要求停止金廈通水典禮;交通部可以罔顧本國民眾旅行的需要,揚言要禁止那些改名的航空公司使用空橋。如果是一個健全的民主政府,怎麼可能隨意犧牲民眾的權益,把其當成自己決策的籌碼?如果是一個有效能的政府,怎麼可能各部會滿腦子都只想著如何「反中」,只想著如何支持蔡總統注定跳票的能源政策?如果是一個以民為念的政府,應該知道不執行死刑不符合多數民眾的期待;但蔡政府換了法務部長,卻仍不換腦袋,以為可以混過去。
簡言之,台灣目前的民主是一種不健康的民主,我們的政府也不是一個以民為念的政府蔡政府目前的許多領導作為,並不是要把台灣變成人民安居樂業的家園,而是要把中華民國當成民進黨對抗中共的砲灰,把人民改造成它想要變成的那個島國子民的狹小見識與胸襟。也因此,台灣一再犧牲經濟發展,一再被強迫進行歷史和思想的改造,其實並沒有換來更多的自由和解放,反而只得到更多迷惘、低薪與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