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名家觀點/台灣經濟瀰漫不確定因素…

名家觀點/台灣經濟瀰漫不確定因素…


2018-08-24 02:03 經濟日報  吳大任(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口述,記者林彥呈整理)
報系資料照


美中貿易戰第二波正式開打,雙方互對價值160億美元商品課徵25%關稅的措施於昨(23)日生效,外界憂心全球經貿風險將因此升高。但就現況而言,中國的反擊力道還算「節制」,雙方也有協商管道,只要美國沒有讓問題進一步惡化,這波貿易爭端應該僅是短期影響。
過去以來,美國在全球體系不僅扮演經貿要角,在整體外交、政治等國際關係上也動見觀瞻;有必要時,或許會在經濟議題上做某種程度的退讓,這樣的犧牲也確實換得其他益處。
但自川普就任總統之後,這個情況開始有了轉變,畢竟他不是政治人物出身,對於在商言商的川普而言,認為目前的經貿關係並不公平,開始從政策調整上著手,要和其他國家在公平的基礎上進行貿易,如今劍指中國人民幣、貿易逆差,均有如此意味。
然而,國際情勢瞬息萬變,中國除了作為全球製造工廠,在國際政治上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針對許多方面,美國仍需中國的協助,原先劍拔弩張的北韓問題即為一例。
從中國角度來看,雖然不願主動挑起戰端,但也有足夠的本錢不畏戰,對於動作頻頻的美方,自然不可能雙手一攤,什麼事情都不做,必須適時、適度有所回應。
大家心底都明白,貿易戰繼續打下去,不僅對二國沒有益處,全球經濟也將因此受到負面影響;隨著川普當家的時間愈久,面臨的問題也會愈多,日後他將體認到,不能只站在經濟層面上考量政策,屆時貿易戰也能逐漸降溫。
台灣身為全球供應鏈一員,雖不見得直接遭逢偌大衝擊,但或多或少勢必也會受到影響,國際情勢若有變化,我們自然無法置身事外。如今美中貿易爭端未解,台灣夾在二隻大象之間,實在也使不上力,目前還是只能靜觀其變。
觀察日前公布的外銷訂單,歷經6月意外翻黑,7月又再扳回一城,表現甚至超乎預期。整體而言,經濟部看望全年接單,可望突破5,0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但面臨下半年的不確定因素,仍需密切注意經貿情勢。
而在內需方面,若從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來看,自從4月以來已經連續四個月呈現六項指標全數下滑的窘態,顯見國內消費信心猶嫌不足
尤其「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指數在6月跌破100點而「偏向悲觀」後,7月仍持續下探。依照過去經驗,股市行情亮眼,社會上一定是百業興隆,目前台股雖然穩守萬點之上,對於內需仍有一定的支撐力量,榮景卻已不復見,尤其兩岸關係急凍,殃及觀光與服務業
隨著年金改革正式上路、國際紛擾因素發酵,台股後市能否繼續維持高檔不墜?民眾消費信心會不會因此動搖?都是必須持續留意的關鍵。

吳大任

學經歷:1992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專長:產業組織及賽局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