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名家觀點/共享經濟不會曇花一現

名家觀點/共享經濟不會曇花一現


2018-07-05 00:42 經濟日報  林建甫(作者是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無樁共享單車oBike,日前正式宣退出新加坡市場。雖然宣布台灣營運不受影響。但這個來自新加坡的共享單車,率先停止了自家門口的營運,引起各界的討論。無獨有偶,中國大陸的共享單車去年年中以來也出現了倒閉浪潮,去年7月悟空單車率先宣布破產後,小藍、酷騎、卡拉單車等多家業者也陸續宣告退出市場,目前較具規模的僅剩摩拜、ofo兩家曾被譽為大陸的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以及眾所矚目的「共享經濟」是否只是曇花一現?
從「新創」的角度來看,oBike無樁共享單車「隨騎隨停」比起我們本土的Ubike是更吸引人,也是眾多通勤族連接住家和車站、捷運站「最後一哩路」的最佳選擇。然而這也衍生了亂停的負面效益,不僅影響市容,甚至沒有公德心的使用者將單車停放在人行道、河川、公園等不合適的地方,嚴重影響交通安全與環境,使得各處政府不得不提出更加嚴格規範,甚至開始控管共享單車的總數量,要求這些企業提出解決的方案。
其實業者也願意配合法規,透過與便利商店、餐廳、學校或政府機關合作,或是提供回饋金,讓使用者有誘因將單車停放到指定地區。雖然共享單車進入的門檻不高,但一下子市場湧入過多的業者參與競爭,加上因單車被盜、蓄意破壞事件層出不窮,讓業者管理及維修成本增加,這些新創業者錢燒完了,最終只能退出。
不過即使共享單車當前的市場或營運模式尚未成熟,許多的投資人或是企業仍趨之若鶩。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達人民幣258億元。其實除了共享單車,共享經濟的浪潮幾乎席捲了各個產業。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今年2月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揭露了2017年大陸共享經濟發展的情況。截至2017年底中國60家的獨角獸企業,有31家具備共享經濟的特性,其中有17家是2017年新進榜。而2017年共享經濟在大陸的交易額高達人民幣4.92兆元,較2016年成長47.2%,並創造了716萬個工作職缺。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特別指出共享經濟與製造業結合產生的效益,2017年交易額達到人民幣4,120億元。最有名例子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工廠,為了因應新零售時代下C2B的客製化、快速等需求,消費者下單後最晚兩到三天就必須出貨,當訂單需求量大時,店家或企業短時間內無法如期完訂單,因此「淘工廠」將參與的線下「共享工廠」的產能、生產線、檔期作為商品在線出售,而許多代工廠將生產線的空檔期分享出去,開始為網路店家生產。目前入駐淘工廠平台已有16個省份,超過15,000家工廠參與。
從行業別來看,共享經濟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幾乎席捲中國十大行業,超過30個子領域都的共享經濟的身影。從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睡眠倉、共享紙巾、共享電腦、共享手機等,等各式各樣新創企業都可看到蹤影。預期未來五年仍將以每年30%以上的成長率快速發展
或許中國本來就是社會主義體制,共享經濟發展容易,但各國企業也都積極切入浪潮,從早期的Uber、Airbnb、WeWork、Taskrabbit等等新創企業展露頭角,歐美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是如雨後春筍。
可惜的是,台灣這方面的進展相對緩慢,共享汽車Uber 因台灣法規不明,加上舊有產業計程車抗爭轉而與租賃業者合作,失去了部分共享經濟的價值住宿網Airbnb因對短租沒有明確法律規範而引發爭議。其實政府的立場及決策方向也沒有錯,國外企業來台執業本就應該遵守台灣的法規。但當前法規不利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是不爭的事實,全球都在有積極投入共享經濟的發展,台灣不應視而不見,面對「破壞性創新」的跨領域、跨國界的新創浪潮,我們法規制度的鬆綁及與時俱進刻不容緩。

林建甫

現職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五年級生,擅長從理論面分析財經政策,而且不只拋出問題、點出癥結,難得的是,也會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讓畢業於彰化精誠中學的林教授娓娓道來,談一談那些年,我們一起研究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