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嚴震生/台灣真正流失的價值—同理心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嚴震生/台灣真正流失的價值—同理心
.盛治仁/打擊假新聞 社群媒體有責任
.劉維公/「吸管之亂」與諾貝爾經濟學獎
.黃介正/「習近平外交思想」確立
.王健壯/大法官忘了一五一號解釋?





嚴震生/台灣真正流失的價值—同理心


2018-07-05 00:37 聯合報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不少退役軍人到榮服處詢問月退俸計算是否錯誤。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是選舉年,政治人物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用「台灣價值」當石蕊試紙,作為檢驗政治人物的標準(litmus test)。每個人心中都有他認為的台灣價值,或許是樂善好施,或許是自由民主,或許是基本人權的保障,也有一些是期許未來能夠成為台灣價值的元素,如法治及理性對話。然而,現在的政治人物僅拿個人的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來檢視台灣價值時,我們卻喪失了一個長久存在於台灣社會的良善價值,就是同理心。
稍微有些英文程度的讀者,一定認識sympathy這個單字,有同情或是憐憫的意思,有時也會譯成理解,這就和另一個單字的empathy的定義有些接近,亦為同理心。較舊的英文字典會將empathy譯成有些文謅謅的神會、神入或移情,而其最簡單的白話文翻譯大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思。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他所著的《歐巴馬勇往直前》(The Audacity of Hope)一書中,特別提到他在伊利諾從政時所景仰的一位政治家——聯邦參議員賽門(Paul Simon),認為他是一個具有真實性(authenticity)的可信賴政治家,而賽門最重要的人格特質就是他的選民感覺到他活出自己所堅信的價值,會為自己的政治信仰辯護,更重要的是他真正關心選民生活上的種種困難,竭力要替他們解決問題。
歐巴馬坦承當他年紀有所增長後,就愈來愈能夠體認與珍惜賽門具有同理心的人格特質。這就是聖經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金科玉律,它不僅是同情心或施捨,而是要求一個人能夠設身處地。歐巴馬從母親那裡學會什麼是同理心,就是她很不喜歡看到歐巴馬對別人粗暴,或是不替人著想,或是濫權,會正視兒子問道:「你認為別人會怎麼想?」這句話就成為歐巴馬從政的重要標竿,我相信它也是台灣政治人物應有的信念。
台灣目前許多政治人物缺乏同理心,這可以從軍公教人員退休俸的改革過程獲得證實。政治人物一再汙名化這些服務公職廿、卅年、奉獻黃金歲月的退休人員,不僅違反信賴保護原則,更對他們極盡羞辱之能,完全沒有看到每個人不同的經濟所需,有些可能還在付房貸,有些子女可能還在就學,被砍掉的有可能是他們用來請看護照顧父母的錢,也有可能隔代照顧兒孫所需的日常家用,然而在沒有同理心的政治人物心中,這些需求都被認為是拿來旅遊及投資的閒錢。
政治人物及國家領導人這種粗暴及冷漠態度,當然會影響到他們的選情,因此他們編織若不改革就會破產的神話(改革後仍要破產),並以民粹語言製造世代仇恨,進行階級鬥爭,讓年輕世代也跟著喪失同理心
我不是政治人物,沒有參加過任何政黨,因此不要問我什麼是「台灣價值」,但如果我們同意許多外國人及大陸觀光客的經驗及印象,台灣基本上是充滿人情味及善良的社會;然而,當善良的台灣人竟然出現了歐巴馬口中的「同理心赤字」(empathy deficit)時,我們還談什麼台灣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