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為台灣製造業找出活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9629/web/

.聯合報社論/反制中共,只剩滿口八股口號?
.聯合報黑白集/簽證的「智慧」
.經濟日報社論/為台灣製造業找出活路






經濟日報社論/為台灣製造業找出活路


2018-07-30 00: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國工業總會上周五發表今年度白皮書,以「再造台灣經濟成長的新動能」為題,提出關於租稅、員工配股、能源、水資源、環評、兩岸關係、區域經濟、青年低薪、推動英語化等九大策略方向之建議工業總會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致詞時更重話批評,台灣經濟發展須靠製造業和貿易,如今中美兩強的「中國製造2025」及「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均強調製造業治國,相較下,台灣的民粹社會環境,對製造業相當不友善,他也批評政府推動「新南向計畫」,可以說鼓勵把台灣產業移植到東南亞
工業總會成員是以製造業為主體,近年發布白皮書的砲火愈來愈猛烈,去年7月工總白皮書痛陳產業環境面臨「五缺」、「六失」等問題,反映企業界對政府施政的強烈不滿。9月賴清德接任閣揆後,劍及屨及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修訂引發企業反彈的勞基法,並全力解決五缺問題,然而,這些努力似未根本化解產業界對投資環境持續惡化的憂慮,今年工總白皮書提出的各項建言,和過去脈絡幾乎一致,尤其對政府諸多意識形態掛帥的反商政策頗多微詞
最值得深思的是,工總理事長王文淵直指中美兩強皆致力製造業發展,而台灣民粹社會環境卻對製造業很不友善,這番話道出了國內眾多製造業者的心聲,同時也點出當前國內經濟發展的嚴肅課題,亦即:以製造業及製造產品出口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是不是應該繼續維繫下去?正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製造業要如何突破困境,找到未來出路?
在全球競爭的現實下,沒有人會否認製造業是國力強盛與否的核心元素,如德國、日本從上個世紀以來在全球供應鏈上能維持屹立不搖的地位,主因就是有強大、先進的製造業基礎美國一直是世界經濟龍頭,製造業規模原本世界第一,但隨著全球化發展,製造「外包」蔚為風潮,而中國大陸是美國企業最大的「外包」基地,因而成就了中國「世界工廠」的特殊地位在這樣的過程中,美國仍然掌控全球供應鏈,但國內製造業萎縮卻造成就業機會流失問題,相對上,中國大陸雖贏得「世界工廠」美名,但先進技術及供應鏈仍掌握在美、日、德等工業先進國家手裡,這也是北京致力發展「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原因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高已難避免,美國不僅要搶回製造業工作機會,而且矛頭對準「中國製造2025」,目的是防堵中國在尖端製造領域威脅美國,這種具有戰略意圖的貿易戰及製造業之爭,對台灣也將造成重大衝擊影響,這也是思考台灣製造業何去何從首須考量的因素
台灣經濟規模小,要維持龐大製造業就必須依賴出口,而在美國製造「外包」過程中,台灣是最大受益者,尤其是ICT產業,台商藉由兩岸產業分工建立起「以大陸為工廠、以美國為市場」的龐大代工出口體系。但在美中貿易戰爆發後,不僅台商在大陸生產基地受到直接衝擊,台灣對大陸出口機械設備及零組件也間接受到影響,在尚未開發替代生產基地及出口市場之前,要繼續維繫以台灣製造及出口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已愈來愈困難。
還有,石化、鋼鐵、水泥等傳統製造業,不僅在國內受環評因素影響而擴充不易,移往大陸或新南向國家也遭遇到類似問題,如台塑在越南河靜鋼廠遇到激烈環保抗爭,就是例證
所以,台灣製造業未來發展,須考慮哪些產業最有發展條件?市場在哪裡?生產基地在哪裡最合適?如何與國內產業相互連結?這一連串問題都要先釐清,政府給予業者的協助及鼓勵才有意義。我們希望政府、企業界及工業總會應共同努力尋找答案,才能為製造業未來發展找出一條活路。







聯合報黑白集/簽證的「智慧」


2018-07-29 23: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賴清德頻頻宣揚政績,說新南向政策讓台灣經濟改善,卻遲遲搞不定泰國免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賴清德近來頻頻宣揚「民進黨做到了」的政績,說新南向政策讓台灣經濟改善。賴揆之言算不算官版「假新聞」,民眾自有公評;但政府遲遲搞不定泰國免簽,還傳出泰簽審核趨嚴甚至沒收簽證,卻讓人民一肚子火。
在新南向政策緊鑼密鼓下,我國與南向國家的交流趨於頻繁,往來人次增加。但這樣的單向加熱政策,台灣到底是受惠多還是受害多,不能只看表面數字。除了東南亞詐騙集團、色情行業大舉轉進台灣,僅看代表國家主權的簽證,蔡政府不惜一面倒地延長泰國免簽,熱臉頻貼冷屁股,卻獲得什麼?
泰國是台灣民眾觀光熱點之一,但泰國辦事處平日僅開放上午九點至十一點半間送件,天天擠爆。泰方更將當天取件變成隔天取件,亦即每個人都得跑兩趟;而如果送件有缺漏,一千兩百元簽證費就被沒收
出國旅遊不過是民眾一點小確幸,如今竟連辦個泰簽都受氣,飽受不對等待遇。也難怪旅行公會控訴,台灣張開手歡迎泰國,泰國態度卻趾高氣昂,簽證未過還要再繳錢,等於剝兩層皮
泰國政府為推動觀光,原給台灣等廿一個國家短期免簽或簽證免費,但簽證免費已於去年停止此外,其觀光並與「泰國4.0」經濟政策結合,朝高附加價值發展,推動智慧簽證吸引人才及外企投資。看看泰國處理簽證的「智慧」,再對比蔡政府因對抗中國思維導致喪權損民的結果,怎不令人喟嘆!






聯合報社論/反制中共,只剩滿口八股口號?


2018-07-29 23: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東亞青運遭中共阻撓,陸委會暫緩金廈通水典禮反制,卻讓金門缺水危機難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中東亞青運中共阻撓,蔡政府在第一時間嚴詞譴責,行政院長賴清德陸委會也接連回擊這些反制,卻不正視兩岸政策的問題源頭,也無意解決東奧正名公投問題,更不以保障台灣選手的比賽權益為念。也因此,賴清德一出言回擊,就暴露台灣缺乏對抗籌碼的困境;陸委會一出手反制,更以犧牲金門民眾用水的權益為能事,一派冷酷
我國連遭中共取消東亞青運及強迫各國航空公司改名之挫折,賴清德接受媒體專訪,提出中國的「三大錯誤」和台灣的「四大策略」,來回應中共對台灣的封殺。賴揆直指三點「中國錯了」:包括改變鄧小平韜光養晦路線,引起區域緊張;用不公平貿易手段攫取各國專利,引爆中美貿易大戰;以及在兩岸政策上,忽視了蔡總統的善意。賴清德要求中國「懸崖勒馬」。
賴清德數落中共的「三錯」,一錯二錯都屬美中全球戰略大博弈的格局,三錯才回頭檢討兩岸關係。事實上,兩岸關係生變皆源於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缺乏共同政治基礎,以致任何善意都被中共視為「未完成的答卷」。再說,從蔡英文到賴清德、從陸委會到外交部,在兩岸定位與政策立場上釋放的訊息,也往往混亂而互相矛盾尤其賴清德的論述,更形同以台獨綑縛台灣,並把兩岸關係嵌進美中博弈大棋盤之一隅,把台灣的生存與出路完全寄託於美國,實無智慧可言
毫無疑問,美中關係已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習近平雖然極力告訴美國,「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但人們都看得出來,崛起的中國大陸必然直接或間接地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美國也勢必要回應中國大陸威脅,美中終究要作某種程度的攤牌。這點,恐怕不是中國大陸「韜光養晦」就能躲過,也不隨美中個別領導人的意志為移轉。大陸近期不再高調宣揚「中國製造二○二五」,也不敢再吹捧科技實力,正是凜於國際形勢複雜而轉趨低調
兩隻大象打架,台灣自應小心,避免被波及。然而,蔡政府卻以為台灣站在美國肩膀上,可以肆無忌憚地向中國大陸叫陣;甚至想要以身作餌,誘使中國大陸深陷「修昔底德陷阱」。最近外交部長吳釗燮公開請求美國持續軍事支持,否則「台灣可能被北京武力占領」;美國卻明白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預算,保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這等於是說,台灣可以透過軍購向美國繳交「保護費」,但別奢想美國為台灣出兵。何況,川普念茲在茲「美國優先」,美國正逐漸退出全球領導者的角色。
問題是,面對中共的打壓,賴清德回擊的四大策略,竟然只是空洞而八股的四個口號:「壯大台灣、鞏固台灣、宣揚台灣、團結台灣」。例如,連在國際媒體上「勇於投書」,也堂而皇之列為「宣揚台灣」的重大策略,也顯示了賴揆的愚勇。試想,此舉除讓外交官增加一些「出口轉內銷」的業績壓力外,比起中共近年勇於爭奪國際話語權,豈不令人氣短!
閣揆的回擊如此蒼白,固然與其格局有關,卻也暴露了台灣缺乏對抗籌碼的事實,因此一出手只能打到自家百姓。年初的M五○三航路事件,陸委會採取反制,懲罰的卻是春節返鄉的台商東亞青運遭停辦,陸委會的反制措施竟是暫緩金廈通水典禮,犧牲金門民眾的用水權益。儘管行政院聲稱,典禮暫緩但水要照通,但陸方是否接受這樣的處理仍未可知,卻也暴露民進黨「什麼都想吃、卻不想付錢」的便宜心態。若金門因此無法通水,民進黨就等著被民怨淹沒吧
中共遏止台獨,以粗暴的手段傷害到台灣民眾的情感;蔡政府無力反制,一出手就傷到台灣民眾的權益,兩岸都應深自檢討。在意識形態綁架下,百姓被當成芻狗,但民眾何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