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中國經濟壓力鍋-房地產
2018-07-30 00:57 經濟日報 丁予嘉(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中國經濟似乎遇到大麻煩。就在中美貿易開打得如火如荼之際,雖第2季中國經濟成長表現略降至6.7%,尚未受到明顯衝擊,但其中工業增速與投資活動均大幅放緩,6月份工業生產增速6%,為近兩年低點、上半年度整體固定投資增速6%,更為近30年最低水準(如右圖),內憂外患下中國經濟需求與生產面均轉冷,內需引擎熄火,考驗習政府去槓桿政策的決心,更牽動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升高。
中國去槓桿,全力推動減債計畫,近兩年地方政府與大型國企都被要求嚴控資本支出,地方政府計畫推動的建設更為嚴審,一切監管只為控制整體金融市場的債務風險。但為了保住岌岌可危的增長動能,頒布了資管新規細節內,允許公募產品可投資非標準化的債權類資產,也不設硬性的監管指標,”去槓桿”彈性轉向為”穩槓桿”,放鬆金融的節奏,已大致確定。
至於去槓桿政策的轉向,是否引發新一波的借貸潮而產生更大的泡沫?由於中國房地產的高槓桿、高負債一直是個極大的大泡沫,中國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高達人民幣9.6兆元、貸款總規模超過GDP40%,A股市場的近3,600家上市公司中有高達近一半公司持有投資性房產,上市公司合計達上兆的房產價值,令人咋舌;另外,今年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則較去年又增長了近19%約人民幣23.84兆元,整個中國的房產投資依然維持相當的景氣熱度。
由於中國金融市場正面臨A股下跌、人民幣匯率貶值、境內債市違約等多重壓力,若是房地產價格開始鬆動下跌,與房地產相關的各類融資、次級債與股權質押融資,將發生一連串違約的骨牌效應,相信這後果將引發嚴重的系統性風險,更被外界擔憂是否出現美國當時的次貸危機之翻版,這也是中國當局當下最需防範的。
中國的房地產管控政策已急轉彎,為了支撐三、四線房市景氣,使得原本趨緊的棚改政策再次被放寬。”棚改貨幣化”簡單的說,是針對三、四線城市既有的城鎮危舊住房改造工程,在拆遷後給予現金補貼,這些拆遷戶拿著錢再去購置新屋,既可消化當地餘屋庫存、又可創造經濟貢獻之效,可謂一舉數得,甚至後來人行更利用棚改推出專款抵押補充貸款的創新政策工具,此既擴張房市的槓桿化、也成為助漲房價上漲的原兇之一。
中國經濟壓力鍋有增無減,對於房地產投資的管控鬆緊拿捏,是又愛又恨的錯綜複雜情緒。中國的房價過去經歷了多次調控,但是每次調控過後,依然上漲,土地價格也依舊維持上漲趨勢,中國房市最大風險泡沫源,在於上漲預期心理的控制能力,相對薄弱。
有鑒於美國次貸危機發生肇因於相關衍生性金融產品不可控,中國在這方面的金融產品由於影子銀行的去槓桿已獲得初步控制,因此在去槓桿政策鬆綁的同時,如何能讓中國房市軟著陸,將是影響未來中國經濟穩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