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薪資必要費用 報稅應合理扣除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一個新品種的「政治貴族」出現了
.聯合報黑白集/沈榮津的恐怖算術
.經濟日報社論/薪資必要費用 報稅應合理扣除







經濟日報社論/薪資必要費用 報稅應合理扣除


2018-06-09 00:2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將於月底提出所得稅法修正草案,讓薪水族報稅時可採用20萬元的定額減除或核實列舉扣除,兩者擇一。 報系資料照


為因應名模林若亞補稅案聲請釋憲,去年初大法官釋字第745號認為,「薪資所得未許實額減除費用,不符憲法第7條平等權保障之意旨,財政部應於二年內,檢討修正所得稅法相關規定」,財政部將於月底提出所得稅法修正草案,讓薪水族報稅時可採用20萬元的定額減除或核實列舉扣除,兩者擇一。
根據財政部的初步構想,可核實扣除的費用包括差旅費、行車油費、治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所屬工、商、公會會費、助理費、職業上工具支出等共七大項,且其中部分費用項目將訂定扣除上限。至於列舉的項目類別、限額等會就稅收損失進行整體性評估,並在本月中下旬舉行公聽會,6月底送交行政院審議
由於107年度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已調高為20萬元,定額減除部分,既然不需要提供支出單據或憑證,該減除的定額勢必以該20萬元為上限,並以薪資所得的「必要費用」名義取代現行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而符合規定的必要費用超過20萬元者,才有選擇採取「核實列舉減除」的需要。
在七大類別費用中,財政部擬針對治裝費、進修訓練費、助理費、職業上工具支出等四大類別,設定單項減除上限。差旅費列舉的要件是工作地點間移動且支出達一定金額以上,並須由雇主出具證明;行車油費的要件限國內工作地點間的移動,且經常發生,聘僱契約明定雇主不負擔,因此屬於通勤概念的交通費用遭到排除。
治裝費要件是「專供」所從事行業工作使用,且聘僱契約明定雇主不負擔,顯然是針對特殊的「表演人」(例如模特兒、演藝人員等)的重大支出項目,暫訂為薪資收入的10%以內。進修訓練費的要件為進修訓練及專業書籍期刊支出,但不含語言或電腦軟體操作訓練費,應「專屬」工作特殊技能所需。
基本上,財政部的構想尚屬合理,也正面回應了大法官釋憲的要求。但仍有幾點建議,可供財政部參考。
首先,根據104年度綜所稅申報,若採定額(20萬元)扣除方式,財政部估計稅收損失約261億元,其實此一數字高估了。因為今年初股利稅改方案就已決定提高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至20萬元,已是「沉沒」的稅損,不應重複計算。更何況,過去薪資所得沒有必要費用的扣除,代表政府已經從薪資所得者身上多收了所得稅許多年,既被判為違憲而改正,就不應該有稅收損失的懸念。
其次,定額減除既然以20萬元為準,代表納稅人蒐集相關「必要費用」的憑證加總起來要超過此一額度,才有必要選擇採取「核實扣除」方式,舉證的成本很高,且容易遭到稅捐稽徵機關的剔除,基本上除了特殊職業的(如表演人的治裝費、教授的進修訓練費用,包括書籍期刊等)外,大多數的納稅人不太可能會選擇核實扣除。
因此,定額的門檻定得愈高,愈有節省徵納雙方交易成本的效果,這是財政部在稅損之外,應當納入考量的無形卻具體的效益。
也因此,再訂定七類必要費用項目的範圍和金額上限時,其實財政部不需要太過於嚴苛,以免納稅人藉故再提起釋憲,紛爭沒完沒了。例如,通勤費用不妨放寬納入,納稅人在負責舉證的壓力下,能夠申報的相關費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每月不太可能超過該定額的門檻。若很容易超過該20萬元的門檻,則表示定額的門檻在實務上偏低,也就該調高了。
至於演藝人士的治裝費或教授的書籍期刊等費用,也可參考執行業務者費用的標準,通常都在30%以上,不宜差距太大。以演藝人員而言,當所得被歸類為薪資所得者時,幾乎沒有可能從薪資的必要費用來減輕租稅負擔。
最後,建議這些「必要費用」的扣除,不宜使用「列舉」的名義,以免納稅人誤以為屬於「列舉扣除額」,引起不必要的反彈。






聯合報黑白集/沈榮津的恐怖算術


2018-06-09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經濟部長沈榮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電將把核四燃料棒分批送回美國,遭外界指控是把價值八十億元的燃料棒棄之如流水。經濟部長沈榮津反駁說,燃料棒運送費用僅六.九億元,可在美國等等看有沒有國外買家,如此每年可以「節省」一億元的維護費。
看看這樣的經濟部長,在教大家什麼樣的腦殘算術。價值八十億元的燃料棒,如果沒有人要買,價值就是歸零。現在,台電要花六.九億元的分拆及運送費用,但沈榮津卻強調如此可「年省一億維護費」;這是把老百姓當傻瓜嗎?
依沈榮津的邏輯,就好像說一個人把自己的汽車油箱給拆了,然後宣稱以後都可以不必再加油,每月可以節省兩千元汽油費一樣。問題是,少了油箱,車子即形同報廢,這些成本都不必算嗎?月省兩千元,卻廢了一部價格數十萬的汽車,是什麼節約之道?
核四燃料棒八十億元付諸流水也就算了,造價三千億元的核四廠如果沒有燃料,即形同廢墟。沈榮津無視三千億元的虛擲,卻洋洋得意宣稱此舉可以年省一億元「維護費」;如此本末倒置、重細節而不見大局的經濟部長,你相信他能幫助台灣發展經濟嗎?
更可怕的是,五月以來全台各地跳電頻傳,供電情勢吃緊。對此,蔡政府卻一味掩飾真相,把問題推給饋線老舊及昆蟲啃食,完全不把自己的供電責任當一回事。寧可讓民眾無電可用,虧本也要急著把燃料棒送出國,這樣的蠻幹心態讓人難以想像。







聯合報社論/一個新品種的「政治貴族」出現了


2018-06-09 00:07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北農總經理吳音寧上任後爭議不斷,但吳音寧表示,「社會動盪不是因為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吳音寧的適任問題,最近成為各界討論焦點。外界較少注意的是,「台北畜產公司」總經理姚量議和吳音寧系出同源,同樣出身「台灣農村陣線」(農陣),同樣出身彰化溪州鄉公所。不同的是,姚量議今年才卅五歲,比吳音寧更年輕,卻更早出任北畜總經理;唯因其任命悄悄進行,沒有大動干戈趕人,因此未引起太多注意。
由於姚量議與吳音寧同時出任總經理,一年前吳音寧入主北農的人事發布時,溪州鄉長黃盛祿笑稱,「溪州鄉公所是台北批發市場的總經理製造機」,言下頗為自豪。農村子弟進入首都農產公司出任總經理原是佳話一件,但人才來源如此集中於一地一鄉和單一組織,難免惹來失之褊狹之譏。事實上,除了吳音寧與姚量議,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蔡培慧、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及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也都出身「農陣」;一個社運團體成員如此高密度地出任要津,似非尋常。
也因此,當吳音寧的適任與否受到外界質疑時,蔡英文立即在民進黨中常會指示黨政部門要協助她進行「政治攻防」,其間軌跡即不難理解。也因此,當台北市長柯文哲派人到北農公司查帳時,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立刻挺身護航,質疑「政風單位可以到民營公司查帳嗎」;其心態,也充滿迴護「自己人」之心,而非論斷是非。何況,如果北市府沒有資格對其所屬民營農產公司查帳,那麼農委會質問北市府不該查核北農,難道沒有撈過界?
「農陣」成員相繼入朝為官或進占要津,從積極面看,是政府重視社運工作者的訴求,並給予他們推動及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但從消極面看,以推動社會運動的方式來推動政策,亦可能發生決策偏歧的問題,未必解決得了現實弊端,反而可能使整體情況惡化。尤其,像吳音寧這樣缺乏任何經營經驗,甚至看不懂財務報表,連應付平日複雜的管理工作都有困難,如何奢談改革?
再看,陳吉仲身為農委會副主委,他花了許多時間為吳音寧辯護及護航,反倒是今年以來發生各種果菜價格暴跌的「菜賤傷農」及「果賤傷農」問題,卻不見他提出什麼長短期解決之道。這種表現,農運人士出任農政高官,意義何在?同樣出身農陣的立委蔡培慧,去年在一例一休之爭中提出「做一給四,做五給八」的高額加班費,因為過度理想化引起大小企業和商家強烈反彈,最後要被迫修法改為核實計算。如此,也說明施政若徒託空言,結果將弄得社會紛紛擾擾,民眾無所適從。
從溪州鄉公所變成北市批發市場「總經理製造機」,到「農陣」成為入朝為官的「終南捷徑」,人們看到了一個新品種的「政治貴族」。這些政治貴族不論資歷如何,只要血統獲得認可,都可以乘坐「政治直升機」扶搖直上;一旦出了紕漏,也能享有高層撐開的保護傘遮風擋雨,事情的是非曲直即可以撇開不論。這樣的政治貴族,和威權時代的「皇親國戚」或「特權階級」其實很像,所不同的是,過去的做法只能暗中進行,當今的貴族卻是光鮮登堂
換一個角度看,除了吳音寧等因能力不足受到質疑外,社運成員紛紛入朝為官的結果,不論是否要名之為遭到「收編」,都出現了「社運熄火」的現象。最明顯的例子,是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不顧環境的破壞,在深澳電廠環差案中投下關鍵的贊成票,背棄了自己的理想。此外,對於前瞻建設計畫中的獨尊建設、浮濫徵收、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等議題上,都不再看到農陣的積極身影。這樣的結果,只見民間社會的力量遭到侵蝕,卻未見政府效能提升,讓人扼腕。
這個新品種政治貴族的出現,除近親繁殖,彼此護航,更模糊了是非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