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蔡政府應補修的能源決策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458/web/

.聯合報社論/拔管vs.接錯管:那些政府本末顛倒的事
.聯合報黑白集/倒了官員,怒了百姓
.經濟日報社論/蔡政府應補修的能源決策課






經濟日報社論/蔡政府應補修的能源決策課


2018-06-28 00:2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隨著台灣天氣提早展現出盛夏的威力,電力供應吃緊疑慮頻傳,讓大多數民眾對蔡政府應允的能源安全保證大失信心。
何以如此?從台灣能源發展綱領來看,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包含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等方針及其配套措施,幾乎涵蓋國際能源權威機構建議的政策,且希望藉由民眾參與的《能源轉型白皮書》,使政策推動透明化,進而在非核家園的願景下,2025年將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比重從現行的5%提高到20%,燃氣由34%提高到50%,取代核能並降低燃煤發電占比。
但這些「符合國際標準」的能源轉型規畫,只是一份漂亮的書面報告2018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的《世界競爭力年報》顯示,在63個調查國家中,台灣在能源供給充足且有效率評比上排第56名、平均每人暴露在PM2.5程度排名48,都交出了不及格的成績
平心而論,能源政策涉及科技、經濟、環境、國際政策等各面向,複雜程度之高,絕非大膽喊出時程表、利用取巧文字達到感性訴求目標,抑或增加專家人數、交付全民決定等就能成事。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學門的專家能針對前述眾多面向給出具有國家高度的正確意見,加上不同能源類型的產出利弊具有「不可比性」,像是核災難事故會釀成不可逆的重大影響(如放射線),與燃煤的火力發電造成持續性的空氣汙染(如民眾每日吸進傷害肺部的髒空氣),所帶來的傷害不具可比性。倘若全盤交由專家判斷,容易因各自的出發點不同,使其風險效益評估被成見主導,陷入過度樂觀看待趨近自我信仰的能源類型,並過度質疑對立面的能源類型。
以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達到20%為例,此一目標雖與台灣亟欲仿效的德國現階段發展狀態很接近,但德國深知再生能源易受天候影響,使其容量因子(實際發電量/裝置容量)僅有10%~30%,遠低於傳統能源的40%~90%。為確保供電穩定無虞,德國進行能源政策規劃時,並未割捨傳統發電方式。如今,德國傳統與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幾乎均可獨力供應該國用電無虞,兩套系統備載容量亦接近或高於國際能源總署建議標準。
反觀台灣的現有規劃,只看到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備用容量率達到現有的法定目標15%,既未充分考慮再生能源不穩定的客觀現實,也沒有為可能的變數留下緩衝空間,務實地制訂更高的目標。更何況,台灣電力使用向來與經濟成長息息相關,隨著經濟持續成長,電力需求理應水漲船高。在能源使用效率不變下,假設至2025年台灣每年經濟僅成長2%,2025年的用電量也約需2,900億度,較政府公布的2025年發電量目標值2,730億度高,反映出政府現有規劃陷入過度樂觀的偏差。
在能源議題的專業度、政策規劃難度均高的情況下,倡議交付公投決定也不過是把責任推給一般民眾而已。那麼,誰有資格為台灣能源發展做出取捨?當然是經由普選而出的總統才有資格下決定及承擔責任。
只是能源轉型雖等同經濟轉型,專業門檻卻更高,必須考量的因素更多。手握權力的領導人要做出決定前,對專家們的能源政策建議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特別是應要求各領域專家所提出的能源建議,必須具有客觀的基礎,方能釐清每個政策選項的利弊,以利政府進行妥善的政策規劃。領導人也必須在確知自己理解政策選項後的能源專業邏輯下,據此引導並帶領公民意見與國會,凝聚能源政策的社會共識。
遺憾的是,蔡總統與決策團隊深陷對既定立場過度樂觀與質疑對立面能源類型的偏差,仍沾沾自喜。如今能源評比都被打了不及格分數,怎能還不反省呢?








聯合報黑白集/倒了官員,怒了百姓


2018-06-27 23:5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環保署宣布對老舊機車及柴油車加嚴排放標準,並加速淘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空汙法》剛三讀通過,環保署負責移動汙染源的科長周禮中突然在辦公室昏倒送醫,經急救恢復心跳,昨轉一般病房與此同時,環保署則宣布對老舊機車及柴油車加嚴排放標準,並加速淘汰。此舉,則引起大批機車族的憤慨,他們以怒氣沖沖的留言灌爆蔡總統和議長蘇嘉全的臉書。
周禮中病倒,主要當然是工作過勞。全台二行程機車族日前在凱道示威,就是不滿政府鎖定弱勢機車族打壓;當時環保署派周禮中代表接受陳情,他在現場飽受砲轟。在《空汙法》立法的高潮,周禮中必須隨時待命準備資料;立法過後又忙著準備說明稿,因此晚上七點還在辦公室加班。高血壓病史加上工作壓力,終於讓他倒下,所幸搶救後恢復心跳
反觀機車族的怒氣,顯然也是積蓄甚久。近兩年全台空氣品質都有惡化跡象,環保署對此採取簡化的「三分法」,認為三分之一來自境外,三分之一來自汽機車等移動汙染源,另三分之一才是工廠和電廠所排放的廢氣。這次修法,容許工廠固定汙染源在總量管制下可以「買賣排放」,引起機車族不滿,認為政府柿子挑軟的吃,專挑弱勢機車族下手。
對機車族之怒,蔡政府切不可小覷;若未好好處理,恐步上「一例一休」的後塵。事實上,近年空汙惡化,可歸諸核電減少、燃煤增加的因素不小。政府不自我檢討,卻專挑老舊機車族的弱勢下手,勢將留下「鴨霸」之譏。









聯合報社論/拔管vs.接錯管:那些政府本末顛倒的事


2018-06-27 23: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大醫院爆發洗腎管路接錯事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大學昨天辦完一連四天的「環太平洋大學校長會議」,受「拔管案」影響,不少原應與會的國際知名大學校長皆未出席,使這場為慶祝台大九十週年校慶的系列活動大為失色。尤其尷尬的是,台大作為校長會議主人而校長難產,台灣作為主辦國而沒有教育部長,總統更敬而遠之,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國際活動只能黯然收場。
台大最近禍不單行,除因拔管案形象受到重創,台大醫院也發生加護病房為洗腎病患「接錯管」的人禍。洗腎的血液透析原應接上逆滲透水管,護理師竟誤接自來水管,嚴重的錯誤可能已造成兩名患者死亡。事發近一個月,台大醫院才公開致歉,卻仍辯稱患者死因與接錯管線造成的感染無關;這種四兩撥千斤的態度,讓人難以認同。台大醫院是台大醫學院的附設醫院,台灣大學又遭政治力干預而處於校長半年難產的狀態,台大醫院發生如此嚴重疏失卻遲不認錯,外界難免聯想二者的關連。
民進黨政府對台灣大學強行「拔管」,而台大醫院對病患粗疏「接錯管」,是無法相提並論的錯失,但兩者都造成了難以挽回的結局。蔡政府「拔管」,導致台大校譽受損、師生心理受創,也演成校園民主遭到踐踏的醜劇;在賠上兩名教育部長之後,至今仍不知如何收場。台大醫院接錯管,表面上只是單一護理師的疏忽,卻可能已造成兩條人命的損失;更嚴重的是,台大不僅隱瞞此事近月,衛福部更裝作與己無關狀,僅聲稱「想不透」怎麼發生的「拔管」是政府不該管卻撈過界,「接錯管」是政府該管卻輕輕帶過,官員行事如此本末倒置,豈不令人駭異!
吳茂昆辭教育部長已經一個月,他留下的遺缺仍未填補,顯示要找到「才德配位」的人並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新任教育部長究竟是要繼續將「拔管」任務執行到底,或者是要回歸「教育」的本務,重振台灣高等教育失去的榮耀和競爭力,是一個必須優先設定的想像。否則,新任教育部長若依然固執於上級交付的「拔管」重任,將注定只能在政治泥淖中翻滾,而無法帶領台灣的教育前行。
最近發生的幾件事,都讓我們看到政治汙染台灣校園、凌駕教育的嚴重性。例如,蔡總統明天將前往國防大學參加三軍六校的畢業典禮,警方為了維安及交管,竟然要求附近的文化國小當天停課經家長抗議,方才回復。試想,不過是為了方便總統「路過」,竟然可以犧牲那麼多學童的受教權,這是什麼威權心態?如果不是揣測上意,地方警分局怎麼會有這種吹捧唯恐不及的想法?
不僅如此,最近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小舉辦畢業典禮,校長竟邀頗有爭議的統促黨總裁「白狼」張安樂上台頒發市長獎;北市忠義國小畢業典禮,竟邀有家暴紀錄的市議員童仲彥頒發畢業證書,皆引發非議。在鼓吹多年政治退出校園後,那麼多學校仍把政治人物奉為貴賓,甚至到了不加選擇的地步,豈不可悲?包括民進黨最近大打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租給文化大學的「大群館」宿舍,在質問合約及租金合法性未果後,親綠名嘴竟轉打文大學生發言及宿舍洗衣機;其邏輯的本末倒置,儼然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從中央部會聯手踰法「拔管」,到台大醫院「接錯管」主管部門卻退避三舍,政府一方面汲汲於進行針對性的政治攻擊,另方面對人命關天的日常行政卻疏怠以對,這都是本末倒置的行為正因如此輕重不分,才會為了總統幾分鐘的交通維安,竟強迫整個小學停課一天。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正是如此。從這個觀點看,遭到諸多批評的北農總經理吳音寧迄今安然無事,與她同樣出身農陣的台北畜產公司總經理姚量議倒是先一步「被請辭」,也就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