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愛與鼓勵
.趙春山/突破「九二共識」的語意困局
.馬凱/杯水車薪不足以救少子化
.林祖嘉/美中貿易大戰,台灣進退失據
.王健壯/如果高院法官當總統
.羅智成/人工智慧與人工情感
.李清志/紙上明治村
.薛承泰/當獅子座遇見了處女座
.盛治仁/新官上任 一定要點三把火?
.方祖涵/選秀狀元與優步司機
.蘇蘅/我想讀傳播 因為想當YouTuber
.王正方/台灣見不到「深圳速度」
.嚴震生/只看見刺、卻看不見梁木的台灣
.葉銀華/公司如何還財於股民?
.洪蘭/當學生不會唱國歌…
.馬凱/血腥屠夫如何變成一代天驕?
.周行一/給台大機會成為偉大的大學
.王建壯/「拔管」這件事讓人感到恐怖
.劉維公/吳茂昆下台
.陳立恆/台灣,需要一場「新」五四運動
.盛治仁/懂得分析數據 更要善用數據
.薛承泰/顏色專業,真管用,整管用
.方祖涵/假釋犯難敲響的自由鐘
朱宗慶/愛與鼓勵
2018-05-24 00:38 聯合報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表達愛及接受愛,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功課。圖為母親節蛋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曾有人說過:學習愛與被愛,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打從出生開始,我們便不斷在感受與探索這門必修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場域中,「愛」的表現形式時有變化,不過,人們接收到「愛」的訊息時,那種充滿感動能量的感覺,卻是頗為類似的。尤其是,在節日或特定的時刻,更是容易激起、擴散愛的訊息,帶動周遭之人更多的正向能量。
前些日子過母親節,在社群媒體上,看到許多朋友道出自己對母親的感念,還有和家人一起慶祝母親節的回憶。有些朋友初為人父母,對於「母子連心」的牽掛,開始有了強烈而真實的體會,也就特別能夠理解這份「甜蜜負荷」的滋味如何。有些人收到孩子親手寫的卡片,或是特別準備的禮物,就算是簡單的字句,讀起來也感到格外窩心、溫暖。有些人則追憶起自己與母親的親密互動,許多細節透過文字重溫,關照、珍惜之情溢於言表。每一則分享,都是一個溫馨的故事,讓我忍不住認同按讚、很有共鳴。
愛是一種本能,就好像母親對孩子的愛,是與生俱來的、難以解釋的天職。對我來說,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付出,往往是不計一切、不求回報的,只希望孩子能夠平安、健康地長大,而除了對孩子疼愛和操心有加,母親的言教身教,更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引領。
我的母親過世已近廿年了,但我仍記得她慈愛的眼睛,以及與父親胼手胝足,全力支持、全心信任著孩子的身影。母親對人的細心體貼,深深影響了我面對生命的態度,至今仍是我待人處事的重要標竿。逢年過節,我和家人一起與家中長輩相聚,雖然長輩們總是說,不需要如此麻煩、破費,但在收下子女的心意時,仍可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和欣慰之情。由此可見,愛不但是一種本能,愛的表達以及正能量的接收,其實是可以被鼓勵出來的。
愛與鼓勵所產生的動力,賦予我們面對未知、展望未來、堅持下去的勇氣,也使得許多艱辛的困難與挑戰,具有難以取代的意義。每年母親節,我總會收到幾位以前的學生或團員傳來問候與祝福的訊息。在母親節收到訊息,一開始感覺有些奇特,但後來想想,學生之所以特別選擇母親節來表達感謝,可能是因為他在課堂、在樂團裡的互動過程中所受鼓舞的正向力量,十分近似於母愛與家庭的溫暖吧!自此之後,我便十分欣然地接受了此種「慶祝母親節」的方式。
在我看來,愛與鼓勵,既是因果關係,也是一體兩面的並存。因為有愛,鼓舞人心的情感才會有傳遞下去的能量,而出於愛的鼓勵,往往帶給人一種安定信心、有所慰藉的後盾力量,支持著我們走過不同的成長階段。同時,表達愛以及接受愛的互動,是一門需要學習和經營的功課,而共渡特殊的節日,則讓我們有機會去檢視自己對於愛的體會和認識。我想,若生活周遭能夠不斷有愛與鼓勵的循環,則共鳴自會相互感染,引領我們去克服更多人生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