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這場戰爭…激烈但不持久
2018-04-05 01:03 經濟日報 李淳(本文由中經院WTO與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口述/記者吳馥馨採訪整理)
美國301制裁清單出爐,雖然尚未確定,對台商造成衝擊大概難以避免。現階段只能說潛在受打擊範圍很廣,被掃射到的機率很高,但影響程度深淺難判斷。例如赴中國大陸投資生產的台商雖然沒有生產受制裁的產品,但很可能是原料或零組件的供應商,這種錯綜複雜的產業網絡,很難從台北、從數據掌握。
因此在此呼籲政府,分散風散、多元投資布局固然重要,但此時此刻第一要務是盡快直接透過問卷、台商協會甚至網路平台填報,讓可能受傷的大陸台商有機會直接發聲,彙整最前線的戰情、可能損害及業別,才能具體掌握衝擊,避免高估或低估情勢。畢竟要提出有效因應對策,總要先知道誰是受害者。
從目前情勢研判,美國對中國大陸貨品課徵高關稅,大陸也很快公布報復措施,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飛機、汽車、化工加徵25%關稅。算算中國的反制金額,竟涵蓋了美國總出口金額的43%,單大豆一項,美國有六成大豆出口到中國,絕對會造成美國的震撼。北京反制力道之強遠超過川普的清單,可以感到北京想確保美國感到壓力的決心。
課徵關稅畢竟只是手段,無法解決美國最在意中國強制技術移轉、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國家補貼等問題;最終的目的是逼著雙方上談判桌,但要談多久、怎麼談,能否在短時間內達成共識,才是大家最關切的。從中美雙方的清單來看,貿易戰是朝向「激烈但不持久」的方向發展。
按美國民國69年(1980年)代與日本貿易戰的經驗,美國同樣是用301條款加徵關稅的方式,把日本逼上談判桌,針對美方關切的議題,達成階段性共識,包括自我限制或開放市場。之後,美方又以日本落實不到位為由,再祭出301條款。因而,美中大戰可能會以「戰、和、再戰、再和」的方式持續下去。每波開戰的時間長短,是觀察重點。
中美開戰的附帶作用,包含可能嚇跑一堆在大陸投資的外商,包括美商在內,外商會基於分散風險的考量,撤離或減少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通常移轉市場或生產基地都是花時間、花成本的,這一波貿易戰會促使其作決定,至少會降低生產規模,或尋找替代市場,包括從外銷導向轉為大陸內需市場導向。
若從中長期看,中國大陸的科技和經濟底蘊,還是無法和美國比,尤其美國瞄準的是中國製造民國114年(2025)等重大產業政策,要爭的是維持美國下世代產業的領導地位;故而若打持久戰,對大陸不利。
不過美國今年11月會有國會期中改選,來自美國農業州的議員絕對不會放過川普,一定會要求快點解決,以避免衝擊選情。由此可知,至少這一波是速戰速決,或者至少會有階段性的解決方案。
雖然制裁清單已出爐,但建議各界現階段先不要躁動。因為5月15日才要開公聽會,之後才會確定清單。預計最快5月底、6月初才會開始執行課徵25%關稅,真正的影響屆時才會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