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促轉會怎麼轉?

.老師,您說話能不小心嗎?
.扭轉「高齡少子化」 從「多代中心」邁向「世代共好」
.聯合筆記/促轉會怎麼轉?
.不理性美中貿易戰 台灣面臨考驗
.盼孩子健康長大 多陪陪他們吧
.當「正名」賠上運動員職涯與榮譽…
.玉山計畫能解決台灣的典範危機?
.盡孝莫等掃墓時
.每逢清明 爸爸總穿上祖母的棉靴






聯合筆記/促轉會怎麼轉?


2018-04-05 00:43 聯合報  林河名
黃煌雄被內定為促轉會主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去年十二月生效後,促轉會迄今未能成立。委員人選千呼萬喚始出來,卻猶抱琵琶半遮面,還有三位專任名單未揭曉,主委人選黃煌雄更遭時代力量立委質疑,讓促轉會未來運作平添變數。
促轉條例設計,促轉會是任務編組,負責規劃、推動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等工作,用意在總結解嚴之後尚存的不公不義,走完轉型正義的最後一哩路。
事實上,民進黨推動促轉條例前,隨著社會開放、民主深化,轉型正義早一步步進行;如今也還有「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正在清理國民黨黨產。轉型正義雖然未竟全功,但是否還需要一套新的框架式法律,頗有商榷餘地。
姑不論促轉條例立法的必要性,當轉型正義走到總結階段的深水區,我們要的是無止境的追究?還是修復式的和解?從近日來黃煌雄遭受的質疑,正好提供深層思考的機會。
黃煌雄被時代力量質疑之處,包括拍馬英九馬屁、對黃世銘放水等,真相有待本人說明,或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詳加詢問;但黃煌雄作為書寫蔣渭水、追討國民黨產的先驅,恐怕不能以「典型民進黨」政治人物視之。
從戒嚴時期被質疑「怎麼敢寫蔣渭水」,到解嚴之後被譏「怎麼還在談孫中山」,黃煌雄面對的,正是還原歷史真相後,該採什麼態度?黃煌雄還原蔣渭水的反抗精神,發揚「台灣人意識」,受到綠營讚許;但蔣渭水深受孫中山影響,黃煌雄連結「對漢民族認同」,卻被綠營視為政治不正確。問題是,研究結果如此,黃煌雄可以只取「台灣精神」,完全忽視「民族正氣」嗎?
台北市長柯文哲自從去年參加雙城論壇,就被獨派視如寇讎。只因出身墨綠,就不能主張「兩岸一家親」?連他談到鄧小平的治理,也被質疑「媚共」,還被獨派嗆聲要「丟鞋丟到柯文哲下台」。對蔣介石「有過無功」的評價,不也出自同一思維?
從黃煌雄適任與否爭辯之中,可以看見台灣政治充斥「全或無定律」:意識形態成了楚河漢界,不容跨越,否則,一有「非我族類」的跨界思考,就可能成了「逢迎拍馬」、「放水求官」。
促轉,會怎麼轉?延攬黃煌雄的過程,蔡總統說得好,促轉會「不是個戰場,要的是和解」。但若跨不過戰場走向和解,只會空轉。





盼孩子健康長大 多陪陪他們吧


2018-04-05 00:03 聯合報  蘇晏平/社工師(高雄市)
行政院宣布「社會安全網」計畫,整併現行的高風險家庭及兒少保護計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藝人孩子在國外涉嫌恐嚇攻擊校園被捕,成為社會焦點,加上兒虐事件頻傳,筆者想分享兩點,洪蘭老師著作曾提到「being there」的觀念,管教孩子不管寬鬆或嚴格,重點是花多少時間、有沒有參與孩子的生活。
出國念書非壞事,但孩子成長階段父母不在身邊,某種程度也把教養和陪伴孩子的責任賦予他人,孩子成長階段缺少父母的參與,甚為可惜。
另外,兒虐事件也考驗新規劃的社會安全網體系。針對歷年兒虐事件原因分析,針對可能發生危機的家庭做事前預防和協助,相信必能降低發生兒虐事件頻率。
身為一個父親和服務兒少的社工師,我想說,生活必然忙碌和辛苦,但請每天花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吧!遇到問題主動尋求協助,期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孩子的表現和未來,都在每位父母親的身上不是嗎?




小一童調皮 老師當全班面前指責「頑劣分子」


2018-04-05 00:43 聯合報  李凡/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國小階段正是小朋友活潑愛玩的年紀,有小一學童卻因調皮被老師指為「頑劣分子」。圖為國小舉辦園遊會慶祝兒童節,非新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記者魏莨伊/攝影)


老師,您說話能不小心嗎?

一個朋友說起孩子從學校回來,問她:媽媽甚麼叫頑劣分子?她詫異地問才讀小一的兒子:怎會知道這句成語?
孩子說,老師指著他對班上同學說:他是我們班的頑劣分子。朋友難過得說不出話來,兒子猜測的問:「是因為我很愛玩,上次玩到褲子裂開,所以老師說我是頑劣分子嗎?」童言童語解釋,更讓她心都揪成一團了;她額頭抵著孩子的額頭說:「這只有老師能解釋,但你的頑皮可愛是鐵定錯不了的。」
「才小一的孩子,老師怎麼如此論斷?」聽她如此感嘆,我想起前幾天,有朋友的妹妹來找我,說她孩子拒學,不知如何是好。
我傾聽之餘也不斷挖掘,最後釐清她女兒之所以拒學,問題來自她,而她的問題竟來自小學老師。

小二的孩子 被指「反社會人格」 國中後拒學

她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時刻盯著孩子,耳提面命「不要影響別人的成績」「不要帶壞別人」。
我驚詫得睜大眼睛「為何如此不信任你的孩子?」她悠悠的說:「阿凡,你不知道,我女兒小二時,老師說她有反社會人格,要我注意,不要讓我女兒影響到別人。」
來自鄉下,在工廠工作的她,緊張得盯著孩子生活。孩子一上國中,竟不想上學,她急著帶女兒看精神科,女兒抗議自己不是精神病患,她又帶女兒去看心理醫師,女兒崩潰大哭說:「應該是您要去看病呀!」
「孩子那麼小,老師憑甚麼論斷有反社會人格?不但讓學歷不高,凡事尊重老師的媽媽活在驚慌中,更讓孩子活在不被信任中,自信一天天消蝕殆盡。」朋友嘆氣說,和那位家長比,她的情況算是輕微的。
老師說的話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怎能不謹慎!」朋友感慨說,教育界讓她失望,我急切反駁,提到一名提醒家長要看孩子優點特點的老師,在她陪伴家長與孩子面對學習障礙三年後,孩子竟是飛躍的進步;還有老師,早上直奔瀕中輟孩子家中,勸導孩子走進校園,並教導孩子們互相關懷,那孩子跨過障礙順利畢業,我告訴她,某些行為值得商榷的畢竟是少數。
「或許值得商榷的老師不多,但只要一個就能影響到一個班的孩子,老師豈能不謹言慎行?」我聽得眉頭都皺在一起了,朋友見狀趕緊安慰我:「哎呀!其實現在在上位者,影響力是及全國的,他似乎也沒做到謹言慎行。」朋友乾笑幾聲,但我的眉頭皺得更緊了!心也揪成一團了!





扭轉「高齡少子化」 從「多代中心」邁向「世代共好」


2018-04-05 00:43 聯合報  林昭禎/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台灣已邁入高齡又少子化的社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五十年前,每逢四月四日小學生必唱「兒童節歌」,曾幾何時大家早忘了歡唱「四月四日兒童節,我們兒童最快樂」的情景。少子化」讓人們關注的是背後成因,及其衍生的經濟問題,反而不見鼓勵生育之外,因為「照顧」所帶來的新希望。
其實世代共榮,正是生生不息的基礎。傳統家庭以「愛的勞動」為名,讓婦女掌理照顧老小,但隨著女性跨足事業體後,因蠟燭兩頭燒導致生育率下降,各界才開始注意到托育支持的重要。但當老化指數大於一百,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多於十四歲以下孩子,正如眼下的台灣,才使人們正視長照需求。
但以往不論是招呼小兒,抑或扶持老人,均被當成低技術性工作,使得我國現有老人福利相關科系所,每年高達千名畢業生,只有四成投入相關產業。儘管我們的行動輔具全球市占率卅三%,訓練出的照顧服務員,對岸是以兩倍薪來挖角,但這些照顧軟硬體實力,一直未獲國人肯定,甚至影響照顧產業的萌發。
眼見美中貿易戰一觸即發,未聞當局有何因應,只聽到政府準備推「工作卡」讓青年求職免履歷,擬調高時薪立派遣專法,卻不思發展新產業翻轉局勢。
這幾年台灣經過沉潛已發展出不少隱形冠軍,反倒應該運用「高齡少子化」劣勢,開發照顧商機,作為下一波的經濟成長動能。
吾人以為可從設置「多代中心」著手,讓社會了解照顧不是福利,也可以是一種產業。所謂「多代中心」,不只是托兒或日照的功能而已,這裡也是家庭主婦、獨居老人及新住民的交流中心,同時是幼兒教育及老人照顧相關科系學生的實習場域,甚至是發展新照顧技術或輔具的基地。並能將研發的照顧機具導入,找出問題修正,以便作為日後推廣的實績。
時值婦幼節與清明節,有感於婦女、兒童、老人與青年四大社會支柱,不宜再區分你我或世代,照顧不分老少,唯有彼此扶助共好,國家才有未來。





不理性美中貿易戰 台灣面臨考驗


2018-04-04 23:57 聯合報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中美貿易戰,台灣可能遭池魚之殃。 (美聯社)


先說在前面,我實在無法用經濟政策的理性分析,解釋美國川普總統貿然開打貿易戰的作為。缺乏合理邏輯的市場干擾,使這場攸關全球經濟的美中衝突,更加危險難測。
川普宣布對鋼鋁課徵關稅,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就已經讓人莫名其妙。當時,懂門道的人就奇怪,明明是以中國大陸為目標,怎麼會捨三○一優先觀察名單不用。現在,果然動用了三○一,說要改善貿易失衡,卻不經談判施壓,而逕行列出課徵關稅產品。
美國財政部長來自華爾街,見股市大跌,想粉飾太平,還說與中方正在協商。話才講完,大陸已經宣布了反制的課稅產品,貿易戰儼然就要開打。
不過,大陸方面還未宣布實施的日期,可以說仍在文攻武嚇的階段。這個作法的理由,倒比美國的做法容易理解。大陸公布的反制產品項目,首先以農產品和汽車等製造品為主,顯然考慮到這些產業位於川普選民所在之處,而美國的期中選舉將在十一月舉行。目前參眾兩院都是共和黨居多數的局面,如果年底選後共和黨敗選,不僅川普的聲勢受挫,還可能讓國會成為制衡總統的力量。
雖然大陸願意以戰止戰,但如果川普就是一心想惹事,雙方的貿易衝突還是會發生。這個問題不僅美國各界擔憂,全世界也跟著傷腦筋。不過,當然不能以為川普是無事生非的人,找不出經濟理性,也許有政治的理由。也許川普認為,這是動員支持者的有效方法,畢竟他在競選時就一直高喊民粹式的保護主義。也可能「通俄門」的調查步步逼近,貿易戰可以轉移注意焦點
政治的算計,遠比經濟理性難以預測,這是我在一開始說這場風波特別危險的原因。還有更加危險的因素,是全球經濟從二○○九年金融海嘯復甦以來,就沒有重大的修正。長達九年的成長,已經吹出不小的資金泡沫,各國的貨幣寬鬆與低利率又讓央行的政策調控能力受限。回頭想想,上世紀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就是關稅所引起的,而從那場歷史經驗中發展出的全球貿易金融制度,如今又再度受到考驗。
經濟景氣循環有起有落,市場的力量通常大過政策,順勢而為比較容易,問題是在景氣向上成長的時候,很少見實質的改革。危機來臨時,也許就是轉機。
台灣在一九八○年代也曾經名列三○一優先觀察名單,被迫開放市場以及立法保護智慧財產權,而這也成為後來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開端。如今內外環境雖然都有極大的改變,但台灣最好的發展方式,仍然是利用全球市場,以及強化競爭力。
貿易戰當然是對我們很不利的事,然而從台灣經濟奇蹟落到成長率低於全球平均,這場危機也許會帶來真正的反省與覺悟。





當「正名」賠上運動員職涯與榮譽…


2018-04-05 00:13 聯合報  陶以哲/高中教師(新北市)
紀政與民間團體推動「二0二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日前已獲中選會通過並成案。 記者吳思儀/攝影


民間團體推動「二○二○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訴求東京奧運台灣參賽名稱從「中華台北」正名為「台灣」,已獲中選會通過並成案,將於年底縣市長選舉共同進行。
此案與二○○八年扁政府入聯公投一樣,是主事者企圖透過意識形態與族群認同動員投票;值得注意的是,該案最後若獲得大多數人認同並投同意票,通過後政府就須執行,後續效應不得不留意。
國際奧會於一九八一年在瑞士洛桑與我國協議奧會模式,雙方約定台灣參賽的名稱、旗幟與歌曲。簡言之,國際奧會僅承認中華台北,若不遵守,選手與奧會將被停權或取消承認,最嚴重會喪失會籍與參與國際賽事的權利
台灣運動員人才輩出,甫於世大運奪金的羽球戴資穎、舉重郭婞淳、田徑楊俊瀚與鄭兆村等好手,其技術與實力具備東京奧運奪獎牌實力,是國人的驕傲與期待。若因故使台灣被國際奧會拒絕參賽,這些選手與教練的寶貴運動職涯發展,誰能負責?好的政府,應做對人民最好的政策決定。
鄰近兩韓最近因冬奧媒介,化干戈為玉帛,兩邊領導人透過運動賽事行政治和解之實,避免了可能的戰爭,是智慧。依此觀之,台灣領導人應思考,什麼樣的政策舉措,對人民福祉能做最有利的保障。
另一方面,台灣運動員逐漸在國際運動舞台發光發熱,是國家形象與競爭力真實體現。依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案而言,若是因國人情緒需要出口,或一時選票利益,倘若最後卻落到追求正名不成、優秀運動員也無法國際出賽,面子裡子都失,箇中如何權衡,值得考量、國人慎思與政府智慧的抉擇。






玉山計畫能解決台灣的典範危機?


2018-04-05 00:05 聯合報  陳復/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宜縣冬山)
教育部玉山計畫出爐,儘管有聲音擔憂恐將排擠國內學者、衝擊留才,但也有大學校長振奮說「這是好事」,有了玉山計畫「終於可以比較大聲講話、積極攬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推動玉山計畫,招攬國外一流學者或國際級企業的頂尖人才;筆者曾撰文提及:「玉山」是台灣屹立不搖的崇高象徵,因此玉山學者不只是個榮譽名稱,更肩負帶領台灣學術能量總體提升的重任,該學者不只要具國際級水準,更要有「根留台灣」的性質
然而,且不論國際級企業的頂尖人才,國外一流學者客座三年結束後,似不大可能會想要根留台灣。禮聘人才擔任玉山學者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如何成為「學術玉山」,持續帶給台灣卓越的標竿典範呢?
此刻,台灣正面臨三大典範危機:
第一,大師凋零,典範不再:國府遷台七十年來構築的高等教育體系正面臨崩解,當年來台的大師已逐漸凋零殆盡,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師當年關注的議題與觀點,已與當前社會需要產生落差。
第二,論文圍困中年學者:學術評鑑正被各類戲稱的「埃及論文SCI、EI、SSCI、A&HCI、TSSCI,與THCI)」綁架,中年學者如不遵循,就不被視作傑出研究,學術逐漸木乃伊化,讓他們很難關注社會議題並提出解決辦法。
第三,青年質變,典範需要重塑:青年的生活習慣不再是閱讀書籍,變成瀏覽網路,傳統講課型教學不受學生歡迎;大學教師亟需改弦易轍,展開真正的學術典範重塑。
望重士林的玉山學者,難道不應該正視這三大危機,帶領學者共組研究團隊,告訴我們學術玉山的樣子,藉此重塑台灣學術典範?
禮聘玉山學者若只高薪招攬國外一流學者,或國際級企業頂尖人才,如果無法回答台灣正面臨的三大典範危機,又如何能被我們推崇為「玉山學者」?
當教育部提出「玉山學者」時,筆者希望能正視該名詞內蘊的期許,否則將影響社會對整體學術的信賴感;採取「彈薪」為國內傑出大學教師加薪,也應強化這些學者肩負的學術責任,譬如可效法大陸授權各校依其辦學特色,給予相應冠名的學術榮譽,如各高校省級的閩江學者或泰山學者,成為各自學科領頭人,引領發展名實相副的學術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