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全面轉型迫在眉睫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6029/web/

.聯合報社論/南北韓會談的虛像與實像
.聯合報黑白集/吳茂昆有資格審管嗎?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全面轉型迫在眉睫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全面轉型迫在眉睫


2018-04-25 00: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上任已將近兩年,政府大力推動「5+2」產業創新、前瞻基礎建設等計畫,致力改善國內經濟結構,大方向很正確,但迄今成效有限。近來內外情勢變化超乎預期,包括美中貿易戰持續升高情勢、中共祭出31項惠台措施,再加上各種兩岸及國際因素,台灣面臨的經濟風險正不斷升高,既有的結構改善工程顯已無法因應新的局面,政府須評估未來的各種風險及問題,並進行更全面的政策調整及改革。
這兩年台灣經濟表現比預期為佳,主要是受惠於國際景氣穩定復甦及貿易擴張,讓出口成長超乎預期,加上國際股市處於歷史高峰,讓台股站穩萬點行情,對國內投資及消費都有正面助益。但最近情勢已有很大改變,美中貿易戰已對全球貿易及景氣帶來負面影響,再加上全球通膨壓力升高,正加速各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轉向,股市回檔調整已很難避免。這兩大變數和近來兩岸緊張情勢升高,都會增添台灣短期的經濟風險,中斷近兩年來出口及股市榮景。
台灣面對的更大考驗是中長期經濟風險。首先,美中貿易衝突長期化將是台灣經濟的最大考驗。表面上,美中貿易逆差是川普政府發動對中貿易戰的主因,但更深一層看,川普是要防堵中國威脅美國的全球龍頭地位,尤其是在高科技及尖端製造等關乎美中國力消長的領域。
美國顯然要從貿易及投資雙管齊下,封殺中國高科技產業未來發展。川普政府除運用貿易法232條款、301條款對進口中國貨品加徵關稅外,更針對性的手段正陸續出爐,例如:商務部日前宣布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通訊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銷售任何商品與服務;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將禁止營運商使用聯邦政府補貼資金採購華為、中興通訊的通訊設備;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也發布中國企業對美國資通訊科技之影響報告,點名華為、中興通訊、聯想涉間諜活動;甚至還考慮啟動「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案」,以對中國投資實施新限制。
這些針對性措施對大陸殺傷力遠超過對進口貨品加徵關稅,預料對中國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產業未來發展將造成重大衝擊。台商在美中台三角貿易及ICT供應鏈上扮演重要角色,美中貿易戰對台商乃至台灣整體經濟的衝擊顯而易見,而且影響將愈來愈大。如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部門估計,中興通訊遭美制裁事件將衝擊台商供應鏈,並將今(2018)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從去年底預估的2.9%調降至1.7%。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常駐學者史劍道甚至警告,如果美中貿易戰不斷加碼升級,台灣將困在其中,逃無生路。
另一方面,大陸正全力貫徹31項惠台措施,給予台商及台灣民眾比照陸企及大陸人民的「同等待遇」,從而對台商、台生及各類專業人才形成強大磁吸效應。美中貿易戰也將促使北京更加強化對台灣技術及人才的吸引力,藉此舒緩美國的圍堵。這等發展無疑將削弱國內經濟成長的動能,並掣肘台灣產業的轉型升級
面對這些短中長期的風險,台灣沒有觀望及猶豫的本錢,全力加速經濟轉型,擺脫過度依賴代工出口、依賴以中國大陸為工廠、依賴ICT產業的成長模式;強化產業主體性,尋求新的國際及區域分工模式;擴大內需成分,追求包容性、均衡的經濟成長等,都是未來必須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最重要的是,整個政府部門必須趕快覺醒,不能再期待美中貿易戰「雷聲大、雨點小」,也不能再輕忽中共落實31項惠台措施的強烈企圖心,更不能將緩慢的結構改革視為理所當然。台灣經濟全面轉型已迫在眉睫,立刻展開行動,才能降低巨大的風險,維繫經濟命脈。





聯合報黑白集/吳茂昆有資格審管嗎?


2018-04-25 00:3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長吳茂昆被指拿東華大學研究專利到美國成立公司,也向大陸申請專利,連日來引發外界質疑。 記者張裕珍/攝影


教育部長吳茂昆就任爭議尚未釐清,已宣布本周內將對管中閔案作出決定,看來這是他政治任命的使命必達之一。從吳部長稱「違法就不聘」看來,管中閔已被「有罪推定」。事實上,從所有明的暗的、推波助瀾的力量看來,行政機關擺明了要卡管卡到底,口稱依法行政,徒然暴露「不依法行政」的心機。
吳茂昆本人爭議不斷,不但糾纏於類似前中研院長翁啟惠的技術移轉專利疑雲,連有心人栽給管中閔的「違法赴中兼職」的大帽子,也接續落在他和葉俊榮頭上,讓綠營難以自圓其說。連吳茂昆自己都說違法就下台,頗有幾分「預知仕途紀事」的意味。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吳茂昆最終無法證明清白而下台,那麼在他就任部長期間的決策,根據「毒樹毒果」理論,能不撤銷嗎?吳茂昆仍在振振有詞調查管中閔赴中兼職的證據,他能不自問:管案定罪日,也將變成自己和無數曾赴大陸進行學術交流者的落難時?
民進黨手握大權者,在那麼短期間內就證明了「權力越大、腐敗越大」;多少涉及利益分配的政策,用無法無天的手段蠻幹到底。「吳茂昆審管中閔」案,正好留下一個歷史教材,讓吳茂昆對管中閔的審判,變成吳茂昆自己被檢視批判的證據。管中閔個人毀譽何關緊要?只可憐台大最高學府遭政治力踐踏羞辱,可嘆程序法治在民進黨手中蕩然無存,可悲蔡英文誇口「點亮台灣」是這般局面!






聯合報社論/南北韓會談的虛像與實像


2018-04-25 00:3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南北韓雙方29日將在板門店北韓轄區「統一閣」召開高層會談,敲定4月27日在板門店南韓轄區「和平之家」召開南北韓第3次高峰會談;圖為南北韓日前先進行換文。 中央社



全球矚目的兩韓領袖高峰會,廿七日將在板門店「和平之家」召開,這是兩韓繼二○○○年、二○○七年之後,第三次進行領袖會談。會談前,南北韓正式開通了元首熱線,而北韓更主動宣布停止試射導彈及關閉核試驗場,為本次會談增添許多想像的空間。
每次兩韓會談,都會簽署一份政治宣言,作為會談的最終成果。例如,二○○○年首次會談雙方簽署《南北共同宣言》,表達共同努力解決國家統一問題;二○○七年第二次會談則簽署《南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期以多邊對話形式讓韓戰早日結束。這次會談,則更進一步將發表《兩韓終戰宣言》,將兩邊過去的「休戰協定」轉為「和平協定」,以結束南北韓長期以來從未正式宣告終止的戰爭狀態。
與以往不同的是,過去的兩韓會談都是由南北韓領導人發起,多半被外界視為是兩韓之間的「家務事」,議題也大多侷限在半島的「統一」問題。這次會談,則更被視為五月川普和金正恩「川金會」的會前會,美朝兩國都想利用這次會談來互相試探對方的底線,以對北韓棄核的立場進行再確認,並對朝鮮半島和平體制進行再保證。因此,這次兩韓會談將進一步觸及半島無核化、美軍核戰略設備等軍事議題。
隨著近幾年北韓核武進程的快速發展,再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北韓採取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北韓問題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兩韓統一問題,而是從半島內部議題提升為「區域安全」議題。例如,北韓期盼能夠早日解除國際間對它的經濟制裁,美國則希望北韓能遵守完全的、可驗證的、及不可逆的棄核三原則。這些議題,遠超出南韓政府的能力範圍,也不是文在寅個人所能提供的軍事保證。換句話說,必須要先解決北韓核武問題,並化解國際經濟制裁,兩韓關係才有可能進一步發展。
從歷史經驗看,歷次南北韓領袖對話常常無疾而終,其主因,除了北韓立場反覆無常外,也在南北韓始終未能正式結束過去雙方的戰爭狀態。此一因素,讓南北韓宣言猶如一張沒有公信力的薄紙,雙方隨時都可以輕易地反悔並隨意撕毀,以致朝鮮半島和平始終難以常態化、制度化。因此,這次南北韓對話特別聚焦於簽署「和平協定」,這將使兩韓對話從過去浮泛的統一問題進入到政治深水區。問題在,終止韓戰狀態並非兩韓間的家務事,還有當年參與韓戰的美國及中國大陸的角色。換言之,必須先取得美中兩國的認可,建構美中韓朝的四方會談,兩韓終戰宣言才能達成。
因此,這次兩韓高層對話,仍未脫大國勢力的「影武」。美國要利用這場會談來探詢北韓棄核意志的虛實,並使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有效降溫,讓自己可以全力因應中國大陸的軍事崛起;大陸則利用這場會談重新取回自己在朝鮮半島逐漸失去的角色和影響力,並將北韓重新拉回中俄的戰略軸心。美中兩國如不克制其大國角力的野心,將使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難以達成。
兩韓一方面為自身政治利益考量,另一方面也必須配合大國政治探戈的節奏起舞。北韓以「棄核」為槓桿,來離間美韓關係,並設法擺脫國際經濟制裁的泥沼,同時拉攏中國大陸。南韓則藉兩韓會談,使自己成為國際鎂光燈的焦點,重新在北韓問題上取得發言權;文在寅更以成就統一大業,來尋求自身的歷史定位。南北韓和解的政治氛圍,早已蓋過兩韓意識形態分歧的事實。
這場兩韓高層會談,既是四月「習金會」的延續,也是五月「川金會」的前戲。在大韓民族主義的催化下,文在寅與金正恩兩人勢必會賣力演出,營造雙方尋求和平的形象。但北韓是否真的棄核,川普買不買帳,都仍是極大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