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5531/web/

.聯合報社論/小英如何不浪費陳菊這張牌
.聯合報黑白集/「其實我是接近的」
.經濟日報社論/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






經濟日報社論/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


2018-04-12 01: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就在10日博鰲論壇蕭習會的同一天,廈門市公布了31條惠台措施的60條配套細則在蕭習會上,前副總統蕭萬長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希望儘快推出惠台31項措施的具體實行細則,且須確實的落實執行。不論是套招還是回應,都不能不正視習近平的超強執行力。兩岸在這一回合攬才留才作為的競逐,蔡政府又再次顯得被動。
在2月底大陸官方提出31條惠台措施時,行政院確有一些回應,並特別將之正名為「對台措施」,不是「惠台措施」。不過,對企業和人民而言,管它是對台還是惠台,最重要的是有多少實在的牛肉。因此,在惠台31條公布後,儘管大陸媒體或台辦機構持續梳理在施政面已經落實的政策,各方關注的焦點仍然放在大陸各地方政府將之具體化的配套作為,並同時觀察蔡政府的回應行動。這是蕭前副總統向習近平表達的重點,也是廈門60條措施的意義,代表了惠台31條是實在的牛肉,不是個華麗的掛飾
惠台31條的一大重點是放寬多項台灣人民赴大陸考試、工作的限制,例如允許台灣人民參加134項技術人員考試及執業、金融人員赴大陸考試時,只要通過大陸相關法規考試,不用再參加專業考試,以及可申請大陸國家重點科研計畫等。廈門市政府則把這些開放更為具體化,例如延攬台灣特聘專家,每年給予特優人才約新台幣140萬元補助,最高可到新台幣700萬元;每年提供台灣人5,000個就業和實習機會;合格教師可在廈門各級學校從事音樂、體育等教學。
按照對岸說法,這60條措施中,惠台31條已完全落地,涵蓋了台灣民眾在廈門學習實習、就業創業、居住生活、就醫交通等方面的同等待遇。雖然這些只在廈門地區適用,但因其開放層面廣、具體優惠多,對台灣企業和人民的吸引力更大於惠台31條;未來其他省市若一一跟進,對蔡政府的壓力也更大。
惠台31條初公布時,行政院大動作召開記者會,以「壯大台灣、無畏挑戰」說明政府策略,提出「四大方向、八大策略」因應。四大方向包括優化就學就業強化留才攬才、維持台灣在全球供應鏈優勢、深化資本市場及強化文化影視產業。其中,第二、三項是本來就應該做、也已經在做的;最受關注的是第一項留才攬才,尤其是提升學研人才獎勵,才是切題的回應。然而,其中又有不少作法已在實施,例如高教深耕計畫中的成立65個卓越研究中心、擴大彈性薪資方案、推動玉山計畫等,只是進展有限、成效不顯。
真正對台灣高教人才有實質助益的全新項目則有兩項,一是提高國立大學教授薪資之學術加給10%,另一是調高計畫主持人費用5,000元。依目前國立大學教授學術加給約5萬元計算,10%大約是5,000元,加上計畫主持人費用5,000元,合計每月可增加1萬元,可能是對大學教授最直接的幫助。如今廈門60條一出,硬是把這兩項實質增加學研人才收入的作法比了下去,儘管學術人才的價值並非如此簡單的稱斤論兩,離鄉背景西進工作也是苦事,但所得水準畢竟是價值衡量中的一項,而且是重要的一項,又怎能視若無睹。
台商赴大陸投資的時間早、規模大,與台灣產業的連結也深,這次惠台31條在產業開放方面,或許對某些產業有利,但對台灣經濟的直接衝擊較小;真正關鍵的是對台灣技術、專業人才的磁吸效應,進而導致核心競爭力的流失,也是政府最該關心的事,並應更為謹慎而全面的因應,而非僅是拼湊出一些口惠不實的政策。台灣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人才是會流動的,廈門60條進一步證明大陸對台吸力攻勢的連綿不斷,如果政府仍對於建構攬才留才的優勢環境顯得無能為力,促使人才大量出走,那將是台灣長期發展的真正災難。




聯合報黑白集/「其實我是接近的」


2018-04-11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常被調侃是「神隱少女」,蔡總統表示,其實她是接近民眾的。 記者陳柏亨/攝影


在關鍵時刻常避而不見被調侃是「神隱少女」蔡英文在電視上自辯:「其實我是接近的,只是你不知道我在接近你而已。」
此話頗有文學意涵,很像流行小說對白: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也許是蔡英文的即興回答,也許是幕僚替她準備的文青段子。
蔡英文在訪談中自承,許多場合都是幕僚根據她的想法寫成稿子,她就在群眾面前讀稿,因而人民就不覺得這是個活生生的總統,不覺得總統跟人民接近;但「其實我是接近的」。
蔡總統也許沒讀懂「神隱少女」的隱喻。人民豈會不知總統是活生生的?神隱少女的意思是:這位已非少女的總統躲在背後,卻搞得怨聲載道、民調低迷。人民其實深刻地感受「總統是接近的」,但這個接近讓人民十分擔心,她要是不接近,反倒更好。
軍公教的感受最深刻了,對這群退休公僕言,每月皮夾塞進去的幾萬塊退休俸,一下子就被拿走一疊,接近的程度直逼「背後靈」。觀光業者也不遑多讓,總統就像站在他們門前的惡神,把陸客趕跑一半!更氣的是,所有民眾一出門便吸了滿肺塵霾,總統接近的程度,根本與全民融而為一。
唯一覺得總統不夠接近的,可能是家庭主夫主婦們。當人們買不到衛生紙,不免想像是否總統忘了衛生紙有多重要?
「我是接近的」。報告總統,我們都知道!






聯合報社論/小英如何不浪費陳菊這張牌


2018-04-11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右)昨天宣布高雄市長陳菊(左)出任總統府秘書長。 記者胡經周/攝影


蔡英文昨天正式宣布,總統府秘書長一職由高雄市長陳菊接任。對蔡英文而言,未來許多黨政嫌隙和選舉事務都要仰仗「花媽」出馬協調;對陳菊而言,入府不僅擴大新潮流系權力地位,也順利讓多位高雄團隊大將更上層樓,可謂皆大歡喜。問題是,陳菊這劑大補帖,究竟能幫蔡政府維持多久的興奮能量?
有此疑問,主要是賴清德對蔡政府的加分作用,正在快速消退。如果蔡政府的作風和執政心態不變,就算陳菊有什麼三頭六臂,光憑她一人又如何幫蔡政府創造奇蹟?且看,賴清德去年九月北上接替林全出任行政院長,確實一度拉高了蔡政府的執政滿意度。主要原因,是他帶著南部鄉親對《勞基法》一例一休的忿懣北上,務實修改了不合理的條文,化解不少憤慨,也為蔡總統低迷的聲望注入一劑強心針。這是人事更迭的好處,新人新政,有助排除民怨。
然而,賴清德對蔡政府的提振作用,似乎也就僅止於此了。在《勞基法》爭議解決後,蔡政府的疲態又重新顯現,因為其他懸而未解的問題依然無解。儘管賴清德有勤政的企圖,聲言解決拚經濟的「五缺」問題;但他的財經素養畢竟底子薄弱,談到經濟議題往往僅及皮毛,搔不到癢處。遺憾的是,他似乎頗以短期內得到的讚譽自滿,開始對不熟悉的領域大發宏論而屢屢失言,包括內閣團隊也不知如何調整。尤其,他幾度公開自稱是「台獨工作者」,造成總統府困擾,也引發對岸嚴詞批判,但他並無自覺,甚至頗為自得。
僅就任七個月,賴清德即已將他可能為蔡政府加分的機會耗掉大半,並暴露自己的固執及格局;往後,情況可能只會每下愈況。正因為如此,陳菊此刻入府,便顯出其重要性。第一,蔡英文因聲望下挫,黨內不服的雜音日增,需要資歷雄厚、性格圓熟如陳菊者協助穿梭協調,這均非目前府副秘書長劉建忻、姚人多所擅。第二,蔡英文與賴清德的執政見解落差日益明顯,總統甚至不知如何與賴揆就政策歧見進行溝通,這必須借重陳菊居間穿梭。第三,蔡英文「期中考」將屆,中央政績欠佳勢必拖累選情,陳菊及時馳援或多少能挽回一些情勢。
但追根究柢,蔡英文的執政失效和失卻民心,癥結其實不在於民進黨內的溝通不良,而在執政方針的掌握欠佳及用人的不當。如果不在執政方向及步調上設法調整,卻一味仰賴陳菊在黨政之間穿針引線,只怕效果極微。事實上,陳菊更值得重視的政治平衡感,在她對兩岸關係的看法。上月她在訪美期間曾對兩岸目前不溝通、不往來的停滯狀況感到憂心,並稱「兩岸應該開放交流,不斷溝通,了解對方」。儘管兩岸議題並非總統府秘書長的職權,但蔡英文如果重視陳菊的資歷和眼光,她應該聽取這樣的聲音,甚至利用這類開闊的心態趁機營造些許善意;如此,或許有機會為兩岸僵峙之局打開一點局面,也為蔡政府不斷失去的民心止血。
總結而言,陳菊出任總統府秘書長,最佳狀況是能在幕後為蔡政府的決策注入一些新思維,改變民進黨在兩岸、朝野關係上的柔軟度,從而重新喚回社會大眾的支持,這是以國家大局為出發點的最上策。次佳狀況,是陳菊協助蔡英文處理黨政關係,平撫民進黨乃至獨派不滿,並善用謀略幫小英贏得或穩住今年九合一選舉的選情,為她鋪平連任之路,這是以黨為出發點的中策。最糟的狀況是,新系和英系的聯手激起黨內其他派系的不滿,而陳菊又無法妥善扮演蔡英文和賴清德之間的橋梁角色,使他們的歧見不斷擴大,後果將不堪設想。
若只是心繫選舉,蔡英文極可能白白浪費了陳菊這張王牌。問題在,她除了想著權力,心裡有沒有別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