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期待Taiwancoin早日面世...
2018-02-08 01:03 經濟日報 李沃牆(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美道瓊指數2月5日崩跌1,175點,連二日跌逾1,800點,恐慌指數(VIX)更飆升至115%,是否進而引發全球性股災頗受矚目。原備受關注的加密數位貨幣,比特幣也跌破6,000美元關卡,與去年12月18日的19,800高點,跌幅高達七成。比特幣投機狂潮及暴漲暴跌,已對金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主要國家央行對其監管愈趨嚴格,要成為法定數位貨幣恐是空中閣樓。
比特幣是商品亦或貨幣,向來有爭議。歐洲央行及英國央行副行長不約而同表示,比特幣只是投資性資產,無央行支持及政府背書。的確,以法律及經濟觀點而論,比特幣並非由任何國家貨幣當局所發行,自不具法償效力;也無發行準備及兌償保證,持有者須承擔可能無法兌償或流通的風險。
全球二檔比特幣期貨於去年底,分別在美國的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BOE)及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交易。原以為各國政府主管機關對比特幣會轉趨正面,結果卻事與願違。首先,英國駿懋銀行集團及美國摩根大通、花旗等銀行業者,禁止用戶以信用卡購買比特幣。接著,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要求國會考慮在聯邦層次監管數位貨幣交易平台。中國境內的比特幣交易量曾占全球九成以上,且有八成的比特幣是在中國挖礦產生。鑑於許多人將比特幣當商品炒作,擾亂金融穩定。中國政府去年9月宣布關閉所有境內比特幣交易所,今年1月再度磨刀霍霍,砍向境內的所有比特幣挖礦企業,勒令退出中國。
印度總理莫迪積極發展數位經濟,曾於民國105年(2016年)底廢大鈔,喧騰一時;對於行動支付亦如火如荼展開,朝無現金社會發展。但最近印度財長公開表示,不承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為印度的法定貨幣,甚至禁止做為支付工具。除此,也將對比特幣交易獲利課稅;同時,指示監管構嚴加監管。
目前僅日本對比特幣情有獨鍾,日本人日常買賣付款及交易愛用比特幣,在中國展開一系列對比特幣監管後,日本成為全球比特幣交易量最大國。尤有進者,日本參議院於民國105年(2016年)5月通過「虛擬貨幣法」,並於去年5月正式施行。此法將比特幣商品的特性轉為具貨幣功能的財產價值,同時引進法定貨幣買賣交易所登記制度。根據新法,虛擬貨幣可充當結算貨幣,而從事虛擬貨幣與現金之間兌換的交易機構必須到日本金融廳登記。
但曾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於民國103年(2014年)被駭,損失5億美元;去年底又發生Coincheck交易所被駭,損失高達5.3億美元。為此,日本展開比特幣信託業務,以降低破產風險,應是全球對比特幣法規最完備的國家。
平情而論,加密數位貨幣是全球發展趨勢,但比特幣應不太可能躍升為主流貨幣。鑑於數位貨幣具有安全及可追蹤性、可防止假鈔、減低逃漏稅及非法洗錢;易於控制貨幣總量、降低紙鈔發行及運輸,還有行政成本、簡化付款程序及降低交易成本等優點。美聯準會(Fed)希望推出自家版的數位貨幣,如聯準貨幣(Fedcoin);中國人行自民國105年(2016年)起即開始進行數位貨幣研究,擬發展具中國特色的Chinacoin;其他如英國、挪威、加拿大、瑞典及新加坡等國均已著手評估發行數位貨幣。
至於台灣,準央行總裁楊金龍近日表示,央行正評估發行法定數位貨幣。發行法定數位貨幣是一項極為龐大工程,非一蹴可幾,冀望Taiwancoin早日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