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財源斷崖 長照才走得遠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從德國聯合政府成形看政黨協商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失衡的冷熱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財源斷崖 長照才走得遠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財源斷崖 長照才走得遠


2018-02-11 00: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長照2.0支付新制上路,民眾抱怨政府說要幫照服員加薪,結果是增加民眾自付額來支付,長照2.0變漲價2.0。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長照的「居家服務給付及支付新制」今年元旦上路,居家服務由論時改論件計酬(依服務項目計價)的包裹式給付,實施一個月來亂象叢生,許多民眾感嘆費用增加不少,有如變相漲價,長照2.0恐變成漲價2.0。
衛福部表示,過去服務未明確化管理,新制是改變和服務單位的計價機制,與民眾無關,因為由個管理師按照個案失能程度協助訂定照顧計畫,提供民眾最佳服務組合,再將時數計價改為「一包錢」,核定補助金額。新制讓民眾的自付額從過去30%降至16%,個案如不想自付那麼多,可以選擇用多少,自付多少,「保證收費不增加,服務也不打折」。同時,新制讓照服員做多少領多少,有機會讓薪資提升至3.2萬元,讓整體專業度提高,留住人力,這個行業才有希望,民眾需求才更能被滿足。可能是民眾還不習慣新制,因此衛福部將在實施三到六個月後,再做檢討。
但是服務提供單位抱怨政府將長照服務切割細分,以提高給付方式讓照服員能做多一點、而多賺一點,卻沒想到民眾可能因開支增加,縮減使用服務的需求。照服員也認為新的給付及支付制度,仍是以「做多領多」為前提,並未保障照服員的勞動條件,而且可能影響民眾申請居家服務意願,除非從政府拿到的錢變多,而機構支出成本維持舊制,也增加民眾負擔,才可能真正調高照服員待遇。如此一來,漸有的共識竟是「長照新制像在撕裂照服員和被照顧者間感情」。
民眾、長照機構、照服員和政府看法不一致,凸顯的是新制有意在不增加需求端(民眾)的負擔前提下,在供給端重新「分配資源」,希望服務提供單位能夠多為照服員加薪。問題是,照服員提供的服務顯然變動,不可能「與民眾無關」。而個案自付比例雖然下降,但補助額度提高,且有服務費用加成,因此實施按件計酬額以來,民眾最有感的仍是自付金額增加,從而影響到需求。因此所謂的「收費不增加,服務也不打折」的保證顯然難以實現,最後照服員的薪資恐怕也難以明顯提高。
因此,長照雖然增加了一些給付金額,預估支出200多億元,雖然較能反映服務提供單位的成本,但在「重分配」上面大做文章,卻不能有效提高照服員的薪資,又增加民眾自付的負擔,顯然是衛福部沒辦法把餅做大,亦即長照的長期預算編列不足所致。背後真正的問題就是長照的財源不足也不夠穩定!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去年稅收統計,被高度期待挹注長照財源的遺贈稅及菸稅,「增稅」半年後尚不及58億多元,換算成整年也不到120億元,比原預估數每年增加296億元的一半還要少,財源出現大斷崖,恐怕對長照的長期推行造成重大衝擊。
政府雖然辯稱,可能是菸商及癮君子因應菸稅調漲提早囤菸,等舊菸消化完畢,加稅的效果就會顯現;富人則因應遺贈稅調高先行贈與,以降低未來遺產稅負,使去年贈與稅稅收創新高;而遺產稅是機會稅,變動度本來就比較大。這些說法其實在自我打臉。因為學者專家都認為這些稅目都是機會稅,本身就不是可靠的穩定稅收,尤其菸稅作為長照財源讓衛福部更是尷尬,一方面基於健康理由希望民眾少抽菸,卻又希望民眾多抽菸以貢獻財源於長照。房地合一所得稅更因為房市下跌而毫無貢獻。用這些稅收支應長照,簡單說就是「以短支長」,怎可能讓長照走得遠,走得久?
因此,我們建議蔡政府與其在分配面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還不如從頭規劃更多元、更穩定、更充裕的財源,借鏡日本的慘痛經驗,及早改採「保險制」。唯有財源穩定而持續,把長照的餅做大,才可能有效提高照服員的薪資,也才能減輕民眾的負擔,長照才能可長可久。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失衡的冷熱


2018-02-11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前左二)視察花蓮強震重災區雲門翠堤大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花蓮地震傷亡慘重,大陸表示願提供救災協助;日本則由首相安倍晉三寫信給蔡總統,以毛筆書寫「台灣加油」,更派出救災隊傳送暖風。外界關懷原本多多益善,但蔡政府展臂歡迎日本慰助,卻峻拒大陸送愛。冷熱的拿捏之間,看不出智慧。
雖是災難政治學,仍有真假虛實之辨。大陸申明兩岸同胞血濃於水,面對災情感同身受,自有其政治意圖。安倍的毛筆字寫得再好,官房長官菅義偉刻意打破避免與台灣官方隔空對話禁忌發表談話,也難掩其政治目的。同樣的,蔡英文連兩天訪視災民,並親自慰問受傷陸客,當然有其政治考量,希望表現領袖的高度與親民。
無論如何,大陸旅客在這次地震中死傷甚眾,不僅占了死亡人數之半,且最後的一家三代五口仍有人困陷瓦礫深處。蔡政府此時若歡迎大陸救災隊參與搜尋,就人情而論,更能表現關切圓足,甚至為兩岸帶來破冰契機。誰料,蔡政府卻冷眼以對,錯失良機。
陸委會先回應陸方,稱我有足夠的專業救災能力和器械,暫不需外界援助。而外交部旋即又稱,日方是應我方要求,派遣專家團隊來台。兩相對照,完全暴露蔡政府說謊不打草稿的本事。救難時刻,還在那裡刻意劃分親疏,會不會太冷血?
春節加班機的准駁,原是為了打開對話僵局,結果因蔡政府高傲反陷入更大僵局。蔡英文探視受傷陸客,多少表現了善意;卻又因親日遠中,傷上加傷。



聯合報社論/從德國聯合政府成形看政黨協商


2018-02-11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基社盟黨魁塞賀佛(左起)、總理梅克爾以及社民黨黨魁舒茲。 美聯社



經過馬拉松式談判,德國總理梅克爾所領導的「基民盟」,最近終於與「社民黨」宣布達成協議共組聯合政府,可望走出二戰以來最長的政府難產僵局。最後一關,這項協議仍需社民黨四十六萬名黨員投票同意,最快四月才能組建新政府。這距離去年的大選,將已超過半年。
梅克爾的基民盟未能在去年九月的國會大選取得過半席次,必須與其他政黨籌組聯合政府。最早進行的,是所謂「牙買加聯盟」(因基民盟、自民黨與綠黨三黨的政黨代表色合起來是牙買加國旗顏色而得名),但十一月三黨談判破裂;梅克爾只好重回過去八年的模式,尋求與社民黨共組大聯合政府。其間,梅克爾做了大幅讓步,將財政部、勞工部和外交部交由社民黨掌控,並同意社民黨增加養老金和公共服務支出的要求,也讓社民黨握有對歐元區未來的主導權。
儘管讓步的是基民盟,但在談判過程中,遲疑的卻是社民黨。對於與基民盟再度合作,社民黨面對的是兩難的心情:過去八年與梅克爾合作,社民黨自己的主張無法凸顯,好的政策都歸功於梅克爾;若不同意梅克爾,卻又無法像反對黨那樣任意說不,導致社民黨支持度大幅下滑。但若不參與聯合政府,梅克爾已揚言不惜重新選舉;果真如此,社民黨的得票率可能還會下滑,連去年九月廿%都不到,屆時連共組聯合政府的資格都沒有。
在社民黨內,普通黨員和領導階層對此意見分歧。領導階層更關心的是個人政治聲望、權力分配、和議會的影響力,其次才是黨的政策。現任黨魁舒茲原定出任外長,在黨內強烈反彈後宣布不會入閣。但一般黨員更關心的則是自己的工作、收入和生活保障等,更在乎社民黨的理念是否符合自身利益。在一月的特別黨代表大會上,僅五十六%黨員同意黨中央與梅克爾展開組閣談判;預估下階段的黨員公投時,即使贊成者居多,比率也不會太高。
德國可望組成聯合政府,這對德國與歐盟而言各意味著甚麼?首先,梅克爾近五個月組不成政府,是德國自二戰以來最長的政府難產,顯示德國政黨政治也和比利時、荷蘭一樣,進入了「碎片化」的困局。這段期間,對一般人民的生活似無影響,究竟誰執政也似無差別,這是一個危險的政治訊號。再說,基民盟加上社民黨僅占國會五成六的席次,遠遜於上次的八十%;如此一來,極右派的「另類選擇黨」將成為最大反對黨,反而更有機會擴大聲勢。
其次,梅克爾雖藉著聯合政府再度開啟第四個總理任期,但執政已十二年的她,其實招式已老,政壇普遍唱衰其前景,也看不出新政府有多少雄心壯志。根據一月中的民調,支持梅克爾作好作滿四年任期的民眾僅有一成,更有五十六%的受訪者希望她在二○二一年下屆選舉前下台。梅克爾最好的選擇,是儘快培養下一棒接班人,讓新的班子接受選民檢驗。
第三,對歐洲的進一步整合而言,德國聯合政府的組成絕對是個好消息。原因是,社民黨主張到二○二五年建立一個所謂的「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而其黨魁舒茲曾擔任歐洲議會議長,是有名的「親歐盟」派。歐盟現在面臨許多問題,又有匈牙利、波蘭等四國右翼政府的挑戰,法國總統馬克宏雖雄心勃勃想要改革歐盟並深化歐元區一體化,但沒有德國的合作則絕無可能。德國新政府的親歐盟本質,將使得「德法雙引擎」成為歐盟發展的新動力。
德國籌組聯合政府的談判過程嚴謹,不同政黨將所有條件寫成逐條協議,動輒幾千字,厚厚的一本「條約」,這是對人民負責,也可供檢驗,絕非少數人在密室協商中達成的權力交換。這點,也是值得台灣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