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去梯言/台灣大局,考量什麼?

.去梯言/台灣大局,考量什麼?
.蔡總統應說明她的台灣價值
.外交採KPI 丟邦交國換部長?
.說不完的悲傷故事…政府有責任協助精障安置
.M503…自打耳光的阿Q
.我們沒幫教育部說話
.原民生育較多 人口政策該調整了
.生三胎,送社宅 解決少子化
.漫畫/台灣價值 民調大戰







去梯言/台灣大局,考量什麼?


2018-01-23 23:33 聯合報  公孫策

蔡英文總統昨天接受媒體專訪,談到不會排除中國大陸攻打台灣的可能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又發一句令人感動的語言,「(是否挺柯)民進黨要從台灣大局來考量」。在此之前,一般認為「柯P若不表態二〇二〇不選總統,小英有可能不挺柯P」。現在蔡英文為了「台灣大局」,將摒除個人選舉思考,廓然大公,聽來令人動容。
可是深思「台灣大局」四字,又興疑問:不久之前,美國某專家列出今年「最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五個地區,台灣赫然高居第二,僅次於北韓,竟排在烏克蘭、巴爾幹、中東之前。台灣有什麼理由比中東更危險呢?當然是因為兩岸情勢在去年變得非常嚴峻,而兩岸由冷凍變成冷戰,當然是因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使然。那麼,蔡英文執著於她的兩岸政策,為什麼不「從台灣大局來考量」呢?兩者顯然矛盾,那蔡英文所謂「台灣大局」的定義是什麼?
於是恍然大悟,她是為了絕對不能讓國民黨在台北市「復辟」。然而,就算國民黨贏不回台北市長,甚至新北市也輸掉,民進黨就穩了嗎?
秦始皇削平六國之後,收羅天下兵器鑄為十二金人,以為沒了兵器就造不了反,可是人民揭竿起義,鋤頭一樣能推翻他的帝國。
秦始皇為了一句「亡秦者胡」,派蒙恬率卅萬大軍北伐、築長城,但秦帝國最後不亡於「胡」人,卻亡於秦二世「胡」亥的亂政。以為只有國民黨能取代民進黨,因此用盡心思於徹底消滅國民黨,其實不能保證政權長久。
政權能不能長久,根本在人心,而人心向背則在人民的生活好不好過。台灣這些年經濟不好,說是全球因素,可是全球經濟復甦了,台灣仍然不好,經濟成長甚至遜於全球平均,也就是台灣落入了「後段班」。一個重要因素是投資意願低落,不但外資不來,本地資金也怯於投資,究其原因,莫非就是因為兩岸發生戰爭的風險太高?
以此角度來看最近因為M五〇三航線引起的爭端,眼看要搞到台商春節回不了家,想一想,那樣會讓台商「為了回家不便,所以撤出大陸」?還是讓台商對民進黨政府更加離心?
唐朝詩人章碣諷刺秦始皇的詩
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秦始皇焚書坑儒,以為那樣可以統一思想,秦朝卻亡於不讀書的劉邦項羽。蔡英文如果以為她的文青式語言可以永遠軟化大眾,再看一遍這首詩吧!





蔡總統應說明她的台灣價值
張光球 ∕ 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台北/聯合報
日前,蔡總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柯文哲市長需再次確認他的台灣價值,以作為是否再結盟的依據。對於蔡總統的問題,柯文哲回以兩者的高度不同,思考的問題不一,所以也想知道她的態度,現在無需發表任何打高空的政治語言。民進黨大老林濁水則表示,蔡總統應先說明她的台灣價值和國家整體角度,做為檢視柯文哲的標準,因為每個人和政黨對此問題,都有不同的定義。因此,問題恐又回到蔡總統身上。
台灣價值和國家整體角度可分為內外在解釋。內在解釋是台灣如何定位自己,外在亦然。內在而言,台灣是華人社會中最自由和民主的國家,包容多元文化,接受爭議性論點,所以對國家認同等高度意識形態的政治議題,採取開放的態度。然而,攸關民生的經濟發展,也因政府體制,藍綠對立,政策搖擺,使得貧富不均,出現低薪現象,國人只能盼望政府的小確幸,導致年輕人喪失企圖心。

外在而言,台灣擁有優秀的人才,提供國際多項的工業製品,及先進的農漁技術等,使我們仍可在世界經貿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台灣是一政治實體,無庸置疑,因為有百餘國及地區給予台灣免簽待遇,但是在國際組織中,無法成為官方代表是唯一缺憾,其原因自然是大陸的因素,當兩岸關係好時,台灣的國際空間就大一點,反之亦然。究其原因,國際上許多事務需大陸合作,現實的國際氛圍,直接影響到台灣在世界上的國家整體角色。

國內獨派人士認為,只要台灣改國號、換國旗,創憲法,真正獨立自主,就能重獲國際承認,屆時,以美日為首的國家會壓制大陸,國際會齊聲警告大陸勿武統台灣。筆者相信或許會有如此美好的結局,但不是可預見的現階段,而是可能要等到數代後,兩岸都認為互不隸屬,或如同蘇聯般瓦解後的中國。問題是,蘇聯走入歷史,換來一個強硬的俄羅斯,一個瓦解的中國會衝擊國際的安定,更遑論對台灣的影響。

誠如柯文哲所言,總統和市長的位階不同,職掌的廣度和處理事務的角度各異,但是他們負責的對象都是國人,差別只在於施政影響的人數多寡,所以蔡總統對相關議題定義的影響,遠大於柯文哲。蔡總統的政治立場無須在此贅述,但是她能接觸到有關大陸和國際的相關機密,兩岸是和是戰的關鍵點、美日介入的力道,和大陸有無能力犯台等資訊,絕對多於柯文哲,所以蔡總統的台灣價值,和國家整體角度的認知,才是國人關心的答案。

既然阿輝伯和阿扁,在任上都不敢(能)宣布獨立,相信一定是有窒礙難行之處,所以在國人為首要考量下,蔡總統應以多數國人的意向為意志,以人民安居樂業為施政主軸,統獨暫放兩旁。

二〇一六年蔡總統的大勝,有部分是對馬英九施政的極度失望,而非都贊成台獨。


 
外交採KPI 丟邦交國換部長?
郝至順 ∕ 大學教師(台中市) / 聯合報
外交部長李大維日前宣稱,今年是我國外交「充滿挑戰的一年」,為因應詭譎多變的外交形勢,外交部將強化「目標導向」,依各單位屬性,建立類似企業界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機制。一般大眾看了上述新聞以後,一定以為李部長雄圖大展,冀能為我國外交開展新局,抑或是傳聞中內閣改組前夕,試圖保命續任的奇妙怪招。
關鍵績效指標,是指衡量一項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標,是一數量化的管理工具,必須是客觀、可衡量的績效指標。通常用於衡量財政、一般行政事務的管理績效。

過去六十多年來,我國的外交處境,不論政黨如何輪替,中國大陸始終沒有停止打壓我國外交空間,或是限縮我們參與國際活動的機會。馬政府時期主張兩岸「外交休兵」,總算為我國外交獲得喘息的機會,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筆者曾任職某國營及民營後事業數十年,組織也曾大力推動全面品質管理、組織再造、企業再生及平衡計分卡等改造方案與管理精進措施,剛開始時,只見上下忙於新政,如火如荼展開,未幾主管一走,不是「政在人在,政息人亡」,就是淪為虛應故事,聊勝於無,不啻打擊士氣,淪為員工之間笑柄趣談。

李大維說得沒錯,外交工作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當然需要徹底檢討外交績效,但如果只為仿效企業「目標導向」建立 KPI 機制,卻任由外館訂定一些空洞浮誇的工作目標與指標數據,部內審核作業也只是聊備一格,敷衍塞責,實施結果非但沒有對外交工作產生實質助益,無法有效達成福國利民的效果,反過來還危害到國家威望與國際信譽,甚至遺禍全民,戕害國民福祉。再說,執行績效甚佳的外館,就應該用人唯才,不次擢升;推行不力的外館,就當嚴懲不貸,撤換一干館長職務,才符合企業推動 KPI 的精神與意義。若不然,實施 KPI 無異打假球,虛晃一招,徒然勞師動眾,浪費公帑。

別忘了全民現在最關注是我國邦交國數字,如再減少,第一個要淘汰就是部長,外交部豈有不慎之理?


 
說不完的悲傷故事…政府有責任協助精障安置
李麗娟 ∕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理事 / 聯合報
去年年底因阿米巴痢疾、肺結核及上呼吸道等多起群聚感染事件,使得龍發堂的存廢再度被提上檯面討論。

機構內絕大部分收容者為身心障礙類別,有智能障礙者、多重障礙者及精神障礙者。機構內並未予以分類,多重障礙者缺乏相關生活輔具的提供;精神障礙者更沒有精神醫療體系的介入,或生活自理訓練,任其呆坐牆角自生自滅。該機構長久以來缺乏相關醫療專業人員與衛生管理制度,堂眾在未接受現代精神醫療、精神復健治療下,居住設備簡陋封閉、無個人隱私。

社會福利現況,以缺乏長期照護服務的養護機構問題,最為嚴重。身心障礙者的家人,如果沒有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支持,要在經濟無慮的狀況下,照顧障礙者就醫、就業、就學、就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那些經濟貧乏、父母年邁的家庭!所以在未立案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內的許多身心障礙者,就是因為政府社會福利措施照顧未盡周延,家人的經濟能力負擔有限,只好一筆錢賣給龍發堂在堂內「終老一生」。

社會大眾要有共識和社會連帶責任的觀念。身心障礙者的處境,有些是藥物不能解決的;有些是金錢不能解決的,他們的不幸是無辜的。過去的社會,照顧身心障礙者是家庭問題,現在則是社會問題。如果社會無處接納他們,會造成家庭和社會的不安定,唯有推展身心障礙福利,給予就學、就業、教養、就醫,才能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安定。

不少家屬願一筆錢將精神障礙家人託付至體制外單位,凸顯台灣社會仍有國家力量無法企及的角落或照顧制度不足。須檢討的包括對家屬的支持機制、如何更早期介入等;委外經營精障者照顧家屬專線,讓家屬有求救窗口、知道資源在哪,是可以考慮的作法之一。另外,若有充分的資源,應加強推動精神醫療走入社區,由政府補助精神障礙者獨立在社區租屋或住進團體家屋,避免其自我封閉與退化。

當然,當今的精神醫療強調生物—心理—社會三元模式,已不再用單一的向度詮釋疾病,而社會精神醫學也更強調康復的概念,協助病人重建功能與積極生活,尊重病人自主的居住與職業選擇,並以個案管理和團隊服務概念,提供重返社會之協助資源。希望本次事件能喚起大眾對精神醫療社區照護資源的重視。

這一生命中註定就是要來受苦受難的。他∕她們有名字卻好像從不具備什麼意義,也早被原戶籍地列入「死亡」,然而這個人卻還活生生的在龍發堂裡。

精神障礙者和你我一樣,享有憲法所保障的基本生存權,政府應主動對精神障礙者及其家庭提供適當的支持,而當精神障礙者為孤兒、父母年老、傷亡、單親和經濟能力無法負擔時,政府更有責任來協助他們安置於機構。

每一個精神障礙家庭都有說不完的一個個悲傷故事,他們最需要社會和家人的關愛、鼓勵、協助、保護。

愈重視人道與人權的國家,愈重視身心障礙福利工作,這也是評估一個國家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指標。


 
原民生育較多 人口政策該調整了
尤天鳴 ∕ 大葉大學助理教授 (彰縣大/聯合報
根據最新人口統計,原住民人口數近五十六萬,人口增幅高於總人口增幅,且原住民占總人口比率也呈現逐年上升情況;此高出生率有別於少子化趨勢,然也凸顯原住民族的人口政策,應有別於非原住民族之國人。

首先,一○六年時,原住民人口數已經達到五十六萬人,較一○五年增加一點一%,高於總人口數的增幅零點一%,顯示原住民族的生育率是比較高,因此原住民族人之生育政策應有所回應調整。

再者,就原住民族內部各族群之人口規模來觀察。單就族別來看的話,以阿美族人口數卅七點三%最多,排灣族的十七點九%次之,泰雅族的十六%居第三,這三個族別合計的原住民人數占七成左右。換言之,另外的十四族原住民族人口總和,僅佔原民總人口的卅%。

最後,原住民的扶養比為卅七點二,較總人口的卅七高,主因原住民出生率較總人口高,人口扶幼比廿七高於總人口的十七點九六所導致。

綜上,由於原住民族人口結構有別於一般台灣社會之狀況,且原住民族內部族群的差異性極大。因此,強烈建議政府,應儘速針對原民人口結構的差異性,進行人口政策之調整。如增加原民家戶之「養育子女」的補助津貼、擬定不同人口級別之族群人口政策等,方能回應且符合原住民族社會之期待,落實政府照顧原住民族之政策美意。


 
M503…自打耳光的阿Q
陸晉德 ∕ 商(新竹市) / 聯合報
有個阿Q,賭博贏的錢被搶了,他用手在臉上連打兩個巴掌,他想像被打的是搶他錢的龜兒子,打巴掌的是他自己,這下心滿意足了。又有位阿Q,看到自己的爸爸打他的兒子,很不捨得,就用力打自己耳光,對他爸爸說,「你打我兒子,我也打你兒子。」

這叫「精神勝利法」。大陸把M五○三等航線自行開通,台灣政客生氣了,不管搭機的旅客主要是台灣人,宣布暫不核准加班機。豈不知海峽中線早已有中共航空母艦在航行,艦載戰機幾分鐘就可到台北;而且,東部外海也有中共戰機在例飛,難道也要劃一條海峽東線嗎?

人家看你沒有,你反而自打耳光,還自以為打了對手幾巴掌。你是阿Q嗎?


 
我們沒幫教育部說話
文 ∕ 公共電視 / 聯合報
廿一日蘇蘅教授「公視真要走向黑暗時刻嗎?」一文,提及公視和客家電視相繼在「青春代言人」和「誰來審課綱」節目,找了老師和學生大力幫教育部說話。

「青春發言人」的製播初衷,希望傾聽青少年對社會議題的聲音,也提供一個屬於青少年直接又有力的發聲平台。

節目中討論過「學生是否適合審課綱?」議題,先訪問李家同教授和家長團體代表對「學生審課綱」的擔憂,接著又訪問北部、南部青少年的想法。另外,也邀請台北大直高中黃益中老師哲學作家朱家安對談。在主流媒體青睞的「專家學者」或「權威人士」之外,讓社會有機會聽到學生的真實聲音,促進溝通。節目中大多數同學支持「學生審課綱」,對於「大人」的疑慮,這些同學們敘事有條有理,十分精彩,受訪學生和節目都沒有「大力幫教育部說話」之舉。

另蘇教授提及「因為文化部帶風向,公視和華視趕忙製作新南向政策專題報導」。公視新聞部採行製作人制由專業製作人選定議題及規劃採訪。東協市場的發展及前景是本區域國家共見共聞的事實,面向東南亞原本就是新聞媒體應該探討的議題,無關所謂「文化部帶風向」。


黃鴻儒、向盛言 ∕ 客家電視台「小O事件簿」節目製作人
客家電視台的「小O事件簿」製播「我們的課綱誰來審?」乃本著以兒童為主體的角度出發,讓課綱使用者「學生」自己,有機會了解何謂課綱?對他們有什麼影響?並且透過「小O事件簿」這個平台,發表他們的看法與期待,讓這群課綱使用主體的意見不致被忽視。

節目中如實呈現了小記者對於教育現場的不滿。從借課、課本內容、到英文課教學方式,小O們都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凸顯教育政策的缺失以及對主政者的不滿。若要說「為誰說話」,小O們只有為自己說話。

這集節目透過邀請具有多元背景的學生代表(新住民後代、跨性別認同者)和棚內的六名學生,以公共參與、集體討論方式,彰顯「公共」正是應開放的、豐富的、不排他的存在。不會因為你是小學生就被排除在外,公共價值所有人都能享受。


 
生三胎,送社宅 解決少子化
林文彬 ∕ 虎尾鎮長(雲縣虎尾) / 聯合報
報載台南市政府編列十一億預算要辦「私托公立化」,期以提高生育率。不過不僅出師不利,鬧得沸沸揚揚被批不公,到頭來恐怕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因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就應由中央主導政策工具統一處理全國性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個地方的花拳繡腿所能解決,更何況單獨這些誘因根本是毫無吸引力。相對的,只會更加凸顯國家財政地方劃分的不均、不公、不義與濫用,反而是無政府的狀態。

其實少子化現象,是國力衰退的前兆,不能等閒視之,必須比前瞻計畫還要前瞻的面對。不僅要傾全國之力為之,還要把心胸真正落實在,每一個新生兒都是台灣人共同的寶貝。而且鼓勵生育並非只是福利,實已是一種請託,唯有這樣的心態,才能畢竟其功。

因此,孩子從母體到搖籃,從搖籃到大學,這些期間的生育開銷,政府應擔負起什麼樣的財主腳色,中央應統籌規畫,舉如,凡在卅歲(中央可精算得知幾歲為宜,以及要獎幾胎)以前生產者;第一胎,由政府支付一半;第二胎,全額補助;第三胎,全額補助,外加贈送一戶社會住宅。但從辦法施行起五年(同樣可精算)內為緩衝期,不受年齡限制,全數獎勵。

這項獎勵如獲青睞,不僅能搶救少子化,且將像發放消費券一般,可擴大內需;又像是公共投資,有絕佳的乘數作用,不僅能創造就業機會,還可創造消費人口。如此,整體帶動經濟良性循環,成為一個人口適度規模成長而富饒的台灣。

少子化是國家衰亡的一項挑戰。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學校關門,商圈蕭條;更不能坐等工廠歇業,農田棄耕,鄉鎮消失,長照無人,然後,大家猶抱殘守缺,最終只能擁抱死寂中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