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兩個正常化…揭開美元貶值之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2995/web/

.聯合報社論/進口核食也是台灣價值嗎?
.聯合報黑白集/五府千歲與回鍋大軍
.經濟日報社論/兩個正常化…揭開美元貶值之謎







經濟日報社論/兩個正常化…揭開美元貶值之謎


2018-01-31 01: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7年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指數下跌13%,2018開年來又跌3.5%。美元普遍且持續貶值,已成為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關注的首要議題。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24日在「世界經濟論壇」上一番 「弱勢美元對美國有利」的談話,又引發美元重挫。美元貶值的關鍵肇因何在?未來展望又如何?
如果只觀察當前全球經濟情勢,美元實在沒有大幅貶值的道理。影響匯率的原因,不外乎經濟強弱、利率高低及政策寬緊。先看經濟面,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雖出現難得一見的同步成長,但美國的經濟成長率仍高於歐元區,比日本則更強。再看利率面,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1.25-1.5%,歐元區主要再融資利率為0,存款利率為-0.4%,日本基準利率也是負數。至於政策面,美國聯準會(Fed)既升息、又縮表,對美元的利率面有利;川普政府又開始減稅,對美元在利率與經濟面皆有利。綜合來看,美元不僅不應貶,反而應升。這也是令匯市人士抓破頭的原因。
其實這種看法只著眼於表面與短期現象,卻忽視了深層與長期因素。如果將觀察的時間拉長到十年,即從金融海嘯前夕開始,再一路追蹤主要國家經濟、利率及金融情勢,便不難發現這一波美元貶值,其實走的是一段經濟成長與貨幣政策的「兩個正常化」路徑。
美國其實在2007年就出現次級房貸危機,金融風暴山雨欲來,美元就已經開始重貶,歐元對美元最高衝到1.60。及至金融海嘯發生,首先重創美國經濟,再逐漸衝擊全球。2009年底美國經濟開始穩住,之後維持每年2%上下的低度成長,而歐、日經濟依然偏弱,但其間歐元對美元並未一路回貶,美元對日圓仍是持續下跌,原因就是美國率先採取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
觀察歐元對美元十年走勢圖,可以發現2009-2014年間Fed先後實施三個回合的QE措施,而歐元對美元也出現三波高峰,儘管一波比一波低;但同期間歐元區也發生多次「歐債危機」,將歐元又打回深谷,且無力再彈升,一直維持在1.05-1.15的低檔盤旋。
日圓的情況不同,因為當日本經濟愈弱,金融危機愈深,或發生天災地變,日圓反而更強,因為日本在國外的資金會大舉回流救急。因此儘管日本經濟亦受金融海嘯重創而多次陷入衰退,又發生福島核災,但日圓依然震盪走強。直到2012年底安倍晉三再度出任首相,2013年日銀總裁黑田東彥開始實施QE,之後更採取負利率政策,日圓才大幅回貶。
如果將2008-2016年分成前、後兩段,可以發現前半期美國經濟雖率先「正常化」,但成長力道不強,而Fed又大力實施QE,使美元基本處於弱勢;後半期美國復甦增強,不僅QE結束,貨幣政策又逐漸開始「正常化」,於是美元回升。日本與歐元區實施QE的時機較晚,經濟「正常化」緩慢,於是歐元及日圓匯率先強後弱。日本又比歐元區先實施QE,於是日圓於2012年底先貶,歐元到2014年中才開貶。
至於去年美元表面上雖大貶13%,但卻存在灌水的成分,因為2016年11月川普勝選後到年底間,美元曾經出現一波升勢。事實上歐元對美元直到去年中才補完這段缺口,因此去年的實際升幅只有一半略多;日圓則至今仍未補滿缺口,2017年基本上仍處於弱勢。歐元強,日圓弱,這也反映市場預期歐元區貨幣政策「正常化」會比日本更早;一旦日銀政策「正常化」出現明顯信號,歐元便當退位,而換日圓當家了。
總之,目前歐、日經濟均加速成長,並醞釀結束QE,在經濟成長與貨幣政策「兩個正常化」帶動下,美元匯率也將逐步「正常化」,於是美元開始回貶,相當「正常」。但既然只是「正常化」,基於美國在經濟與利率面都擁有優勢,又有減稅政策加持,因此美元並不會貶過頭。至於米努勤與川普等人對美元一會「談低」,一會「談高」,只能算是他們個人意願的表達,或當作是一場「雙簧秀」即可。


聯合報黑白集/五府千歲與回鍋大軍


2018-01-30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北市長朱立倫表示,蘇貞昌若因政治或政黨考量代表民進黨參選新北市長,他無法評論。 記者林昭彰/攝影



民進黨布局雙北選戰,新北提不出足以一戰的人選,台北不想再禮讓柯文哲卻也缺乏重量級人物,於是當過閣揆的大老游錫堃和蘇貞昌都被盯上;四年前曾表態戰北市的呂秀蓮,也放話台北一定要提名。民進黨的「五府千歲」重出江湖,炒熱選舉話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未必是壞事。但民進黨已完全執政,新北更曾長期執政,如今戰事即將開打卻提不出可能勝選的人,只好找出老將上場,令人不可思議。號稱「最能落實世代交替」的民進黨,顯然破功。
焦點轉回國民黨,也沒好看到哪去。四年前藍軍失去大多數縣市執政權,如今捲土重來,多位已確定被提名者,竟然也都是戰場的老將、棄將或敗將。這些「回鍋大軍」被賦予撐起國民黨收復失土的任務,問題是,過去被否定,如今再度出馬,有把握選民會埋單嗎?
說穿了,兩大政黨多年來沉浸在黨同伐異的政治鬥爭中,卻都未能真正培養出新一代的人才。別說雙北,民進黨在南部縣市內鬥不休,就是有恃無恐,反正穩贏。國民黨則是反正打不贏,所以自暴自棄,戰將願意南下者屈指可數。從南到北,這場選戰,不用打就知道好看不起來。
縣市長選戰的重要性,對政黨而言恐怕還高過立委,僅次總統。但兩大黨卻有本事把它打成「炒冷飯」的選舉,令選民大大失望。這種態勢,也就別怪選民對藍綠都失望到極點,對政黨政治充滿不信任了。


聯合報社論/進口核食也是台灣價值嗎?


2018-01-31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衛福部首度表態,擬將地區式管制改為風險管制,打破福島五縣市食品輸台禁令。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政府多次釋出風聲後,衛福部陳時中正式在新春記者會上表態,計畫解禁日本福島等五核區的食品進口。陳時中說,未來擬比照「美國標準」,將「地區管制」改為「風險管制」,解除五縣市的進口禁令;但只要判定是核汙染食品,就絕對不會進到台灣。話說得很漂亮,但我們要問的是:進口核食,符合蔡總統的「台灣價值」嗎?
台灣凡事奉美國為圭臬,因此陳時中說我國要「比照美國標準」,看起來似乎選擇了一個很穩妥的參考點。問題是,美國和日本隔了一個偌大的太平洋,兩地人民的飲食習慣也大不相同。而台灣飲食文化深受日本影響,台灣民眾接觸進口日本生鮮食品的機會遠遠超乎美國人;因此,我國要參照美國的標準開放日本核區食品,恐怕不是一個好選擇。
再說,美國對日本核區食品的進口與管制,也未必先知先覺,許多時候是要參考其他國家的資訊及國內檢驗報告,隨時作出調整。例如,二○一五年,美國是在台灣和香港陸續發現日本核區食品的產地造假後才跟進管制,由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布了新的99-33進口警示。其後,隨狀況改變,又陸續對列管項目作出調整和增刪。這種作法,比起我國將福島五縣市全列入管制,顯然更具彈性,但也不是沒有風險。
話說回來,蔡政府要開放日本核區食品進口,與其牽扯什麼美國標準,倒不如問問自己是根據什麼價值而定。馬政府時代不許日本五核區食品進口,卻有廠商偽造產地證明輸入,民進黨對此痛批是「官商勾結,蓄意殺人」。當時的外長林永樂說,我國也會跟隨各國腳步往解禁方向走,綠委怒轟他外交掛帥,罔顧食安;另有立委批,日本人都不敢吃的東西,卻敢拿來「荼毒」台灣人民。民進黨發言人徐佳青也曾說,這個議題是馬政府留下來的,民進黨只是在幫忙「擦屁股」,當時馬政府「不知答應日本什麼」。
如果民進黨認定進口核食就是「荼毒人民」,就是「蓄意殺人」,如今政策要大轉彎,恐怕不能只是由衛福部長三言兩語說要改採「美國標準」,就以為能蒙混過關。尤其蔡總統,在把核電無限妖魔化之後,核四至今死無葬身之地;如今,她的政府居然轉身歡迎日本核食進口,全台民眾都想聽聽她要用什麼說法繞過這個「髮夾彎」。難道說,沒有發生事故的本國核電廠,竟然比發生事故的日本核電廠還要危險?難道說,蔡英文「一手廢止核電、一手進口核食」,竟是並行不悖的台灣價值?
這次衛福部還打出一支大旗,聲稱「台灣要走進世界」,爭取加入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因此必須跨出開放核食這一步。「走進世界」之語,竟要假口衛福部長說出,令人錯愕。陳時中顯然忘了,他的責任是在為人民的健康把關,他卻跑去為日本核食進口抬轎,他恐怕踢錯球門。再不客氣地問:若開放日本核食,台灣即可獲准加入CPTPP,日本作出具體承諾了嗎?如果沒有,台灣民眾付出健康為代價,究竟換得什麼,可否請蔡總統說清楚?
衛福部次長何啟功說,管制日本食品要用「科學證據」,這點,一般民眾應能同意。但是,當初民進黨掀起「反服貿」的浪潮,用的卻是民族情緒和民粹主義,不是嗎?食藥署宣稱,過去七年共檢驗了十一萬多件日本食品,僅二二○個樣本被檢出含微量輻射。這樣的數字,若要當成「科學證據」,其實大有問題,因為所有樣本都不包括政府打算解禁的五核區食品在內;因此,衛福部必須另提更有說服力的證據。
要不要解禁日本核食,其實不必談美國標準,只問民進黨的標準為何。禁止核電、卻進口核食,到底算不算蔡英文的「台灣價值」,全民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