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馬凱/企業在外哀號,政府該當如何?

.馬凱/企業在外哀號,政府該當如何?
.葉銀華/你(妳)會違反股市的內線交易?
.周行一/「自學」是你的最重要能力
.方祖涵/低欲望社會裡,難孵出的未來
.黃介正/美國退役將領從政
.林中斌/川普願景 有虛有實
.施振榮/建設智慧城市 培育「夢幻國家隊」









馬凱/企業在外哀號,政府該當如何?


2016-12-12 02:42 聯合報  馬凱

主導千億國家科研預算的全國科技會議,堂堂邁入第十屆,但業者興趣闌珊,只餘政府人員與學校代表共襄盛舉;科技大老張忠謀董事長不禁慨然興嘆,政府一直要企業轉型而不給方向,「企業卻在外面哀號!」
問題是,產業轉型,方向到底該誰給?數十年來,台灣不斷高喊,政府應制定明確的產業政策,讓企業知所遵循。這種論調基本上是跟隨經濟先進日本的腳步。
二次戰後,日本自廢墟中崛起,以超高的成長率快步前進,成為後進者眼中的楷模。尤其一九八○年代「日本第一」的呼聲響徹雲霄,發展模式更成為許多落後國家心目中的聖經;主導產業政策的日本厚生省被當做創造奇蹟的英雄,人人爭相效法,而產業政策也就紅透半邊天。台灣既然緊躡日本之後,各種條件又具體而微,自然是最真誠的信徒。
孰料就在最輝煌燦爛的時刻,日本竟從高峰直落深淵,一個又一個「失落的十年」接踵而至,迄今仍不見起色。「日本第一」固然早已不堪回首,產業政策也黯然失色,主導產業政策的英雄跌落塵埃成了罪人。卻不料此時此地的台灣,依然醉心於故紙堆中的舊物。
產業政策存在許多迷思;首先,在飽經磨練的企業家與三不五時新人換舊人的政府官員之中,誰比較懂得產業的走向?日本厚生省在其叱吒風雲的時刻,宛似可一手主導產業的走向乃至各大企業的未來。最後謎底揭開,原來他們只是大財團的應聲蟲,利用公權力輸送利益的黑手
迷思之二,就是當官僚代替企業觀察風向、指引迷津時,所見幾都是全球最新的流行風潮,且許多國家早已遠遠跑在前頭。因此一旦這些「新穎」的產業政策制定,後果不必什麼大學問即可了然,多年前流行的「葡式蛋撻」就是殷鑑。
眼前卻正有一個顯赫的案例讓人刮目相看;那就是美國的狂人總統當選人開出的產業政策:要「讓美國再偉大」,其藥方就是要製造業重回美國,對外移企業重稅伺候,再以高關稅阻擋廉價勞工產品輸往美國。以其聲勢之隆、出手之辣,及瘋狂的行動力,無人敢小覷其政策威力。只是平心靜氣觀之,這些政策有太多的意氣用事及太少的理性判斷,如果成功,是福是禍未卜可知。今天如有人以此做為借鏡而鼓吹類似的產業政策,必須三思。
然而俗云,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其中也不會全無可資取法之處。就重返製造業而言,隨著對岸世界工廠走入末路,台灣的中上游產業產品頓失出路,而過去大批海外接單的產品,也成了砂上之塔,全然落空。與此同時,長時停滯的薪資水準一改廿年前高出對岸數十倍的情景,幾與其沿海地區打平;但在基本設施、產業鍊、產業技術、國民素質等方面則保有明顯的優勢。這正是讓許多在台的隱形冠軍與海外走投無路的台商全新打造台灣製造業的最佳時機。受限的只是被摧毀殆盡的技職及專業人才教育,與支離破碎的生產要件。政府展現決心、用具體行動建立友善企業投資、產業研發、人力培育的大環境,才是當前最需要的產業政策。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