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黑白集/「習規賴隨」?
◆ 聯合報社論/金錢與豪宅:政客墮落得比你想像還快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濟應突破科技獨強格局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居高不下 不能火上澆油
2024-09-01 02:09 經濟日報/ 社論
反映預售、新成屋行情的國泰房地產指數,顯示今年第2季比上季與去年同期都是「價量都漲」,大幅扭轉去年第3季「價穩量縮」的局面。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反映預售、新成屋行情的國泰房地產指數,顯示今年第2季比上季與去年同期都是「價量都漲」,大幅扭轉去年第3季「價穩量縮」的局面;代表中古屋行情的信義房價指數,也顯示今年第2季都會區房價年增率高達11.8%;第2季的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更高達28%;都會區房價指數年增率也超過12%。
央行雖於6月第六度推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將自然人特定地區第二戶購屋貸款成數調降為六成,並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但本國銀行的房貸5月起月增額均破千億元,年增率都超過10%以上,以致於7月底的本國銀行房貸餘額接近10.7兆元,續創歷史新高;年增率高達10.8%,也是18年新高。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仍高達37.4%,許多銀行的房貸及建築融資都已逼近銀行法72-2條的滿水位,當然引發中央銀行的關切,而發出「房貸降溫」的警訊。
在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之下,會造成房市價量齊飆、不動產放款驟增而瀕臨警戒線,顯然關鍵因素就是去年8月推出,優惠利率限期三年的「新」青安貸款。
原青安貸款是99年推出的「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的簡稱,主要是透過利率優惠,協助青年購屋自住。新青安貸款所謂的「新」,是賴總統在去年競選總統時,鑑於低薪的青年,面對房價、房租連年飆升,造成買不起、租不起房屋的痛苦,為吸引青年選票,將原來的青安貸款金額從800萬擴大到1,000萬,利息補貼由原來的補貼半碼再加1碼成為0.375%的利率優惠,貸款年限由30年延長至40年,寬限期則由三年延長為五年。今年3月升息,由政府同幅補貼半碼,合計優惠0.5%(2碼)至115年7月31日。
三年2碼的利率優惠,以1,000萬元房貸上限為例,每年可以比一般房貸節省5萬元的利息支出,三年即有總共15萬元的減息利益,表面上對低所得的青年弱勢確實頗具吸引力。加上寬限期延長為五年,前五年不必償還本金,可以減輕剛購屋「初期」的還款壓力;長達40年的還款期限也可以分散每一個月的財務負擔,難怪許多青年趨之若鶩。因此,累計去年8月至今年7月底,新青安房貸餘額為1.06兆元,占國銀房貸餘額比重達9.9%,等於發揮了十倍的槓桿效果。
問題是,40年貸款的利息總支出高達500萬元以上,15萬元的利息補貼相對顯得微不足道,卻可能讓財務知識有限、缺乏長期眼光、信用條件較差、所得偏低的青年,誤以為房貸負擔不重,產生「買得起」房屋的錯覺,甚至「越級挑戰」購買超過貸款上限1,000萬元的房屋,可能在寬限期過後才發現自己實際上「付不起」的問題。
事實上,財政部統計顯示,獲得新青安貸款的青年之中,購置房屋總價超過1,000萬元的就占了六成以上,即知目前的新青安貸款存有類似美國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次級房貸」風暴發生的風險。更重要的是,當前房市明明是供過於求,空屋率高,房價卻居高不下。顯然正確的住宅政策應當著重於促使「供給面」釋出空屋,增加交易及租賃市場的供給,才能抑制房價、房租不合理的飆漲。然而,新青安貸款政策卻背道而馳,著重於減輕「需求者」的財務負擔,必然刺激假性需求,等於對已經過熱的房市火上加油,造成上述的房價和房租不斷飆漲。
因此,無論從保護青年弱勢、控制銀行風險及避免房市泡沫破滅等角度來看,央行近日對銀行發出不動產放款「減降令」,是值得支持的正確作為。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卻說「政府沒有、也不會有限貸令,近期將邀央行談一談」,不但和央行立場相左,也欠缺對央行金融專業的尊重,還不如提出「供給面」能有效抑制房價、房租的住宅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基隆人別被賣還幫數鈔
2024-09-01 02:42 聯合報/ 黑白集
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10月13日將投票見真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當全民聚焦於台北市前柯市府京華城弊案時,基隆前林市府的東岸商場弊案還在延燒。可惡的是,基隆弊案還可能滲入政商勢力聯手反撲、意圖藉罷免現任市長謝國樑模糊焦點,甚至想「光榮回歸」。放眼地方自治史,還真找不出如此離譜爛戲。
東岸商場事件是罷樑案導火線。謝國樑以前市府委託經營東岸商場的廠商涉弊,重新招標,引發連串爭議,並演變成「拆樑」行動。而東岸商場接管也成為罷樑的第一個理由。
但隨著基隆市府在東岸商場產權爭議拿下「四連勝」,接著檢方又起訴涉嫌行賄收賄的廠商、前市府官員,至此浮現出更清晰的輪廓,讓人深深懷疑,莫非是政黨輪替的陽光照進基隆,綠色政商勢力眼見無法再分食民脂民膏,因而串聯主導這齣「做賊喊抓賊」大戲?更甚者,連中選會主委李進勇都不顧形象「蹽落去」。
如今原廠商、前林市府官員被起訴,罷樑首要理由已經不成立,拆樑行動正當性徹底瓦解,罷樑團體又改口稱不是抗議產權歸屬,而是謝市府濫權;當時的市長、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則保持沉默,還沒給基隆市民交代。
一場「拆樑」的政治惡鬥,其實是綠色政商勢力反撲、意圖掩蓋弊端的產物。基隆人啊!若不想「被賣了還幫惡人數鈔票」,就請站出來用選票向惡勢力宣戰!
聯合報社論/阿北迴力鏢:走樣的理性、務實、科學
2024-09-01 02:40 聯合報/ 社論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中)涉京華城案被掌握金流,北檢依違背職務收賄與圖利罪向法院聲押禁見。圖為柯周六凌晨移送北檢複訊,與檢方法律攻防。記者曾吉松/攝影
民眾黨假帳案風波未平,主席柯文哲又面臨更大的京華城案風暴。柯文哲被搜索約談,從木可政治獻金問到京華城案,柯文哲拒絕夜間車輪戰訊問被當庭逮捕,提審被駁繼續偵辦,最後被聲押。面對柯文哲高聲抗議「台灣歷史第一次,主要在野黨主席的個人住家和中央黨部被搜索」,執政當局當然應該說清楚搜索偵辦的證據和理由,司法也必須貫徹正當法律程序。但許多人更感嘆,柯文哲當初發豪語要以白色力量推倒藍綠高牆,如今卻恐左衝右撞走不出司法高牆!
兩年前,柯文哲卸任台北市長前出版《柯 P 管理學》,書中一章節特別標榜「財政紀律」,強調柯的精實管理、公開透明。對比如今假帳案的一團爛帳與京華城案的容積暴增疑雲,所謂的「理性、務實、科學」全走樣,「阿北迴力鏢」來得又快又急。
假帳案和京華城案接連重創柯文哲的「誠信」人設。監察院今年四月就發現柯文哲政治獻金申報有問題而退件,當記者追問監察院為何退帳?柯文哲一臉無辜連說三次「不知道」,但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當年自稱美河市開發案被蒙騙,柯文哲受訪時卻飆罵,「如果都不知道,什麼都搞不清楚,這樣可以去死一死」。今昔對照,寬以待己、嚴以律人,正是「木可你不可」的雙標。
柯文哲在書中直白談到,有人問他「當外科醫生和當市長有什麼不一樣?」他的回答是「當外科醫生很少聽到謊話,當市長很少聽到真話」。過去他是台大醫院外科醫生,除非病人不要命,否則當醫生問哪裡不舒服時,病人左邊痛不會說是右邊。因為當了卅年外科醫生,他很少聽到謊話,「失去了辨別謊話的能力」;這件事在進入政壇後成為他很大的弱點,這幾年來他一直在學習如何分辨真假。
「失去辨別謊話的能力」始終是柯文哲的死穴,假帳案更證明柯文哲至今仍在學習如何分辨真假。會計師端木正一人調控競選經費,財務長李文宗負責任聲稱不知情、總幹事黃珊珊也撇得毫不相干,身為候選人的柯文哲當然一問三不知。民眾黨是一人政黨,柯文哲識人不明、用人不明,一人就足以滅黨。
柯文哲在書中也表示,比起事後花時間去抓弊案,不如事前建立一個讓弊案無所遁形的制度;當制度公開、環境透明,外面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時,想要動歪腦筋、搞鬼的人就無法下手,弊案自然就會減少。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假帳案的錯登、虛報與調節缺乏複核,京華城案的關鍵決行是柯文哲親簽。柯文哲自豪的 SOP 完全沒有落實,最後卻雙手一攤推說不知情。如今看來,當年的「柯 P 管理學」不是虛話、空話,就是謊話。
假帳案暴露柯文哲毫無財政紀律,京華城案更涉及圖利,兩案連環爆,摧毀了柯文哲的誠信、清廉、執行力。過去柯文哲批判對手貪汙、無能,如今相同的質疑全倒打在自己身上。木可公司被質疑是黨營公司、政治獻金通黨庫,金流既不公開也不透明;柯文哲還到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的陶朱隱園唱歌,彷彿利益迴避的紅線到了柯文哲就止步。
「理性、務實、科學」是民眾黨的立黨根本,如今被戲稱原來是「李姓(李文宗兄妹)、誤植、柯學」的諧音,完全變調,一切都是柯文哲說了算。柯文哲常自詡「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但黨主席若帶著一群人暴走,這個黨不但走不遠,還會走錯路;如果是領導人帶領國家,全民都會遭殃。現在民眾黨風雨飄搖,小草四散飄零,豈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