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

張延廷/建立心防遠高於軍事採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張延廷/建立心防遠高於軍事採購








張延廷/建立心防遠高於軍事採購


2024-08-19 03:55  聯合報/ 張延廷(作者為空軍前中將副司令、清大榮譽講座教授)


審計部公布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一一二年度歲入歲出賸餘二,七九六億餘元,債務還本一,二六○億元;中央政府公共債務六兆五,一三三億餘元,約占 GDP 廿七點六六%,其中增幅最多者則屬國防軍備。

觀察近十年國防預算編列走勢,在馬政府時代最後兩年金額甚至下修,改朝換代後蔡英文第一任期內,國防預算便逐年調升至 GDP 的占比維持二%,到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數字首度超過四千億,往後四年間總額持續上探,到了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的六,○六八億,已經比十年前趨近於翻倍,以此推測未來國防預算將呈現年年都是「史上最高」的現象。然則,不僅新式軍備多數仍未到位,反倒是花錢買安全成了政府的慣用招數,但是增加軍事採購真能挽救台灣人民的心防嗎?從以下幾點不難推論其中的弔詭和幻覺。

首先,不少國人長久以來深信美國會在台海安全議題上做台灣的靠山。如果仔細推敲拜登和川普對於台海戰略的差異,儘管拜登曾數度明言「美國會保衛台灣」,但在軍事戰略上仍延續數十年以來的「戰略模糊」。川普甚至在上一任期就職前,便成為數十年來第一位直接與台灣總統電話溝通的美國準總統,但不久他又暗示,美國可能改變長期以來保持的「一中」立場。然而,他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二月與習近平通話後,卻立刻收回這種立場,讓台灣的「親美派」看得一頭霧水。

再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丁,本月六日與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勒斯在美國召開美澳部長級諮商會議。四人會後發表聯合聲明,重申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強烈關切中國軍隊及海警隊在台灣周邊的活動,並重申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卻未提到具體讓台灣參加「准同盟」性質的聯合安全演習活動,等於又在消費台灣

另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如果美國決定防衛台灣抵抗中國入侵,恐怕只能單獨行動。根據美國智庫上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美國一些主要盟友很可能不會派遣部隊來保衛台灣原因若不是他們缺乏足夠的軍事能力,就是不願冒與中國全面開戰的風險。呼應了美國國防部智庫蘭德公司發表的「中等強國在兩岸衝突時的利益考量」(Middle-Power Equities in a Cross-Strait Conflict)報告指出,如果兩岸爆發衝突,澳洲、加拿大、日本和英國等「中等強國」可能會在政治及外交上支持台灣,包括支持美國對中國實施制裁,但軍事介入的可能性則較低。

國人不以嚴肅積極和正面的態度看待中國大陸軍事、外交、貿易發展,反而酸言酸語嘲諷,這種心態是自卑自大,反映出自己最害怕,和不願面對國家真實現況、承擔該有責任與義務最脆弱的一面,也可能是「恐中焦慮症」作祟。殊不知,積極建立堅固的心防就能強化憂患意識,不僅能保持日常與對岸交流的警覺,也足能在搶險、救災和國際預防犯罪等非傳統安全觀念上加以防範,這些遠比採購任何先進武器裝備來得更重要。

目前國家財政正處於高壓力時期,執政黨和特定媒體卻企圖用其他國家負面報導以意識形態方式強加於人,這樣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和現代化並沒有任何好處。好的執政黨會解自己國家目前的處境,把別國的優缺點做為參考並改善自己缺點,知道如何趨吉避凶,要有競爭,想方設法超越,才會讓國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