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檢討新青安房地產政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341/web/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用藐視台南市議會的故技來踐踏國會
◆  聯合報黑白集/要苦先苦孩子?
◆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檢討新青安房地產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檢討新青安房地產政策


2024-06-25 02:08  經濟日報/ 社論
民眾負擔不起居高不下的都會區房價,一直是台灣最關切的社會問題。記者曾原信/攝影


民眾負擔不起居高不下的都會區房價,一直是台灣最關切的社會問題。最近三年來行政院推出各種「打炒房」政策,目的就是要壓抑房市,避免房價上漲太快。但即便如此,都會區房價仍然急速攀高。據信義房屋統計,今年第1季台北到台中都會區的房價較去年同期上漲10%以上,新竹地區更超過15%。

都會區房價飆漲與區域發展及房地產供需失衡有關,但也可能是房地產投機行為所造成。最近央行公布針對性極強的房貸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就證實政府去年推出新青安房貸政策是這波房價飆漲推手之一。央行對公股行庫新青安房貸進行專案金檢,發現有不少房產是在父母名下,卻以子女為借款人的套利案例,央行因此提醒財政部要檢視專案的配套措施是否完備。

財政部面對新青安房貸造成房價衝擊的社會負面情緒,立刻召集八大公股行庫開會,達成「貸前徵審、貸後管理、新戶簽切結書」等三項危機管理措施。另外,金管會也宣示要以「場外監理、金融檢查」來強化銀行授信管理。至於新青安事件當事人之一的內政部,則指稱政策是財政部主導,自己只是利息補貼方案的出資方,但日後央行若升息,將不會建議加碼補貼。

這次新青安事件引發社會的熱烈議論,多數人認為該政策「立意良善」,但執行嚴謹度不足,結果出現寬鬆不一的房屋政策,最後使得長期「打炒房」的成效功虧一簣。這樣簡化的功過論述是否公允仍有待驗證,但我們從新青安房貸的決策過程與結果,至少看到三點值得探究的問題。

首先,社會懷疑新青安政策與選舉有關,而政府倉促推出的作法有違公司治理原則。新青安專案的資金補貼來自內政部住宅基金,但財政部卻直接要求公股行庫提供利息補貼。這顯然違背 OECD「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指引」中「與公共政策目標相關的成本應當由國家承擔,並予以披露」的原則公股銀行股東權益受損理應被揭露,而前行政院長陳冲強化公股銀行治理的呼籲,希望卓榮泰院長能重視。

其次,即使是立意良善的房屋政策也可能造成惡果,政府應審慎且通盤檢討。新青安事件凸顯政府房屋政策跨部會與前後期間的不一致性,行政院除須負責外,監察院更應啟動調查,檢討決策機制的缺失。尤其是過去就曾發生部會藉由公股行庫平台要求銀行「捐輸」案例,行政院應有更嚴謹的決策流程,防止部會「雞毛當令箭」的不當作為。

第三,新青安貸款40年,利率補貼三年,寬限期五年,卻忽略首購年齡多落在35至45歲之間,而且寬限期後本利償還遠超過購屋者所得能力的事實。這代表新青安專案的購屋者,退休時很可能仍有高額房貸,嚴重影響退休生活的財務規劃。至於想藉由新青安「以購代租」節省五年房租的人,也可能因「轉賣」必賺價差的錯誤期待而造成負債。台灣經濟若衰退,市場卻有過多信用條件不足的房貸投機行為,就正是美國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發生「次級房貸」危機的翻版,政府房貸授信管理又豈能不慎。

新青安房貸政策出現爭議後,部會「楚河漢界」想方設法急於解套,卻無法掩飾房價已然飆漲的事實。社會未來恐將面臨政府更為嚴厲的「打炒房」措施,而這竟是「立意良善」的政策所促成。新青安事件反映幕僚作業粗糙,國家資源與機制濫用,以及決策者急功好利,希望新上任的內閣團隊能引以為鑑。

慎謀方能斷」,房地產供需結構失衡問題涉及層面廣且複雜,政府作為應更為謹慎周延。行政院長下令要全面檢討新青安的利弊得失值得肯定,但社會更期盼政府能站在制高點,通盤檢討台灣房地產發展政策,其中人口與家庭結構、區域與產業發展,生活與交通機能,以及(再)融資市場建立等都應納入考量。「危機就是轉機」,希望新青安事件的教訓是政府重建房地產政策的好開始。













聯合報黑白集/要苦先苦孩子?


2024-06-25 01:13  聯合報/ 黑白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降低鉅額虧損,台電宣布將取消對農漁、學校和社福團體的電費凍漲,改由各部會自行決定是否要編列預算補貼。若各部會不補助,或補貼僅杯水車薪,各級學校和弱勢團體也只好吞下「漲電費」的苦果。

蔡政府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調漲電價,將高中以下學校列入凍漲範圍;去年電價再漲,凍漲範圍又擴大到農漁業、社福團體和大學。前者正逢九合一選舉,後者則遇總統和立委大選,政府利用台電補貼變相買票如今台電取消凍漲,人們才知道原來凍漲、補貼都是選舉遊戲,選完了便翻臉不認人

台電宣稱,取消學校和弱勢團體的凍漲,可為台電省下四十二億元。但台電今年虧損將超過二千億元,得靠漲電價、政府撥補,勉強打平。換言之,這四十二億元,其實只佔虧損的二%台電累計虧損已上兆,找錢卻找到學校和弱勢團體頭上,令人無語。

當然,教育部等部會還是能自編預算,補貼電費。但這種作法其實不過是文字遊戲:讓各部會接手台電的補貼,最後埋單的仍是全國納稅人。郭智輝要求台電「自負盈虧」,率先遭殃的卻是學校和弱勢,這就是綠營的「惡政循環」。

台電瀕臨破產,腦筋動到學生和弱勢;對比之下,綠電業者卻賺到流油。俗話說「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民進黨反其道而行,要苦不惜先苦孩子。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用藐視台南市議會的故技來踐踏國會


2024-06-25 01:19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簽署立法院覆議案咨文時加註一○一字意見,指「違反權力分立及侵害人民基本權利之憲政爭議」。圖/總統府提供


對「四成總統」的謙卑還懷有任何期待的人,聽到賴清德對國會改革法案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的談話,應該一頭被棒喝敲醒了。這位曾批「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的總統,昨天高調宣稱自己為「維護憲政」、「權力分立」及「保障人權」,因此必須聲請釋憲那一刻,他心裡的憲政到底是價值或只是工具,已一目了然。可以確定,賴清德已啟動他當年拒赴台南市議會備詢的傲慢模式,來對付在野黨居多數的立法院。

許多人可能好奇:四成的民意支持,對賴清德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賴總統上任後,先以「兩國論」挑起兩岸的對峙,再以「反國會改革」為藉口拉開朝野鬥爭序幕,然後民進黨展開全台宣講。與此同時,他也宣布在總統府新設三個跨部會委員會,大剌剌為自己擴權。就職剛滿月,卓內閣已因府會黨掣肘一事無成,覆議釋憲的紛擾中,又遇上總統把手伸進內閣;卓榮泰想要有所作為恐將難如登天。但賴清德在乎嗎?

諷刺的是,當賴清德大剌剌指責國會改革法案是為了「擴權」,他難道不知道自己在總統府新設三大委員會,才是更嚴重的擴權!國會改革法案之所以增加總統赴立法院報告的條文,正是因為我國總統在現行制度下幾乎是「有權無責」,全然不受監督;因此,在野黨要求總統到國會報告,只是表達某種象徵性的制衡意義。賴清德原本也表示願赴國會報告,但一遇到這次釋憲紛爭,他機巧地槓桿操作,把自己少數總統的地位拿來下注豪賭,立馬忘了總統的責任何在。

因此,當昨天賴清德口口聲聲稱自己是在維護憲政、權力制衡、保障人權時,其言不由衷已表露無遺。一個辱罵「憲法是災難」的人,他要維護的是誰的憲政一個藐視議會、擅自擴權的人,他心裡可能有什麼制衡或尊重權力分立的意識一個只有四成民意卻一意孤行的人,大膽踐踏六成民意,人們能期待他捍衛庶民的人權嗎

蔡英文執政時,立法院被矮化成為行政院的立法局,只能一味附和。亦即,憲法規定的權力「分立」和「制衡」,受到了嚴重破壞。這次在野黨主導的國會改革法案,其實旨在「回歸憲政」,要讓立法權「還魂」,以便能有效監督行政權。也正因為蔡政府任內行政濫權太過猖狂,因此,國會改革才要有「調查權」的設計。藍白兩黨席次相加,代表著多數人民的意向賴清德卻敢一筆抹煞,他到底有多傲慢、有多偏執,也就不難想見

更值得警惕的是,當年蔡總統得票率達五成七,立法院因而自甘墮落為行政權的附庸,導致閣揆和許多政務官得意忘形頤指氣使,甚至濫權施政。但無論如何,蔡總統任內弱化的,不過是立法權。而如今,得票率僅四成的賴清德,卻利用「以黨領政」及「自行擴權」兩路並進指揮政局;如此一來,被蹧蹋的就不止是立法權,連行政權也慘遭蹂躪。如此一來,當行政、立法兩院都受賴清德操控,而無法順利運作施展;那麼,一個只有四成民意支持的少數總統,竟搖身變成「超級大總統」,台灣的民主前景恐怕也將黯淡無光。

賴總統對國會改革法案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說穿了,是擔心民進黨太多執政惡行在國會調查下曝光,只能千方百計地拖延阻擋。問題是,執政黨面對國事如麻而無力解決,卻一味把責任推給在野黨,終究只是反證自己的傲慢、虛弱與無能。賴清德已叫不動青鳥,現在只能抓住待退的大法官當稻草,但人民又被他放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