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廖達琪/「共織台灣」的「織」字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達琪/「共織台灣」的「織」字解
◆  魏國彥/太平島是臍帶,不是盲腸
◆  葉匡時/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
◆  周行一/日圓大幅升值的機會小
◆  楊志良/中華民國敗亡中
◆  辛翠玲/立陶宛-領頭羊式的歐盟外交先鋒
◆  葉金川/人口結構與護理人力







廖達琪/「共織台灣」的「」字解


2024-05-19 00:53  聯合報/ 廖達琪(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榮譽教授)
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以「共織台灣,民主前行」為主題。記者林伯東/攝影


「賴政府大課題」系列
五二○總統就職大會主題是「共織台灣,民主前行」,一個「織」字令人好奇,賴蕭試圖表達意涵為何?「織」或有「編織」及「交織」二層意理;編織偏向動詞organizing),將族群、世代、百工百業交匯交錯,方向上是推動民主前行;交織則較偏向名詞intersectional organization),呈現編織後將各種不同意見、立場、職業、背景的人,交匯交錯出共存共榮社會樣態

理念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相信賴蕭團隊花了心思援引出「織」且冠以「共」,似表示願海納百川;但回到現實面似乎有重大落差。且不說「交織」所指涉社會呈現民主共好的未來想像,至少從賴蕭就職前的各種行動中並不明顯。內閣組成或是一例,國會的對立更凸顯編織未進行;甚且過去總統當選人拜訪各政黨主席的慣例,也未被編入行程。

賴蕭就職後,編織會如何進行呢?尤其針對反對黨及其支持者,會用心又有技巧的編織嗎?固然民主體制的運作,反對黨是內建之必要,並不鼓勵執政者將其編入,但完全不編的推向極化,也非民主之福!如何在尊重政治分歧下,將不同意見群體編織起來解決共同問題,或可謂「求同存異」的編織法,賴蕭有想法嗎?或仍似前朝,僅止於文青語言?

在民主系統中施展「求同存異」的編織法,近代發揮較淋漓的應推歐盟,其能成為涵蓋廿七國超國組織,其編織各種歧異、找出共通點來交匯的功力不可小覷;雖有民國一○五年(二○一六)英國脫歐的破漏,但目前仍戮力將英國織在經貿網中。歐盟的發展一直是動態的織,才能從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的六國「煤鋼共同體」長成今日規模,其織法為何?

一、主要織者的用心及願付出:歐盟主要推手是德法,背景因素是希望二戰後的歐洲能復興,來面對新興霸主美國。德法歷史上都曾叱吒,也懷念往日雄風,雖在二戰中為敵,但有恢復國威尊榮共同願景,故願意結盟,且係歐洲大國,責無旁貸,出錢出力、調和鼎鼐,展現對小國或反對者的尊重及包容。

二、開放目標:編織過程比最後呈現的交織成果重要,領導層並未設定歐盟終極目標為何,邊織邊理解各成員國想法,因為存異才能求同。

三、關鍵歧異,不惜代價予以保留及尊重:比如歐盟共通語為廿七種,每個成員國語言都是;在歐盟議會,各國代表可用自己語言發言,議會備有廿七國語言同步翻譯

四、多層次的編織並行交錯:歐盟有歐洲執委會及議會,議員由各成員國選出。執委提案經議會決議後對成員國的拘束力,須經成員國內部民主程序討論或來回修訂才可能產生。各成員國下的地方組織亦同步進行各種編織,並與本國及歐盟層不時交會,如此繁複的織同存異。

五、視情境調整編織做法:歐盟的擴大是逐步循序、說服差異、建構法制、保障成員國利益,從經濟面再織入政治面,才能於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簽訂馬斯垂克條約轉為歐洲聯盟,並追求較具國家意涵貨幣外交及安全政策共通性

六、社會面亦是編織多重繁複的跨界交匯機制:筆者曾參與歐盟跨國計畫,深切體會其織入各國各族、百工百業,讓其交會的用心。

台灣情況遠不如歐盟複雜,賴蕭如真有心推動「共織」台灣,特別是針對反對群體,有技巧又尊重的織入應不困難。最簡單的起手式,或是電價調整及能源配置議題,納入反對陣營一起協商,就是一種「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