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教育成績單:那些國家應覺羞恥的事(《蔡英文八年總體檢》系列完)
◆ 聯合報黑白集/讀稿機產出的團結
◆ 經濟日報社論/公糧收購及老農津貼案 審慎評估
經濟日報社論/公糧收購及老農津貼案 審慎評估
2024-05-19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院會14日討論國民黨團建議公糧收購價由每公斤26元調高至36元的議案,結果逕付二讀。記者潘俊宏/攝影
立法院會5月14日討論國民黨團建議公糧收購價由每公斤26元調高至36元的議案,結果是逕付二讀,並交付黨團協商,另外,若干立委擬於近日提案,將老農津貼由目前每月8,110元提高至1萬元。若此二議案通過,除加重政府財政負擔外,也會惡化國內稻米過剩的問題,因而各黨立委宜謹慎審查。
公糧收購分為計劃、輔導及餘糧收購三類,其中農民最偏愛價格最高的計劃收購。目前蓬萊穀的計劃收購價為每公斤26元,而收購數量則為每公頃耕地2,000公斤。由於公糧收購有品質要求,故每年實際收購量約占稻穀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公糧收購政策、農業科技進步及消費者對米食偏好下降,造成國內稻米市場常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首先,我國於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開始進行公糧收購時,亦伴隨限制稻米進口的政策,到了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時,因應我國加入WTO,政府於隔年起,設定稻米每年零關稅進口配額14.5萬公噸。不過,此配額也僅為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國內稻米產量的11.5%。由於政府目前仍高度保護稻農,故即便國際米價不到國內蓬萊米價的三分之一,稻農仍有誘因生產。
其次,就供給面而言,由於耕種技術及肥料品質的改善,使得每公頃耕地面積產量提升;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時,每公頃耕地生產6.6公噸稻穀,較民國一○二年(2013年)增加12.2%。最後,就需求面而言,由於國人飲食日漸西化,故減少對白米的需求;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時,每位國人每年消費白米43公斤,較民國一○二年(2013年)減少4.4%。此種供過於求的趨勢,導致我國稻米生產自給率於民國一二至一一一年(2013至2022年)間,只有民國一○四及一○五年(2015及2016)兩年略低於100%,其餘時間皆超過100%,甚至在民國一○六年(2017年)超過120%。由於公糧庫存經年累月增加,導致多數公糧放在冷藏倉儲裡三年後,再打碎成以價格不到計劃收購價三分之一的飼料米出售。
農業部有鑑於稻米供需失衡日益嚴重,因而自民國一一○年(2021年)開始推動稻作四選三的政策;也就是稻農於四個期作中,最多可選擇三個期作交公糧或領稻作直接給付。這導致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的稻作面積僅有23.8萬公頃,相較前五年平均值,減少3萬公頃。然而,若依立委提案公糧收購價每公斤提升8元,則農業部的努力會付諸流水。
民國一○○年(2011年)時,政府曾將每公斤公糧收購價格,由21元調高為26元,因而造成稻作面積從前一年的24萬公頃增加為27萬公頃。若以此稻作面積增加幅度,以及每公斤收購價由26元增加到34元的漲幅推估,則公糧收購支出會由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76億元增加47%至112億元。
為增進農家所得,一些立委建議提高公糧收購價,而另有些立委則認為,可透過增加老農津貼至每月1萬元的方式。政府今年編列占農業總預算28.7%,金額達465億元的老農津貼預算,給合乎資格的老農每月8,110元。若按立委的建議,則發放金額需再增加108億元。不過,老農津貼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制訂,但迄今仍屬「暫行條例」,其實施背景是因農民無法如同公教人員及勞工一般,享受退休金給付。然而,即使政府已於民國一一○年(2021年)成立農民退休儲金制度,但老農津貼仍未退場。
老農津貼支出龐大的主因是領取給付資格規定寬鬆,故大多數老農合乎規定。但由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時,農家所得已達非農家所得的90%,且每戶農家平均還擁有1.03公頃具升值潛力的耕地。因此,農民退休後經濟生活不安定的隱憂,可能低於立委的想像。
總之,若通過提高公糧收購價及增加老農津貼二個提案,的確可增加農家所得。不過,也會造成政府財政負擔增加,以及公糧囤積在倉庫的時間及數量皆增加的問題,故各黨立委宜謹慎評估此二案的利弊得失。
聯合報黑白集/讀稿機產出的團結
2024-05-19 00:3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最後一個上班日留給台灣一句話:希望「台灣是團結的台灣」。對照總統府裡的溫馨歡送,立法院卻進行著激烈大亂鬥。蔡英文的祈願,看起來也像是對自己八年執政的嘲諷。
蔡英文上台時就誓言打造一個沒有被意識形態綁架的「團結的民主」。但八年來,蔡英文的團結只在同溫層,追殺在野絕不手軟;台灣的民主則倒退傾頽,被民選威權吞噬;她承諾沒有人需要為認同道歉,卻讓整個社會都被意識形態綁架撕裂。
蔡英文可以躲起來歲月靜好,七百多天不受採訪,哪怕外頭風狂雨驟。她向國際宣稱捍衛民主,回頭就放任東廠和網軍側翼亂咬硬拗,還挾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厲聲恫嚇,人民怎麼團結?她又自豪股市市值倍增,但貧富差距史上最大,富者更富,弱勢被剝奪感更嚴重,貧富間的仇恨值擴大,社會怎麼團結?
準總統賴清德要求綠委團結,反守為攻。蔡英文辭別日,民進黨發動國會大亂鬥,綠營民代還號召黑熊學生集結;藍綠六立委受傷送醫後,賴清德率先定調議事程序不正義,感謝民進黨委員捍衛黨團提案。準總統把手伸進國會,未來四年想要立院和諧和台灣團結,恐如痴人說夢!
蔡英文說,以後她不會再用讀稿機。那台讀稿機產出的團結都是違心之語,也該報廢了吧,不必留給賴清德。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教育成績單:那些國家應覺羞恥的事(《蔡英文八年總體檢》系列完)
2024-05-19 00: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執政八年的教育政策成效有待檢驗。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英文就任總統,人民期待她解決問題,她也承諾「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當時,她對於教育只有一句話:「我們僵化的教育制度,已經逐漸與社會脈動脫節。」八年後攤開蔡總統的教育成績單,教育環境顯然毫無改善,反而把教育推得離社會更遠;除了課綱內容去中國化,她更破壞學術倫理、摧折大學脊梁,連中小學教師都因教學環境惡化而發出「仇師毀校」的抗議。
蔡英文曾多次高談宏大的教育願景。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首次競選總統,她提出「十年政綱」,其中教育篇就詳列了十三項政策主張。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再度競選總統,她又提出教育政策的四項目標與六大方向。然而,從幼托公共化、高中職全面免試、擴大高教公共化、調整課綱課程、雙語教育到改革學用落差等主張,如今不是跳票,就是扭曲變形。
因此,到了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她任內最後一個教師節時,蔡英文盤點幾年來政府為教師做的三大政績,竟然是「班班有冷氣、生生用平板」,以及前瞻計畫提升學校軟硬體設施。最後,還有專為賴清德選情鋪紅毯的高中職與私大學費大補貼。總之,任何教育願景,最後都以教育大撒幣收尾。
仔細檢視蔡英文的教育政績,她將被載諸台灣教育史冊的,絕對不是冷氣、平板和前瞻計畫,而是對教育與學術的戕害。其中,大撒幣或可為民進黨賺進一些青年選票,但新課綱卻為台灣打造了一整個失根的天然獨世代。卡管案和林智堅論文抄襲案,全面反映了蔡英文對於學術自主與學術倫理的不在乎,也完整說明了她對於大學教育與國家學術發展的態度。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政府執政,新教育部長潘文忠上任,次日即以程序不正義、參與代表性不足為由,宣布廢止馬政府時期通過的社會科、國文科微調課綱。三年後上路的一○八課綱,歷史大幅裁減中國史,並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國文則刪去多數經典古文,包括顧炎武的《廉恥》,新課綱因此被批評為「無恥課綱」。去中國化的新課綱,讓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被滌除,文化傳承被虛無化,國家認同的內涵則被偷天換日。
蔡英文對歷史、文化與認同的教育改造,如果是一場無聲的政變;她對大學的箝制、對學術的鞭撻,就是一場慘烈的對抗。為不讓管中閔上任台大校長,府院黨三位一體,史無前例地動員整個國家機器,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四權竭其所能,加上綠營學者、媒體、名嘴和網軍側翼合圍剿殺,校園腥風血雨。最後折損三位教長,管中閔才滿身傷痕上任。蔡英文雖然鎩羽,卻毫無保留地示範了政治黑手箝制學術自主、製造校園寒蟬的惡例。
為挺林智堅的抄襲,蔡英文不惜再度舉全黨之力對抗台大,儘管林智堅在兩所大學的碩士論文都被判定抄襲,蔡英文仍然堅挺到底。她輕蔑知識社群,踐踏學術倫理,侮辱了多少辛勤苦讀坐穿書海的博碩士生。翻開林智堅的論文,每一頁都抄滿綠營學閥開山立派,販賣學術名器,廣納政治門徒,晉成國師的事略。
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的最後一天,蔡英文向一千多位博士、教授、校長、院士組成的「學界後援會」公開承諾,會給學術最自由的獨立空間,學術界人士對政府施政作最嚴厲監督,也不用怕被政治追殺。她強調,讓學術知識分子受到政治壓力、面對司法追殺,是一個國家應該覺得羞恥的事情。八年過去,蔡英文和民進黨已被牢牢釘在教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