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五月卸任者祭六月禁團令,不會太離譜?(初九)
◆ 聯合報黑白集/「三無」政府(初九)
◆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大陸新一輪金融改革(初九)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大陸新一輪金融改革(初九)
2024-02-18 02:50 經濟日報/ 社論
關注大陸新一輪金融改革。(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最近針對中國的金融形勢與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觀點與主張,強調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中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上的區別。習近平並針對「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提出了八個「堅持」;緊接著,1月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宣布,取消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外國資本可持有銀行和保險機構100%股權。
這一連串的動作,是中共中央長期以來,針對中國的金融發展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診斷,特別找出與西方金融模式差異的病源後,考量中國國情,提出的系統性改革方案。習近平因此特別強調,這是一條具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在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改革開放史上,這次金融改革或可視為是中國金融改革的2.0版。
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12月中共舉行11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決定換一條路走,也就是改革開放。雖名為改革開放,在一開始,主要側重的是開放,因為相對容易。但改革滯後下的開放,生產力雖獲得了釋放,也伴隨帶來了許多問題,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破格提拔朱鎔基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才真正開始啟動了包括財稅、金融、外匯、投資在內的全面經濟改革,現在回頭看,這應是中國金融改革的1.0版。當時由於中國剛自計畫公有體制中走出來,既無理論又缺經驗,所謂「摸著石頭過河」,所以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金融模式自然是學習的榜樣,說是學習,其實謂之照抄亦不為過。
美國的金融發展到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代走上了一條金融創新之路,當時引領風騷,被視為顯學,如今事後回看,美式金融創新其實更多的是金融異化,金融走上了一條與實體經濟分道揚鑣的路,由於金融創新的利潤報酬遠高於實體經濟,導致美國製造業的外移與空洞化,而金融創新的極致也釀成了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的次貸危機與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為了對付金融海嘯,聯準會開動了印鈔機,一輪又一輪的量化寬鬆導致流動性的氾濫,進一步又惡化了財富分配;聯準會為了矯正量化寬鬆進行縮表,利率的上升又導致了時任總統的川普不滿,直批聯準會主席鮑爾,聯準會的獨立性因而受到了空前的質疑與挑戰,逼得四位卸任的前主席發表聯署公開信力挺鮑爾。此事也印證了一國的央行要維護其獨立性即使在美國也非易為。作為資本主義老牌的美國,其金融體制與政策卻問題叢生,照抄美國模式的中國金融又何能獨善其身。近年來,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及各金融機構的金融管理受到不少質疑批評,自不令人意外。
從經驗中汲取教訓,從對照中反思問題,這次金融改革明顯地有相當的針對性。比如習近平八個「堅持」中的「堅持中共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也許就意味著把中國央行的角色與地位提升至黨中央,表面上是更中央集權,但就央行貨幣政策的觀照面而言,反而是更加全面與中性了。比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價值取向」,也許即是對美式金融以資本集團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的矯正。又比如「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也應該是對美式金融創新金融異化弊端的矯正,將金融服務業的定位回歸基本面。不僅如此,取消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允許外國資本可持有銀行和保險機構100%股權的政策,就是配合金融改革的金融開放了,更重要的,也意味著中國在金融產權改革上向民營化跨出了一大步。總的來講,這次2.0版的金融改革,確實是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
聯合報黑白集/「三無」政府
2024-02-18 03:51 聯合報/ 黑白集
中國大陸漁船翻覆致2死案,點燃大陸輿論對台灣的怒火。圖為金門海巡隊將船拖回料羅碼頭。記者蔡家蓁/攝影
蔡總統出席海基會大陸台商春節活動,稱將在對等尊嚴前提下持續尋求兩岸對話可能,希望逐步恢復有序交流。前一天,民進黨立院黨團才因大陸漁民溺斃事件,痛批對岸「做賊喊抓賊」。試問,民進黨要如何與「賊」對等、尊嚴對話交流?
大陸無名、無證、無登記的「三無」漁船越界金門,逃避我方追緝時發生翻覆二死的憾事。雖該漁船違法在先,但只要稍有點政治判斷和人性思考,都應依「人道處理優先、避免擦槍走火」的原則處理。
尤其,近來從 ECFA 可能喊卡、諾魯與我斷交到赴陸旅遊團禁令,兩岸無任一方願主動打破冰封僵局。此際,又在敏感水域鬧出人命,更可能讓風險驟增。民進黨立院黨團卻是膝反射似地以「賊」來指涉對岸,莫非真打算與對岸硬幹到底,不惜一戰?
突兀的是,前一天才放任馬前卒暴虎馮河地狂言,後一天主帥又出來溫情喊話希望對話及有序交流,還刻意釋出國安單位發言克制、兩岸有溝通管道、齊心降溫等訊息。兩岸高層若真能順暢溝通,一個單純的執法意外怎麼可能升高為國安事件?處理國之大事如同兒戲,毫無準據,當然是自暴窘態。
總統大選後,兩岸敵意螺旋不斷上升,面對蔡英文留下的兩岸關係爛攤,準總統賴清德真要繼續維持如此無智、無據、無熱線的「三無」路線?
聯合報社論/五月卸任者祭六月禁團令,不會太離譜?
2024-02-18 03:59 聯合報/ 社論
交通部原訂3月起解除「禁團令」,開放國人組團赴陸旅遊,年前緊急喊停,要求旅行業即日起停止招攬中國大陸旅行團,圖為松山機場旅客。記者余承翰/攝影
上月大選誕生新總統後,蔡政府理應進入「看守」狀態,等待「賴政府」五月正式接手。未料,蔡政府卻在春節連假前夕驟然下達六月禁止出團赴陸的觀光禁令,搞得旅遊業者暴跳如雷,揚言將在五二○賴清德就職當天上街抗議。赴陸團去年底宣布解禁,但三月才要正式開放;現在還未上路,馬上又宣布限時關閉大門。蔡政府此舉,除玩弄民眾和旅行業者,也在給賴政府增添障礙。
六月「禁團令」表面上是由觀光署宣布,實際上觀察其發布時機和理由,指控對岸迄未就陸客團來台作出安排,又片面宣布改變 M503 航路運行方式云云;不難想見,此事是國安高層決策交由觀光部門照本宣科。惡劣的是,蔡政府故意挑在國人過節前夕無暇因應之際宣布,殺得大家措手不及。尤其可議的是,蔡政府五二○即將卸任交出執政權,卻在看守時期下達六月實施的禁團令,交由新總統賴清德執行,這未免太離譜。從責任政治的角度,這如何說得過去?
蔡政府這種「時空跳躍」的賣空決策,可謂史上罕見。去年十一月,因各界要求解除赴陸觀光禁令的聲浪很大,考量大選在即,蔡政府為討好民意同意解禁,卻把開放時間機巧地設定為今年三月。當時觀光業者即擔心,萬一民進黨大選失利,蔡政府極可能收回成命禁止出團。業者的憂慮果然不是杞人憂天,賴清德雖當選總統,但民進黨在國會失利,蔡英文隨便找了一兩個藉口,便祭出了六月禁團令。有業者直批,先前宣布三月開放,根本就是在「騙選票」!
台灣有近四千家旅行社,幾乎每一家多少都有赴陸行程。近兩三個月來,旅行業者全力招攬赴陸觀光團,六月團已經收客七、八成;但連三月一日的首發團都還沒出發,政府立即砰一聲又把門關上,業者怎能不火大!任何企業經營,最重要的是要有穩定的環境,才能作長期規劃,以力求發展。過去四年,觀光業者受困於疫情,解封後又受阻於兩岸政治;如今政府姍姍來遲的開放,卻是說關就關,喊停就停。這樣的政府,連給業者一個安定的經營環境都不肯,連給民眾一點自由的旅遊空間都要剝奪。只能說,民眾在大選中教訓執政黨的訊息還不夠強烈,蔡政府因此覺得毫不在乎。
疫情解封後,各國都在全力衝刺拚觀光產業。以中國大陸為例,去年底宣布放寬法、德、義、荷、西、馬等六國觀光探親及商務的十五日免簽,目的就是在救觀光。韓國為了爭取陸客前往,則特別取消簽證費用。新加坡則和北京簽訂協定,雙方國民可以持護照免簽證入境對方國家。泰國則更進一步,將原本對陸客的五個月臨時免簽,延長為永遠的相互免簽,使得陸客赴泰人數春節暴增三倍多。觀光是綠色產業,帶動的經濟效果遍及旅遊、運輸、文化、飲食乃至小吃產業,最能澤及百姓。但蔡政府執政,卻毫無雨露均霑、照顧升斗小民的思維,更粗暴掐掉觀光業出團赴陸的希望。
從任何角度看,五二○將要卸任的蔡政府,卻對觀光業者下達六月不許出團赴陸的禁令,完全是撈過界的作法。此舉,不僅是在給國內旅遊業者製造難題,也是在為賴清德的新政府增添民怨,更是在架高兩岸仇恨的藩籬。如此一來,賴清德一上任,立刻就要面對觀光業者的抗議和民眾無法出團的怒火,也讓他原不擅長的兩岸關係愈發雪上加霜。蔡政府這項禁團令充滿無效的對抗姿態,不求解決問題,卻將後果轉嫁給接班者和國民承受,何其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