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凱/謀求多子多孫的經濟分析(初十)
馬凱/謀求多子多孫的經濟分析(初十)
2024-02-19 04:04 聯合報/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除了若干落後國家,少子化已成為各國難解的大問題;亞洲地區的台灣與韓國更是其中之最。儘管我們的政府也為此多年的困擾想盡種種辦法、用盡各種手段,但仍是每況愈下。追根究柢,還是主政者對少子化問題的了解過於粗淺、片面;因此,不論耗費多少資源仍於事無補。
要徹底解決此問題,首先必須對促成少子化的各項因素做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解析;一旦掌握其中首棨,自能舉重若輕,從根本加以對治。
少子化的關鍵,在於不婚或晚婚、不生不養。陰陽和諧,單身男女覓一終身良伴,相互扶持、慰藉,本是物種的天性。之所以遲遲不婚或根本不婚,或有許多原因,但覓得理想的另一半,在現實社會中則愈來愈不易。過去的制度如良媒從中撮合等,早已過時摒棄;以前有救國團等機構利用暑期活動讓年輕人互相交往,也早已消逝無蹤。有心的主政者必須將此缺口彌補,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不婚問題方可見起色。
不婚與不生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房價天高,年輕人買不起,既不敢結婚,更不敢生養。社會住宅即可擔起重任;首先,須限於已婚家庭;其次,以其半數優先提供有子女者;又在其中劃出一半限於子女二人以上家庭,並分等給予房價優惠。這不僅可以降低結婚生子的門檻,更進而能鼓勵多生多養。
不婚尤其不生的另一重障礙,就是職場對已婚婦女不友善;尤其是針對生育的婦女,不僅不給予各種便利,甚至因此阻擋其重回職場之路。與此相關的一個障礙,就是照顧子女的職業婦女,找不到適合而方便的托育機構,不僅可能所費不貲,而且每日要在職場與托育機構之間風塵僕僕奔波於途。許多婦女被迫早早脫離職場,這正是台灣婦女勞動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這個問題的解決,必須從職場文化做起。今後判定一家企業的優質,或者是否幸福企業,應以此為第一要務。如果每家企業都友善職業婦女,提供種種方便,不但不刁難因生育而暫時請假的員工,還給予種種鼓勵、補貼,提高員工生育的意願;並且,在企業內部或附近安排便利、優質又廉宜的托育機構,減少職場婦女的後顧之憂,這便是對婚姻與生育的最大鼓勵。
當這些問題逐一解決,最後才需要對幼兒的養育與教育給予適當的補貼,讓每個年輕家庭都無需為子女的養育付出太高的成本。
整體而言,上述各項措施都不至於耗費過多的資源。社會住宅本就是歷任政府積極推動的政策;現在一方面積極擴大興建的規模,一方面改變其分配方式,並非困難之舉。
對六歲以前幼兒的托育補助,如果每個職場都善盡其職責,主政者幾乎不需花費任何公帑即可事半功倍。至於婚姻媒合,既然現有制度出現重大缺口,主政者責無旁貸,即使自認已過,設法恢復進而擴大救國團等所扮演的角色,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