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顧理想期待與現實需求 盼韓國瑜多孤峰少紅塵
◆ 星期透視/韓院長應以亨利克雷為師
◆ 名家縱論/台灣民主改革的下一步(初九)
◆ 領導台灣 賴清德應拋意識形態
◆ 禁團令是蔡的臨別冬雪?
◆ 兩岸交流愈多 愈沒戰火
◆ 請三黨主席盡早就「禁團令」對話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台灣民主改革的下一步(初九)
2024-02-18 04:46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大選結束後各方的檢視已經出爐,重點還是如何正確解讀「民之所欲」。在我看來,所謂八年輪替的魔咒已被打破,就是非常危險的誤導。
在相對多數選制下,當選的民進黨籍總統只得到四成選票,該黨在立法院又只贏得五十一席,沒有過半且次於國民黨,魔咒解除說暗示執政黨全面或至少局部「過關」,殊不知在國民黨完全執政八年,民進黨又完全執政八年以後,選舉結果不僅不再輪迴到國民黨完全執政,而是根本不再讓任何單一政黨完全執政,這才是真正全民意志。細讀憲法就知道,當兩個建制大黨只能各自在兩個機關小贏時,反而被迫共同建構全新的互動模式,其成敗將決定民主的升沉,是比八年輪替尤有過之的新魔咒。
換言之,這個跌落到雙重少數的總統,因為不再能單獨決定可確保國會多數支持的行政院長,不可能如過去十六年的總統那樣,享有從總統府一條鞭決策到底的「憲政紅利」。同樣的,行政立法的兩院關係也將因立院三黨不過半,而無法在政策、法律和預算的決定上維持最基本的穩定。甚至因為欠缺任何總統制或某些半總統制國家為總統或政府保留的某種對抗權,如果在野的兩黨持續以多數強推其法案,會根本顛覆行政提議立法決議的分工,到底誰是實質意義的「執政」黨,都很難說。
儘管現在各界談比較多的還只是如何強化兩黨的監督制衡角色,但兩黨加起來足足十一票的優勢,在選民高度期待下,怎麼可能永遠只知否決,對於已順勢占領立院議事高地的第一大黨國民黨而言,更不可能長期放棄主動立法,因此如何在現行分權體制上重建更適合三黨鼎立格局的總統、行政、立法三角關係,絕對是現階段改革的重心。
有些人更傾向逐案尋求多數的調整,差不多就是美國碰到分立性政府時的運作方式,但稍加思考就知道美國這樣高度多元的民主,即使在合一性政府時期也經常需要跨越政黨的妥協,且不說我國修憲明確加入政黨民主理念後,至少常態的決策必須建立在以政黨為基礎的多數結構上,不容許再借鏡美國模式,世紀初「全民政府」實驗的失敗,也已證明我們玩不起這種高度扭曲而無效率的紙牌屋民主。
只是從選前曾大膽嘗試而終歸失敗的政黨結盟可知,所謂以政黨為基礎的多數結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失敗的陰影可能還會發酵相當長的時間,但像聯合政府這樣的結構化多數確實是我們必走的路,以目前兩大一小無一過半的立院而言,如果只能走向逐案結盟,我們很快會看到,可決定五十一票的民進黨不是執政黨,即使可決定五十四票的國民黨也不是執政黨,反而刻意逐議題形成「八加五十一」或「八加五十四」多數的民眾黨才是實質的、誰也不能奈他何的八席執政黨,足以凸顯此種折衷模式的荒誕!
因此,如何為政黨結盟打好基礎才是現階段最重要改革工作,直白的說,就是下定決心把幫派式的傳統政黨改造為基本理念上足夠區隔的現代政黨,儘管民眾黨也說不出什麼獨特的基本理念,但小草們顯已無法忍受只用空洞統獨包裝就可輪流做莊的兩大建制黨。從這個角度來看選後多位了解國民黨問題的政法學者鼓吹該黨做根本性改造,便是非常及時而到點的改革作法,值得所有政黨一起來做。
小鐘擺和大鐘擺確實是台灣選民給政黨下的魔咒,但當他們發現建制政黨沉淪於完全執政以後,決定藉由三黨競爭結構的確立促成民主體質的根本改善,這才是真正的民意。
星期透視/韓院長應以亨利克雷為師
2024-02-18 04:46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中美文經協會理事)
立院還未正式開議,但院長韓國瑜便已小試身手,否決了國民黨團要求召開臨時會的請求。由於該項請求與議事規則本有扞格,韓院長不配合並不難理解,但此事仍引起不少討論。各界顯然想從新院長的起手式,解讀院長的處事風格,是否將引導立院出現不同的風貌。
由於體制的設計,使賴清德得以四成選票成為少數總統。六成不滿者因此轉而期望,未來立院能在新院長領導下,發揮類似美國國會的功能,強化對行政體系的監督與制衡。
然而,今天所見強勢的美國國會並非與生俱來,若非亨利克雷(Henry Clay)於一八一一年被選為議長,大力翻修國會結構與程序,就算憲法明文授予大權,在合議制缺憾與地方利益至上的限制下,國會要有效制衡行政,恐怕並非水到渠成。
政權若是透過流血革命,手握槍桿的領袖往往在建國後掌控政府,連民主典範的美國也非例外。故而首任總統便是曾任獨立軍總司令的華盛頓,隨後幾位繼任者也都是一起打拚的革命夥伴。由於這些開國元勳貢獻卓著,對國家大政往往一言九鼎,憲法就算有權力分享規定,也少有人敢據以挑戰領袖的威望。故而,憲法雖明文授予國會政策決定權,但領袖的光環仍使早期國會擺脫不了附從的角色。史家曾因此評價建國後的國會議長:「除了名字,沒有任何表現足堪紀錄。」
此一情況在亨利克雷當選議長後獲得扭轉。他是首位獨立戰後出生的議長,對開國元勳的恩庇情結相對淡薄,故而就職後便常與當時的總統麥迪遜產生齟齬,尤其在對英國的和戰議題上更是嚴重對立。為了團結國會迫使總統讓步,克雷首創專業委員會制度並賦予法案審查權,再以親信擔任委員會主席使議長意志得以貫徹。
此一作為成功整合了地方主義強烈的國會,甚至奠下往後國會運作的優勢。學者因此評論:「克雷不是強勢的政黨領袖,而是個聰明的制度政客,他以委員會任命編織起一層保護膜,屏障他當時還不甚穩固的權力。」
台灣的府院關係與美國建國初期的狀況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立院意圖突破行政獨大的框架,則與早期的美國國會相同。克雷利用對英宣戰議題,成功區隔總統與國會的目標,並以此團結國會對抗行政,或許對立院未來的運作有所啟發。換言之,當主張「抗中保台」的台獨金孫執掌行政,在野黨主導的立院,便應強力倡和,透過國會辯論的平台讓民眾嚴肅思考國家的未來。立院若一味附隨行政的決策,所謂的制衡又將如何發揮?
採取與行政體系不同的政策主張,怨謗必然隨之而起。有人問克雷,在那群雄並起的時代,他如何能成功突破?
克雷回答:「決定、迅速的決定,從來不必告訴議員你決定的理由。議會終將支持你的決定,但若是說明理由,議員們將無休止的在理由中找爭點。」如此的果斷與魄力,正是三權體制得以建立的關鍵,克雷也因此被譽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議長。
民進黨柯建銘提醒韓院長,「院長不是用來制衡執政黨」,而是必須維持議事中立,以調和鼎鼐解決爭議。但議長中立代表議會只是個討論的平台,不會有明確的政策見解,若是缺乏明確的政策主張,國會又如何能團結與發揮制衡機制?
兼顧理想期待與現實需求 盼韓國瑜多孤峰少紅塵
2024-02-18 04:48 聯合報/ 廖達琪/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教授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曾說過一句名言:既在孤峰頂上,也在紅塵浪裡!道盡作為國會議長的兩難與艱辛:一方面主持議事,要超越人情黨派牽掛的維持公正,俯瞰眾生;而另一方面,卻也不能不顧以選票拱上自己登寶座的同黨同仁!如何拿捏其中的分際與比重,王前院長留下了各自解讀的灰色空間,有待新鮮出爐,曾在立院紅塵打過滾的韓國瑜院長自行體會,能不能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範式,各方都在看。
到目前為止,就筆者個人觀察,韓院長在孤峰與紅塵,大約維持七三之比。從二月一日開始協調立院開議之日,不受民眾黨牽制,取折衷的二月二十;近日為國民黨提出就食安問題要黨團協商,以請閣揆在開議前的二月十七先做專案報告一事,妥善掌握法規層次,包括:常會既開,不開臨時會;及有黨團提出協商,院長必須處理等;裁決二月十九協商,檯面上算否決同黨總召傅崑萁提前開臨時會的議案,但彰顯院長角色該重視的法理,相信檯面下,韓與傅溝通仍順暢!這只是韓國瑜議長生涯的開始,未來類似的挑戰,沒有最多只有更多。不過,如他能將七分孤峰,三分紅塵,掌握到位,或能成為既符合眾多立委們理想期待,又能兼顧反對黨立委現實需求的中華民國立法院之典範議長!
所謂立委們理想期待及現實需求是什麼呢?筆者在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對立院七十五位立委(排除院長、副院長及各黨總召黨鞭等)做過兩波問卷調查,詢問他們對議長功能的看法,且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理想上的議長應履行的功能;第二層是實際上對議長作為的判斷。問卷依理論文獻列出了五項議長的主要功能,分別是:維持議事中立、協調黨際衝突、管理立法院內政事務、協助執政黨推動政策、及協助立法院有效制衡行政權。請立委們針對這五項的重要性,排序選出三項,再予以加權計分,平均最高分為三,最低為零。
所得結果在理想面得分最高為:維持議事中立(二點二七),雖然當時執政且席次過半的民進黨評的稍低(二點一九),但仍是各功能中的第一位;位居第二名的功能是協調黨際衝突(一點八一),但執政在野較不同調,民進黨的評分(二)遠高出國民黨(一點五四)與其他黨(一點六三);第三名則是協助立法院有效制衡行政權,可預期在野的國民黨評的較高(一點六三),執政的民進黨較低(一點二八);但有趣的是,協助執政黨推動政策這項功能,在全體五項得分平均最低(○點二八),連民進黨也只給了(○點四四),與管理立法院內行政事務差不多(○點四),但這只是理想!第二層現實面的議長作為,立委算誠實,第一及第二仍一樣是議事中立及協調衝突,但第三名就落到協助執政黨推動政策了,國民黨感受尤烈;制衡行政權反而掛最後!
雖然這項調查,只限於一屆立委的經驗及評價,但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新上任的韓院長而言,似在起手作為,已體悟出個中三昧,如在未來更具體化,筆者會建議:七分孤峰,力行在議事中立及協調黨際衝突;三分紅塵體現在帶領立院,尤其反對黨派,有效的制衡行政權!
領導台灣 賴清德應拋意識形態
2024-02-18 04:46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五二○賴清德將就任新總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權力交接,因為賴將成為台灣民主化以來首位能夠延續執政黨八年執政的總統,但他在國內以及複雜的兩岸關係中面臨許多挑戰。在國內,民進黨不再在立法院占據多數席位,限制了賴清德推行政策的能力,而在即將卸任的蔡總統領導下,兩岸關係惡化,需要賴來改善,並避免中國可能會試圖在這次政治過渡期間加強各種干擾行為。
民進黨自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以來首次失去立法院多數,使該黨無法單方面通過立法和預算。賴清德必須與其他政黨合作以避免僵局,這可能會迫使賴調整其政策並尋求政治妥協。此外,國民黨立委擔任立法院正副院長,使其對立法時間表有更多控制權。國民黨可能會延後或阻礙民進黨優先立法作為政治手段,賴清德需要出色的談判技巧,以確保他的關鍵政策優先事項仍能在立法機關取得進展。
賴在大選的得票率未過半數,民眾對他本人和民進黨政府的支持度都下降,只有約百分之四十的台灣民眾對民進黨的表現感到滿意,這種不滿是因為經濟成長放緩、通膨上升以及蔡英文政府未能改善民生和國內治理。
公眾支持率低限制了賴推動雄心勃勃改革的政治資本,如果一味蠻幹,也可能導致民進黨在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地方選舉中進一步失利。賴必須透過提高經濟財富和社會福利的明顯措施,來迅速解決選民的擔憂。否則支持率必將繼續流失,不利連任。
蔡英文執政期間,兩岸關係嚴重惡化,中國加大了對台灣的軍事、經濟和外交壓力。中國軍機現在經常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並在台灣附近演習,然後因中國的壓力,台灣也面臨被國際組織排斥和失去外交盟友的問題。
在賴擔任總統期間,來自中國的脅迫可能會加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實現台灣與大陸的全面統一。但賴作為台獨的堅定支持者,可能會在總統任內激起中國採取更激進的行為。
挑釁性的兩岸關係可能會進一步疏遠台灣公眾並損害台灣經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台灣民眾贊成維持兩岸現狀,而不是追求獨立或統一。中國的軍事挑釁引發了公眾的戰爭焦慮;另外台灣在經濟上對中國大陸的嚴重依賴,意味著不斷惡化的關係會使台灣關鍵的旅遊業和出口部門大幅萎縮。
所以,在維護台灣主權底線的同時,賴清德也應該展現建設性的兩岸接觸意願,恢復半官方對話可以重建管理緊張局勢的管道,同時恢復互派代表機構,以開放和增進兩岸了解的態度來解決僵局,尤其在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和打擊跨境犯罪等共同利益的務實合作。
台灣面臨比以往更險峻的國際環境,國內經濟也是電子業獨榮,數位轉型、減碳轉型更是迫在眉睫,這一切都有賴賴清德拋棄意識形態,用人唯才,溝通協調,否則賴的任期不僅可能一事無成,台灣還可能被邊緣化,成為棄子。
禁團令是蔡的臨別冬雪?
2024-02-18 04:40 聯合報/ 鄭紹成/中國文化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台北市)
台北股市開紅盤大漲,唯有觀光類股下跌,想當然是因蔡政府春節前宣布暫停開放團體赴陸旅遊所致。蔡八年來的親美日仇中政策,讓其在美呈現白雪公主乖乖女形象,惟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亞洲周刊封面又曾以蔡英文身穿龍袍合成照片出刊,五月交棒後,蔡是否會變成太上女皇垂簾聽政?
首先,蔡與政府官員近來發言立場與角色錯亂。日前海基會大陸台商春節活動,蔡出席表示:「我們從未停下腳步,持續尋求兩岸對話可能,希望能逐步恢復雙邊有序的交流。」對照春節前暫停出團的宣布,陸方會質疑:「暫停觀光開放算是恢復雙邊有序交流嗎」?
陸委會邱太三主委更越俎代庖,預先掐死賴清德爾後主政方向。邱表示:賴清德一再強調,會延續過去蔡英文「維持現狀」基本路線。換言之,台灣新領導人業已出線,處於看守政府狀態的內閣,卻仍積極主導兩岸關係發展,春節前宣示「暫停開放觀光」,實質上就是蔡「維持現狀」路線的具體實踐。賴埋單與否並不重要,而是蔡與相關官員根本不欲給五月後的新政府有兩岸政策自由發展空間,方是背後真正意義。
其次,若以權謀角度視之:蔡有心助賴,望能排除賴就任障礙,故先假扮黑臉暫停觀光,給予賴上任後對陸示好、讓步空間。惟回顧蔡欲連任時,賴有心挑戰不成,四年來兩人心結解否唯有當事人方知。但忽視業者經營和保障民眾觀光權益,尤其民眾可以自由進出大陸地區旅行,卻不能以較安全、舒適方式組團前往,殊難理解應為民服務的政府會有此荒謬政策?
第三,蔡政府八年對中對話原則,持續強調「對等、尊嚴」,但在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實難望中國項背下,無異緣木求魚。以暫停觀光為例,若不欲大陸存在賺取台灣觀光利益機會,就應全面封鎖台人赴陸;且就算疫情影響,去年上半年入境中國觀光客仍有八三四萬人,雖遠遜疫情前半年同期的四,八八三萬,但台灣暫停出團赴陸,真能重傷大陸觀光收益?影響大陸改變對台政策?
最後,聽其言、觀其行,陸方八年來對蔡英文的心口不一早全盤理解。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蔡接受外媒專訪表示:「願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蔡在元旦談話老調重彈:「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揆諸蔡在公開談話不斷表示願與大陸對談,實質上兩岸幾已斷絕所有政府和民間交流。
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說:兩岸不應該是「你死我活」的爭鬥,而是促成「相互成就」的合作關係。這如果是賴清德上任後的宣示和付諸實際行動,相信可以促成兩岸關係解凍,也徹底排除蔡的垂簾聽政意圖和仇中延續。
歐陽修: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希望二月中止觀光只是蔡的臨別冬雪,賴能否擺脫「務實台獨工作者」標籤,就看兩岸能否再交流,千山綠、花盛開了!
兩岸交流愈多 愈沒戰火
2024-02-18 04:40 聯合報/ 王微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在一家咖啡店兼二手書店,又看到大陸作家趙星寫的《從北京到台灣,這麼近,那麼遠》,這本民國一○○年(二○一一年)出版的書,適逢馬英九執政兩岸交流熱絡時代,大量陸客團及交換學生湧入台灣。當時他們對台灣的印象,除了民主制度,就如同趙星寫的,處處都有熱情溫暖的民眾,幫助她解決旅遊中的各種問題,台灣人民的良善,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因而在大陸傳開,兩岸人民也因交流而互有善意。馬執政八年,因而不用擔心邦交國斷交、中共軍機飛越海峽中線、衛星、氣球擾台,甚至民航航線的改變等。馬時代的中華民國,有喪失過主權或賣台?不但沒有,而且簽訂 ECFA,還讓農漁民獲利、旅遊業興盛。
現在,民進黨政府因為抗中保台致兩岸交惡,不僅阻斷雙方交流之路,年前還對國內旅遊業言而無信,卡了六月以後的赴陸團,讓旅遊業者陷入寒冬苦境。
其實,政府不要怕兩岸交流或相互旅遊,人民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台灣的民主和良善民心,就愈有機會像趙星的書一樣傳布到大陸各地,被統戰的反而是大陸人民呢!兩岸交流愈多,愈不可能有戰火發生。民進黨也不用怕兩岸統一,只要民主思想融合,也許兩岸以後都會有政黨輪替。
請三黨主席盡早就「禁團令」對話
2024-02-18 04:40 聯合報/ 趙興鵬/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台北市)
蔡政府臨去秋波,無預警下令旅行業者即日起停止招攬團客赴陸旅遊,震得旅行業手足無措,本已奄奄一息,又逢朝令夕改,無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旅行商業同業公會以邀請三黨主席對話「攤牌」,三黨不敢不接招,皆言樂意交換意見。
看來旅行商業同業公會戰略成功,將這惱人的球,轉成一個餌,誘使三黨主席同到一個名為「對話」的「籠子」裡;在籠內競爭,也會在籠內互咬,也才藉此知道誰是真正護小雞的母雞。對旅行業而言只有利多,而且能看出誰在乎的只為政黨意識形態,不管人民生計,全攤在陽光下。
民進黨發言人戴瑋姍稱政府一直關心旅遊產業需求,將繼續站在旅遊業的角度,樂意和相關團體做意見交換。但這次「禁團令」是經過與業者溝通,取得共識及諒解後所得出的最佳方案?實際上完全是突襲,以為打了安打,誰知傷人八百,卻傷及自家一千。
國民黨抨擊民進黨是意識形態作祟,多次阻撓與抹紅有利兩岸民間往來的交流互動,更罔顧旅行業者與民眾的權益;說得對不對,人民自會感受與分辨。
至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質疑禁團令不知出於哪條法律?並表示黨團會主動接觸公會了解訴求。不過,柯主席親自出馬,好像總統大選尚未結束?還是下一屆總統大選已開打?是真的為旅行業?還是蹭熱度,為自己再次競逐總統大位鋪路?
希望旅行公會邀三黨主席對話的提議盡快成真,給三黨主席打開天窗說亮話的機會,不必東扯西拉失焦,更別忘了人民眼睛是雪亮的,能清楚看出誰才是潮水退後沒穿褲子的那一塊礙事大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