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陸不武、我睦鄰 以進大同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陸不武、我睦鄰 以進大同
◆  台重回正軌 得靠海內外選民
◆  地方施政佳 藍勝選關鍵
◆  社區長照求多更要多元
◆  推長照保險 落實照顧公共化
◆  閱讀與圖書館的本質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陸不武、我睦鄰 以進大同


2023-12-02 00:28  聯合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季青漫畫


蔡英文總統對紐約時報表示:「現在非陸犯台時機」。侯友宜說:「對大陸議題不會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柯文哲則認為,「需要緊張但不要太緊張」。

但是,不止現在,我們要永遠確保對岸不會武力犯台。不要不切實際,但要對大陸議題主動積極;這樣,才是不太緊張的不二法門。

有三位前輩的看法,提供了進入此門的認知。

楊儒賓教授今年的「思考中華民國」汲取曹永和等台灣史研究者的見解,提醒國人「台灣風土性的『兩岸性』…同時影響兩岸…如要濃縮到島嶼內部自行決定,對岸中國沒有置喙的餘地…相當不合理…。」台灣前途不是只影響兩千三百萬人,對岸片面決定也不合道理,兩岸必須相互尊重歷史與現實,才有出路。稍前幾年,楊儒賓的「一九四九禮讚」已言近人之不敢言,但切合時代需要。他鼓勵國人「消解十九世紀以來強烈的主權思維,鬆綁『中國』『中華』的多元內涵,為什麼台灣不能執行中國夢?」

國際法教授、社會理論家黃維幸去年的「兩岸新視野」及近日對「抗中保台」的善意勸誡則說,若能走出對抗的思維,就如同維根斯坦的比喻,前途豁然開朗:一個人極力想從受困的屋子逃出去,先試窗戶但窗戶太高,再試煙囪但煙囪太窄。沒有出路之餘,這個人一轉身,原來屋子的門一直開著,走出門外,海闊天空。

最後是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前年他出版「艱難的抉擇」,認為習近平提「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主要是講給大陸人聽,雖然目前看不到跡象,但「理論上,北京可能會保留一國兩制的口號,但從根本改變其內涵,使其對台灣民眾變得更有吸引力…。」

對岸會改變一國兩制的內涵而吸引國人嗎?不知。但操之在我的言詞與作為,也許有幾項,可以增加對岸的改變機會,即便台北小北京大,兩岸的互動仍是同步影響彼此的過程。

一是日前在政大舉辦的小型和平工作坊,傅大為教授說,我應倡議不涉及主權的中立。這不容易,甚至不可能,但以中立作為過渡,再到兩岸都能接受的政治關係,至少比現在全面倚賴、聽命美國,機會大些。

二則民進黨應該廢除台獨黨綱,改以公共政策爭取選民。一因和平獨立已無可能,國人如同世界上所有人,無人要戰爭。再因如同聯合報副董事長黃年所說,台獨訴求從民主改革的一種動因,很早之前已然變成消耗國人精力與團結的「內殺」動力。

三則是自我提醒語言的重要。在海外僅稱中國,可以理解,因外人不承認中華民國;但在國內若僅將對岸說成中國,形同自己否定中華民國。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因為認定「各表」沒有空間,但至少在國內,當然有。因此,除了公文書,政府理當鼓勵或要求,從公視到其他政府出資的傳媒,稱呼對岸時,都要使用大陸或中國大陸。

最後,復甦前幾年仍有政治人倡言的兩岸一家親,強過一家仇。如此,就更能敦親睦鄰,自信兩岸民眾會有合理與安全的交流,而不是擔心彼此在統戰對方。這是增進彼此理解,並為來日政府協談,鋪設互信基礎的重要過程。雙方若至這個境界,接著就是水到渠成,準備擎舉禮運大同篇,高唱國歌第四句「以進大同」,作為兩岸共好的目標。












台重回正軌 得靠海內外選民


2023-12-02 00:30  聯合報/ 何偉寧/外資銀行資深經理(香港)


想起當年還在台北市成功高中讀書的年代,時常坐同學摩托車一起在台北的大街小巷穿梭,就是為了去聽當年還屬於新黨的趙少康演講,內容五花八門,包括民生,政治,社會,經濟,歷史,文化,還有民族認同等等,趙先生邏輯清晰,對當年還是青少年的我,在許多人生觀以及思想深度的建立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至今,這一切都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多麼令人懷念的美好時光。

時光飛逝,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將近卅多年,「青少年」三個字也離我遠去久矣;台灣的生活圈,也早已離我而去。

台灣近幾年的發展,經濟不振,青年低薪持續,民生問題更是層出不窮;口罩、疫苗、雞蛋,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問題。政治上更是荒唐,權錢交易之事層出不窮,高官桃色傳聞更是時有耳聞,各種光怪陸離之事,可說是罄竹難書。

兩岸關係的發展更是令人憂慮,年輕人的兵役時間,從原本的四個月,要準備增加到一年。兩岸的現任政府,在媒體上的罵戰,其激烈之程度,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兩岸關係之嚴峻,早遠勝於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之時,只要再有任何一點火花,台灣就將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本來早已對台灣本次大選不抱任何期望的我,對相關新聞或消息,甚至也產生了不少的反感及厭惡,但近日卻峰迴路轉,情勢似已在逆轉之中,似乎又讓人看到了一絲希望。

意識形態認同,也許一時難以改變;但是,相信大多數人對台海和平的渴望、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及對年輕人的美好出路,都有著共同的美好期盼。

希望借此文,重新喚出已對台灣政治失望但卻還未死心的海內外選民,在明年初的台灣大選,再次挺身而出,不論您身在天涯海角,希望都能重新站出來,投下您手中神聖的一票,讓台灣的命運,再度重回正軌,面向美好的未來。













地方施政佳 藍勝選關鍵


2023-12-02 00:30  聯合報/ 戴參年/教育工作者(嘉義市)
「2023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各縣市代表大合影。圖/竹市府提供


經濟日報與國泰人壽共同主辦「二○二三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其中地方政府施政滿意度由台中市奪冠,其他位居前十名的也多數由國民黨執政,在過往類似調查中似乎未曾見過。

自從藍白合破局、郭台銘宣布退選以及柯文哲說話反覆無常被看穿後,總統大選選情變得撲朔迷離,民進黨的賴蕭配雖然目前在各家民調中仍暫居領先,但侯康配似乎也在拉近之中,倘若國民黨有辦法將縣市政府施政滿意度化為總統大選選票,也許選情就會翻轉。

目前國民黨除了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仍要積極發揮戰鬥藍的本領,猛打民進黨過去八年執政弊端外,設法團結藍營執政的各地方首長,讓各地選民了解到票投國民黨,既對爭取地方建設經費、提升生活幸福感會更有助益,台海兩岸也會更加和諧穩定,遠離戰爭威脅,政黨輪替的目標也就水到渠成。

上屆總統大選前的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國民黨與民進黨擠進前十名的縣市數還不相上下,但這回國民黨明顯勝出,如何藉著這股氣勢營造出讓選民願意出門投票的動力,考驗著國民黨的智慧,也決定了是否能讓民進黨下台。












社區長照求多更要多元


2023-12-02 00:34  聯合報/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身為五個孩子的媽媽,我可以說是走過十七年且持續累積中的國民教育之路,遺憾的是,這條路上有許多一成不變的現象,例如安親班和補習班數十年如一日的在門口貼滿獎狀紅布條,孩子們進去後就一直寫考卷趕進度。

當我從醫界走到長照領域,我發現這樣的模式也被沿用到社區來了。例如長照2.0發展至今,社會上布建了好多據點,據點為長輩提供免費便當、畫圖、手做、運動課程等。比較起來,長輩在據點內受到的照顧方式幾乎沒有地域差異,往好處想是維持了城鄉間的公平性。

只是弭平差距的階段性任務達成後,我們想像中的社區長照,下一步在哪裡呢?

我喜歡透過實際觀察來找答案,始終相信先從使用者身上找出問題,便能找出新的解答和創意。於是我注意到,最近幾位來看診的長輩都被孩子們帶出家門上課,不論是去教會、社區活動中心或去照顧據點,這幾位長輩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從年輕就很宅、不喜歡出門也不喜歡講話。現在他們老了,被家人抱怨不喜歡去上課。

我好奇的詢問他們為何心生排斥。

「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我不喜歡聽他們聚在一起說這個人家裡這樣、那個人家裡又怎樣。」

「課堂中只有我和另一個人是男生,很不好意思啦。」

他們說的這些現象很難一時改變,於是我改問:「上課好玩嗎?」

一位阿伯這樣回答:「老實說,覺得我就像孫子去幼兒園那樣。他帶回家的東西和我帶回家的很像,打發時間是可以,只是有時候有點尷尬。」

另一個阿伯的說法也很類似:「既然是不花錢的東西,將就一下還可以。」

我問:「那你願意花錢去上課嗎?」

阿伯搖頭:「我這把年紀了,能省就省,現在吃的喝的用的都好貴。孩子們賺錢不容易,我不知道要活多久,現在能省則省。」

這些對話或許能幫助我們一窺長照未來的方向:最好是便宜或免費、活動設計上要展現尊重而不尷尬、要設法增加男性學員、要減少據點裡的人際是非等等。或許我們可以用餐廳招攬客人的方式來多元思考。有些餐廳善於用活動或環境來吸引男性顧客,有些餐廳會安排淑女之夜讓女性顧客呼朋引伴,凡此種種都能幫助我們跳脫倚靠制式化方式運作的思維。

期望將來社區長照不只將布建據點做為目標,在求「多」外還能求「多元」。

讓我們將據點的特色發展起來,用補助來鼓勵發展不同的特色,如此當能刺激民間提出更多的創意,也才能讓不樂於走出家門的長輩們,能真心融入社區照顧、延緩老化,減少家屬的照顧壓力。










推長照保險 落實照顧公共化


2023-12-02 00:34  聯合報/ 陳劍賢/台東縣教育局前局長、美和科大社科所兼任助理教授(台東市)
因長照而身心俱疲的百位家屬到立法院群賢樓前,諷刺目前的長照基金的來源菸捐稅大幅滑落,可以合法上市的加熱菸又卡在國健署審查,政府讓大筆菸捐菸稅「放水流」肥了黑市水貨商,苦了急需長照資源的台灣人民。記者曾原信/攝影


目前台灣平均家戶人口數下降,家庭規模縮小,生育率下降,人口快速老化,家庭照顧的對象由兒童轉變為老人;但家庭結構因離婚率升高,初婚年齡延後而日趨多元化。行政院為維持家庭的穩定,並回應社會變遷對家庭的影響,於二○○四年訂定我國家庭政策,其核心目標是支持家庭照顧能力,分攤家庭照顧責任,也就是照顧公共化。

照顧公共化是積極性的社會福利政策,政府應為照顧工作負起責任,促使照顧工作公領域化、去市場化與去家庭化,建置一個普及化、品質良好、平價或免費的公共照顧服務體系,還要持續培訓專業的照顧人才,增加照顧產業的工作機會,除保障被照顧者的權利,也能對經濟做出貢獻。

從二○○六年中央提出長照第一、二期的十年計畫,積極辦理高齡者照顧工作,但從衛福部長照司的統計,居家、社區、機構類型的照服員總計約為九萬五千多人,但家庭外籍看護工的人數約為廿二萬八千多人,比例相當懸殊,這反映了我國高齡者在家的照顧工作,大都是由外籍看護工照顧,少部分才由社區及機構照顧,因此落實照顧公共化政策,不可忽略高齡者在家由外籍看護的照顧。

雇用外籍看護工照顧家中長輩的家庭,大都是長輩習慣或堅持在家熟悉的環境生活,不願至機構安養。但長照十年計畫並未有僱用外籍看護工補助經費,因此對一般家庭是沉重的負擔。面對多年來的長照困境,社工界一直以來皆有倡議將此類長照需求酌予補助,或比照日韓改為長照保險制的主張,由四十歲以上國民繳納長照保費,共同扛起照顧責任。

隨著少子高齡化時代來臨,長照已成為普遍的社會風險,長照保險較能符合未來長照的需求,讓照顧責任由二千三百萬人一起扛,讓長照不再是私領域的家務事,以落實照顧公共化的家庭政策。










閱讀與圖書館的本質


2023-12-02 00:32  聯合報/ 王岫/前國圖編審(台北市)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期望藉由臺灣閱讀節活動,打造一個全民愛閱讀的學習型臺灣。圖/國家圖書館提供


一一二年台灣閱讀節將於今天起,於三大國立圖書館周邊展開宣導。這是台灣最盛大的圖書館活動,各項活動也會持續一個月,十二月一整個月,都是全國的閱讀嘉年華,圖書館員們真是辛苦了。

而且可喜的是,國家圖書館曾於今年三月,公布「一一一年台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民眾在歷經了疫情後,一一一年各項閱讀力復甦,全國民眾進入各地圖書館超過八六三一萬人次,全年借閱總冊數更創歷年新高,超過九三一一萬冊!全年民眾利用圖書館網站資源超過六億六千萬次,較前一年大幅增加超過一億次(成長廿點二八%);同時,全國民眾累計辦證數逾兩千萬張,比一一○年增加七十六萬張。這比一一○年報告所提的相關統計資料都上升不少,顯示疫情的解封,讓圖書館和借閱圖書數都恢復榮景。

有專家認為這是因為通貨膨脹,物價高漲,連帶使書籍價格昂貴許多,令讀者買不下手,只好回歸圖書館的關係。而且,圖書館近年投入資訊化的設備和軟體也不少,數位閱讀再進化,也使得圖書館吸引更多非典型的使用者,如國家圖書館在中山堂附近,新創「多媒體創意實驗中心」的分館,簡直融圖書館、藝術館、工藝館及創客中心於一館,本身就是有創意的新類型圖書館。

但不管如何,筆者認為,紙本閱讀和數位閱讀應一同並進,否則閱讀的本質或美好,將受到影響。村上春樹曾說:「閱讀習慣如從三歲就開始養成,這輩子就離不開閱讀了。」但總不能叫三歲兒童就從事傷眼或傷腦神經的數位閱讀吧!台灣閱讀節近年的推廣活動,幼兒及兒童閱讀的宣導活動,投入最多空間和人力,其意義在此。

其次,圖書館興建,也要捨棄追求過度華麗的思維,才能建立圖書館以閱讀為本質的功能。

圖書館的確空間有限,但若與多年前縣市級公共圖書館常能有五十萬冊以上之空間容量而言,現在新蓋的多樓層公共圖書館收藏能量反而退化,藏書量變少了。原因是現在圖書館多講求外觀建築美麗,內部設計豪華,走向咖啡館、旅館大廳之風格,並且競相追求台灣最美麗圖書館名號之故。

圖書館講求設計美觀並非是一件壞事,但一定先要以典藏和實用以及真正的推廣閱讀為基本原則,不能華而空洞才是。

期望台灣閱讀節的舉辦,給大家更多閱讀和圖書館關連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