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OpenAI風波啟示錄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091/web/ 

◆  聯合報社論/「不管陸委會」:暴露對兩岸管制忍無可忍
◆  聯合報黑白集/這樣的NCC,就該下架
◆  經濟日報社論/OpenAI風波啟示錄






經濟日報社論/OpenAI風波啟示錄


2023-11-28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內政局藍白合與否高潮迭起,讓人目不暇給。美國 AI 產業也不遑多讓,11月17日才無預警被董事會解除職務的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在近九成員工集體辭職威脅董事會讓奧特曼回鍋後,董事會終於讓步。11月22日,OpenAI 宣布奧特曼回鍋擔任執行長並改組董事會,讓這場風波暫時落幕。

在這短短五天,劇情也頗有張力。曾傳出董事會希望邀請奧特曼回鍋,但協商破裂,之後微軟宣布奧特曼將加入微軟,負責領導微軟先進 AI 研究團隊,同時也張開雙臂歡迎所有 OpenAI 員工一起加入。

隨即約九成員工發表連署信,「除非董事會總辭,並恢復奧特曼職務,否則他們將投靠微軟」,連署信中表示:「開除奧特曼這樣的行為顯示董事會沒有能力監督 OpenAI。我們無法為缺乏能力、判斷力,和對我們的使命不關心的人工作,或一起工作。」最終奧特曼宣布重新回歸 OpenAI 執行長的職務,並重組董事會,並調整 OpenAI 的治理架構。

整起事件從開始到落幕雖只有五天,但凸顯許多議題值得探討。首先是非營利組織永續經營商業利益議題。OpenAI 創建時本質並非營利的企業,而是非營利組織。後來雖然在非營利組織之下成立營利公司,但這家公司仍百分百由非營利組織所控制。這麼做是希望在對人工智慧(AI)這樣一個有威力及潛力的科技做重要決定時,不會被商業利益所左右。

不過,根據業界分析,釀成這波人事紛爭的原因之一即在於奧特曼主張應加速 AI 發展以及擴大營利模式,和部分原有董事意見分歧。事實上,非營利組織資金來源永續本來就是一個難題,更何況是需要投入數十億美元,甚至未來還可能有更龐大資金需求的 AI 研發組織,需要大規模雲端運算算力、AI 超級電腦設備及頂尖的 AI 人才,除非有不斷的善心人士投入資金,否則如何權衡偉大理想永續營運,的確考驗著負責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執行長。

其次是,AI 積極發展與對人類未來安全的疑慮。董事會公布將奧特曼解職主因在於奧特曼沒有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中保持一貫坦承。到底哪裡沒有坦承?根據報導,奧特曼在被董事會開除之前,有多位研究人員寫給董事會一封信,警告更強大的人工智慧「Q*」已有突破發展,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發現可能威脅人類。無論傳聞是否為真?顯然沒有足夠監管而快速發展 AI 已造成多方的疑慮。

今年上半年全球科技產業著名人士聯名發出「暫停大型人工智慧實驗」的公開信,其訴求並不在於停止開發 AI,而是他們認為目前產業的 AI 競賽已經失控,就連開發者也無法預測、理解和管控其系統。因此,呼籲業界暫時退一步,別開發比 GPT-4 更高階版本的系統,以免墜入危險,例如大規模失業、偏見與歧視、道德與法律等等問題假如開發商不願意暫停,政府應該介入。這也是為何各國目前都致力於可信賴及安全忠誠的 AI 發展規範與準則,確保有適當的風險控管能力

其三是公司治理的問題。原本希望透過適當的組織設計來解決不被商業利益所左右的問題,但這樣的架構似乎也埋下公司不穩定的因子,隨時可能爆發,影響公司員工與股東的權益,而真正出資的股東,卻也無能為力。未來如何重組穩定架構,顯然還需要進一步思考與探索

總體而言,OpenAI 事件凸顯了 AI 發展複雜性,以及非營利組織與商業利益間公司治理模式設計與選擇,對於正在全力追趕 AI 發展的台灣而言,應該要以此次事件為契機,深入思考上述這些課題,以確保台灣的 AI 能夠順利發展,並進一步提升全人類的福祉













聯合報黑白集/這樣的NCC,就該下架


2023-11-28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趙少康接受專訪時表示,任何事情都是依法,辭職也沒那麼困難,但會看NCC怎麼處理。記者邱德祥/攝影


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因具有中廣董事長及政論節目主持人身分,遭綠營質疑是「政媒雙棲」。賴清德要求侯友宜「說清楚」,NCC立刻附和,說將要求趙少康和TVBS說明。NCC對賴清德的助選配合,可謂嚴絲合縫,但它憑什麼?

綠營說,趙少康有媒體人身分,被提名是「踩了黨政軍條款紅線」。但根據《廣電法》的規定,趙少康只是參選人,還沒當上公職,有什麼違法問題?且他在提名後,立即辭去政論節目主持職務,又踩了誰的紅線?好笑的是,NCC還自以為是中選會,竟敢大剌剌揚言「約談」。

如果「踩線」指的是道德約束,更滑天下之大稽。蔡政府任內,黨政軍染指媒體,已是罄竹難書。下架中天新聞,控制公廣集團人事,護航鏡電視,因彭文正討論蔡英文博士論文而停播其節目,劣跡斑斑。這樣的NCC,才該下架!

三立成為民進黨「湧言會」大本營,甚至還有「不分區立委保障名額」;近來入股中嘉,NCC從視而不見到放水,民進黨有過異議嗎?

如果趙少康踩了黨政軍條款紅線,那民進黨根本就是向「黨政軍條款扔炸彈。紅線早就不見了,媒體圈則被炸得面目全非。有嘴說別人,有臉看自己嗎?












聯合報社論/「不管陸委會」:暴露兩岸管制忍無可忍


2023-11-28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對於明年三月即將開放台灣組團赴陸觀光,交通部長王國材在立院答詢時允諾,只要旅行社能成團,就可出團,不會讓解團發生。記者胡經周/攝影


交通部月初宣布明年三月解除國人赴大陸旅遊的禁團令,但陸委會卻說那只是規畫方向,政府並未確定一定開放;再隔幾日,陸委會又說赴陸團客每日限額二千人。此言一出,立即引發業者反彈,質疑政府兩面手法。交通部長王國材在立法院答詢此事時,脫口說出「我不管陸委會怎麼樣」,以二千人為原則,但可酌予調整,不會讓旅行社「解團」的事發生。

陸委會功能調處兩岸事務,如今卻以「太上主管自居,任意對交通部下指導棋,一派蠻橫與鴨霸。王國材脫口說出「不管陸委會怎麼樣」,顯示其忍無可忍。以陸委會殭屍般一味否拒,如果各部會的兩岸事務都要聽命於它,整個政府還要不要做事?人民的問題還要不要解決?王國材的一句話,除暴露政府決策混亂部會矛盾事實,也反映蔡政府抗中情緒壓過政策理性,而台灣在兩岸議題上還有主導權嗎?

疫後解封,各國力拚觀光恢復疫前水準,唯獨兩岸團客旅遊禁令不動如山,業者生計大受影響。交通部八月即計畫開放兩岸團客,陸委會卻擅自加上每日限額,並稱要等陸方回應;唯陸方對此並無回應,業者期待也落空。十一月交通部終於宣布赴陸團遊明年解禁,業者紛紛推出行程。不料陸委會假藉國安高層虎威,說未必開放;繼而橫加限額,讓業者無所適從。

荒謬的是,陸委會上級指導員之姿干預交通部規畫,但面對業者反彈,卻推說國人都跑到國外旅遊,交通部有壓力,所以才會有限額。問題是,國人赴日旅遊多於赴陸,為何只對赴陸設限?國人去日本與日客來台相差五倍,國人去韓國和韓客來台也相差二倍,何以獨獨要求陸方對等互惠?王國材原本還為陸委會緩頰,要業者開始攬團,並說如果出團踴躍,會與陸委會討論調整。但陸委會的態度,讓業者擔心屆時無法出團,解團問題難收拾;王國材按捺不住,終於說出「我不管陸委會怎麼樣!」

然而,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早就說,這是國安高層綜合考量。因此,儘管王國材「不管陸委會」,陸委會仍稱既定政策不會變,甚至高調地說,這不是陸、交兩個部會的事,「而是更高層級決策,各部會都參與」。陸委會要交通部眼睛放亮,王國材可以不管陸委會,但他敢「不管國安高層」嗎?

陸委會組織與職掌,交通部首長也是陸委會委員,陸委會每月召開委員會議,討論事項包括跨部會大陸工作協調與聯繫,部會間還可進行工作協調。而今,蔡政府把團客開放提到國安層次,結果出現政策混亂、部會相互打臉,凸顯蔡政府決策體系脆弱,部會本位主義濃厚,協調機制形同虛設陸委會挾國安高層以令交通部,不過是這個紊亂體制下的冰山一角罷了。

兩岸禁團令遲不解除,不顧業者生計與人民旅行自由。現在為了選票壓力,才開個小門應付,蔡政府的意識形態治國完全輾壓政策理性。在兩岸關係上,蔡政府除了叫罵挑釁,已失去了政策主導權陸委會盼藉雙向解除禁團令營造融冰氣氛,但未獲陸方正面回應,豈是偶然?

面對兩岸政策困境,邱太三聲稱,「明年如果民進黨又贏了,你認為老共會開放嗎?我看我們也沒那麼樂觀。」蔡政府升高兩岸對立,賴清德卻說要進行兩岸對話交流、要與習近平吃飯喝珍奶,還說他當總統戰爭風險最低,這不是鬼打牆嗎?也許可以套用邱太三的話:賴清德當總統,你認為兩岸會和平嗎?我看我們沒那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