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美歐政策趨同 台灣面臨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大埔事件與龍科迫遷,民進黨的兩副臉孔
◆  聯合報黑白集/醫療廣告枷鎖解開之後
◆  經濟日報社論/美歐政策趨同 台灣面臨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美歐政策趨同 台灣面臨挑戰


2023-11-05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等歐盟代表在白宮出席美歐峰會。 美聯社


美歐領袖峰會10月20日在華府舉行。不意外的會議主軸在於全球安全危機議題協調,但也觸及雙邊與全球經濟秩序重建。本次峰會雖沒有里程碑式突破,但仍反映出美歐對經濟及科技秩序逐漸趨同態勢

峰會由美國總統拜登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執委會主席范德萊恩共同領銜會談。本次原定重點是處理美國前朝川普政府對歐盟課徵232條款鋼鋁製品國安稅的爭端,但發生哈瑪斯襲擊以色列而衍生的武裝動亂下,全球安全議題遂成為峰會焦點,對於鋼鋁稅解決改為後續繼續協商。

面對不安的國際局勢,美歐峰會聯合聲明譴責中東地區恐怖行動及強調人道主義外,也針對烏俄戰爭表示會持續削弱俄羅斯發動戰爭與工業國防能力,並制裁仍幫助俄羅斯獲取物品及設備的第三國行為。然而對於中東持續升級的安全危機,美歐立場並非完全一致,畢竟中東鄰近歐洲,對歐洲的安全影響更為直接。美國中東政策立場傾向以色列,是否反而會導致歐洲地區出現更多人道主義危機和難民危機,歐洲難免有所疑慮。

面對中國,美歐聲明表示有意願與中國維持「建設性與穩定」關係,以應對全球性的挑戰及探討各方具共同利益領域,基本上指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瀕絕危機應變傳染病等公共健康議題。但更有趣的,美歐指出為了維持與中國的永續經濟關係,他們將投資自己的經濟、降低關鍵領域的依賴度與脆弱性,以及保護特定的先進技術

關於經濟韌性與科技安全議題上,美歐聲明則有以下重點:決心處理扭曲貿易的非市場經濟行為、降低供應鏈脆弱度、因應科技安全與技術流出的風險、對抗經濟脅迫行為。所謂處理「非市場經濟行為」,實為這次峰會原訂目標之一,為了消除232鋼鋁稅措施爭端,拜登政府在民國一一○年(2021年)10月與歐盟達成啟動全球鋼鋁協議談判,協商非市場產能過剩及相關產業排放碳含量議題,以恢復市場導向經濟,並降低生產鋼鋁之碳含量。此談判原定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但美歐就高碳排放鋼鋁生產規範方式似乎有歧異,畢竟歐盟已先自行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但美國本身尚無全國性的碳定價機制,於是雙方決定延長協商時間,期能在國一一三年(2024年)初公布結果。

其次美歐指出的科技安全,聚焦在人工智慧(AI)及網安標準領域,特別是AI是下世代科技主戰場,美歐政策重點分歧;美國發展強調度管制,歐盟安全強調規範的重要性。對此,美歐共同發布「可信賴人工智慧及風險衡量工具路徑圖」,作為探討衡量「可信賴AI」風險管理共通標準。至於網際網絡安全,美歐也要推動政府認可的「網安標示計劃」、相關物聯網設備的技術法規要求之相互承認。

最後美歐聲明提到「經濟脅迫」議題,歐洲理事會已通過保護歐盟及成員國免受第三國經濟脅迫的法規,正在推動年底前生效。該法規定若有第三國針對歐盟成員國採取貿易或投資措施,意在影響其作出特定選擇下,則歐盟將對第三國的經濟脅迫採取適當反制措施,包括增加關稅、進出口許可證、限制外來投資及政府採購等措施。反而美國至今尚無明確的「反經濟脅迫」法律工具,但建立共同反經濟脅迫機制已是七大工業國共識下,歐盟通過立法,預期有助於美歐凝聚共識

如同過去,對於安全、經濟與科技議題,美歐是大方向一致,各題重心及主軸則未必相同。本次美歐聲明顯示,面對全球環境變數激增,雙方立場差距已縮小。預期美歐協同採取一致行動面對中國挑戰的空間更大,則對台灣協同立場的期待也會逐漸提高,國內政策應有準備。












聯合報黑白集/醫療廣告枷鎖解開之後


2023-11-05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醫療法禁止醫師刊登醫療廣告,憲法法庭認定違背言論自由,判決違憲。記者曾學仁/攝影


憲法法庭裁定醫療法禁止醫師刊登醫療廣告違憲,這項裁定可說是順應時代變遷,但也提醒衛福部以及社會大眾,醫療廣告從來都是內容問題大於是誰做的廣告;而醫療廣告的枷鎖鬆開後,醫師更應珍惜專業,切勿輕易自毀名聲。

醫師原可做醫療廣告,但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訂定的醫療法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為醫療廣告,主要是圖管理方便,一旦出包容易找人。但醫院能做廣告,醫師不能,終究不盡符合醫師與醫院、醫師與病人的關係,且違反言論自由、職業自由與平等權利。

如今廣告渠道遍及傳統媒體、網路平台,醫美等熱門分科競爭激烈,難怪此裁定一出,每月有六分之一會員受罰的美容外科醫師界直言「鬆開多年枷鎖」。諸如醫美、瘦身、防癌、保健、中醫等醫療廣告大戶,將是最大獲利者;許多健保點值被稀釋得只剩血汗醫療醫師,恐怕也很難不心動。可預期往後勢將湧現海量身披白袍者大談醫技療法與療效

因而,對衛福部來說,除注意醫療廣告是否虛偽、誇大、不實外,更需協助民眾識讀真正有用醫療資訊,不要輕易被披著專業外衣醫療商業廣告洗腦,而去做過度的「醫療消費」。

醫師更謹守醫療倫理,珍惜醫病信賴關係病人主動傳播的良好口碑,永遠比醫師自己做的廣告更具說服力











聯合報社論/大埔事件龍科迫遷,民進黨的兩副臉孔


2023-11-05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反龍潭科學園區擴建案自救會10月30日北上至行政院抗議,並舉行記者會,要求退回龍科三期擴建案。記者邱德祥/攝影


台積電宣布不進駐龍潭科技園區三期,政府強徵民地卻未罷手,反龍科三期擴建案自救會居民前往政院、監院陳情乞求撤回徵收案,卻遭冷漠以對。這種「先圈地再招商」跟大埔事件如出一轍的做法,對比民進黨在野時高喊「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如今卻完全換了張面孔,外界這才認清,把土地正義當成用過即扔免洗筷,才是民進黨的真面目

去年下半年,民進黨為挽救因林智堅論文案而陷入低迷的選情,先是傳出台積電最先進的一奈米廠將進駐龍科,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接棒林智堅參選的民進黨桃園市長候選人鄭運鵬連忙邀功,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更是率官員大動作視察龍科宣布啟動龍科三期擴建計畫即將展開土地徵收綠營上下利用台積電利多大發選舉紅利

問題是,龍科三期預計徵收一百六十公頃的土地中,高達百分之八十七私有農林地,居民卻直到今年七月底竹科管理局舉辦公聽會,才赫然得知將被迫失去家園,完全是黑箱作業。而該局所提出的「龍潭科學園區擴建案」資料,一個將徵收上百公頃私有土地、造成三,七九五人迫遷的正式文件,也僅有四十頁,其中徵收土地清冊高達卅一頁真正文字僅五、六頁。至於徵收如此大片私有地的公益性與必要性何在,卻含糊其辭,更未出現「台積電」三個字。

最離譜的是,綠營敲鑼打鼓宣稱台積電即將進駐,不僅畫好徵收範圍、連土地清冊都已造好,但需用土地機關竹科管理局卻連最基本的「興辦事業計畫」都尚未提出,也難怪會被學者批評是公然搶劫

蘇貞昌等人卻只一再宣稱台積電進駐後會創造多少產值與工作機會,卻絲毫不提有多少人的世代記憶將因此被連根拔除。綠營先是收割一波選舉紅利,卻因粗暴圈地加上黑箱作業,引發居民強烈反彈,導致「被進駐」的台積電不願背上搶地惡名宣布退出,綠營再趁機甩鍋給桃園市長張善政,蘇貞昌更大酸「選對人很重要」,卻完全迴避自身惡行

問題是,這種先徵地再招商的做法完全複製了昔日的大埔事件,當年蔡英文、賴清德及蘇貞昌都強力抨擊中央執政的馬政府,高喊土地正義,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更是在拜訪大埔四戶時表示土地徵收必須符合絕對公益與必要。民進黨還因此吸納了當時公民運動能量,進而接連在民國一○三年、一五年(二○一四年及二○一六年)兩次選舉取得勝利,可說是大埔事件最大贏家

然而,當年被綠營強烈抨擊、提案修改的區段徵收惡法,在民進黨完全執政後,不僅修法一事跟著隨風而逝各種浮濫、不合徵收要件土地徵收在各地不斷上演,皆一再印證民進黨在野和執政完全是兩副臉孔

不僅政院對於反龍科擴建自救會訴求充耳不聞,當走投無路的居民向監委高涌誠等人陳情時,高涌誠卻稱,監委因職權限制,須在居民繼續抗爭,並有「真正損害發生」或「鄰近損害發生」後才可介入。但這說法完全是托詞,從完全被蒙在鼓裡的居民就可得知,從行政院以降到竹科管理局等單位在行政程序上有多麼粗暴,監委當然可就當初畫定徵收流程有無疑義進行調查,難道非得有居民被迫遷甚至走上絕路,監委才能介入?

說穿了,監委只是看顏色辦事,如此政治不正確的案子,就找個理由搪塞,這幾年監委選擇性的「辦藍不辦綠」,大家看得還不夠多嗎?只是,這樣的監察院,誰來監督?這樣的蔡政府,誰來制衡?又有誰給民眾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