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9038/web/◆ 聯合報社論/自外於採購法,中央畜產會已成黑箱怪獸
◆ 聯合報黑白集/誰鬆了一口氣?
◆ 經濟日報社論/協助產業升級 突破經濟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協助產業升級 突破經濟困境
2023-10-17 04:22 經濟日報/ 社論
今年台灣經濟雖然在第2季成長1.36%,走出第1季的負成長的陰影;但是今年上半年台灣經濟仍負成長0.98%,是東亞唯一出現衰退的國家。路透
今年台灣經濟雖然在第2季成長1.36%,走出第1季的負成長的陰影;但是今年上半年台灣經濟仍負成長0.98%,是東亞唯一出現衰退的國家。
今年下半年台灣經濟雖然可由谷底攀升,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1.61%,卻是蔡政府上任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主計總處評估要到明年經濟才會好轉,成長率為3.32%,仍居於世界後段班。
台灣經濟低迷,主要是受到全球升息抑制最終需求成長,影響出口動能;加上台灣最主要出口市場中國大陸通貨緊縮下需求疲弱,進一步衝擊台灣出口。出口不振也使台灣民間投資低落,不良循環下使台灣經濟持續下滑。
在全球通膨壓力趨緩,升息走向尾聲,需求回升下,台灣經濟也可望回溫。台灣是小型經濟體,不可能不受全球景氣波動影響。但未來應由改善台灣經濟體質的角度,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才能擺脫目前在景氣循環時出現「衰退快且幅度大,回升慢且幅度小」的情況。
台灣人均GDP已突破3萬美元,進入高所得及先進國家行列。與高所得國家相比,台灣製造業占GDP比重不但最高,而且還在上升。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台灣製造業占GDP比重達34.17%,較民國一○五年(2016年)上升了將近2個百分點。製造業的強勁表現是台灣人均GDP跨過3萬美元的重要關鍵。台灣製造業主要是憑藉技術升級,特別是資訊電子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主要環節中取得領先優勢;所以即使沒有品牌支撐,表現仍然非常突出。
未來製造業帶動的成長模式仍會持續,但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如何維持既有優勢,將會面臨更大挑戰。政府必須挹注更多資源協助產業升級,然而目前政策思維主要是由投資面協助產業升級,鼓勵投資仍優於鼓勵升級,未能充分發揮成效。另外資源也錯置,例如在前瞻基礎建設大量投入下,仍然無法解決台灣缺水、缺電及土地不足的瓶頸。
未來產業政策需以促進升級為主軸,應更重視鼓勵研發投資,而非只是追逐設備投資的增加,惟有軟、硬體並重才能因應全球產業的競爭。
另外也需要解決台灣產業「K字型」兩極化成長模式。今年上半年台灣製造業表現不佳,資訊電子業卻逆勢成長,其他產業則大幅衰退;特別是傳統產業,衰退幅度更加明顯,亟需政府協助。不過台灣目前協助產業方案,仍偏向大型企業,並以選擇贏家為主;未來必須提供中小企業居多,屬於弱勢的傳統產業更多支持。
服務業的發展也必須關注,近年來由於服務業成長相對趨緩;加上製造業中資訊電子產業的快速成長,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反而有下降趨勢。
今年上半年台灣經濟衰退,但服務業卻維持成長。主要是因為疫情消散下,民間爆發性消費所帶動,短期對經濟當然有助益;但一旦恢復常態,不但成長難以為繼,對改善服務業體質助益也有限。
台灣服務業約占 GDP 六成,但企業規模普遍不大,也較缺乏全球知名品牌企業;近年來服務業雖有成長,但國際競爭力仍不足。服務業貿易出口表現亦不佳,較難創造高薪的就業機會,此也是台灣薪資水準長期偏低的主要原因。
歷任政府均有不少服務業發展藍圖或方案,但由於服務業涵蓋範圍廣且難以整合,所以成效有限。應通盤檢視評估各項政策利弊,並藉目前政府組改機會,進一步統一事權,才能精進服務業發展。
近年來全球環境劇變,產業面臨更多挑戰;各國政府不再放任自由經濟,更積極介入產業發展。產業政策特點是不以短期救急為主,而以建立長期優勢為目標,並且更重視國際結盟。台灣也應順應調整,才能在產業升級重組的趨勢下取得成效。
聯合報黑白集/誰鬆了一口氣?
2023-10-17 03:20 聯合報/ 黑白集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執行長金溥聰(右圖)15日呼籲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左圖),如果對藍白合方案不滿意,雙方應試著消除歧見。記者侯永全、許正宏/攝影
國民黨和民眾黨共推候選人,到底要用「全民調」或「開放式民主初選」,演成隔空叫陣和惡言相向。推遲第二次會談,「藍白合」前景似乎有些黯淡,很多民眾看得無奈又氣憤。與此同時,當然也有人感到鬆了一口氣。
首先,最感鬆一口氣的,是民進黨和賴清德。在野陣營分裂,讓賴清德穩居領先;而藍白合作現曙光,會談達成若干共識,賴清德和綠營上下想必都捏了把冷汗。藍白合若無法持續,等於送一份大禮給綠營,此後賴清德躺著選就行。
其次,眾多長期「唱衰」不看好藍白合的名嘴及政論家,必然也會頓感鬆了口氣。原因是,若藍白合順暢,即意味他們的預言失準。此外,把昔日黨內恩怨和自身利益看得比國家與政黨重要的藍營失意政客,乃至認為「打垮國民黨」比「下架民進黨」重要的白營主戰派,當然也都會感到開心。
再來,還有爭取國民黨提名不成隨即翻桌、自行連署參選的郭台銘。郭台銘參選,打著「促成在野整合」的訴求;一旦藍白整合成功,他的參選正當性消失,即難以為繼。藍白不合,是他所樂見。
藍白會後,兩黨各持己見,互相指責,大逞口舌之能。如若藍白合破局,除兩黨吞下敗選苦果,就是讓眾多「鬆了一口氣」的人額手稱慶。藍白兩黨,真要完美示範何謂「親痛仇快」嗎?
聯合報社論/自外於採購法,中央畜產會已成黑箱怪獸
2023-10-17 03:21 聯合報/ 社論
食藥署查獲桃園新興冷凍食品進口美國豬肉混製加拿大豬肉成火鍋肉片,引發外界質疑美豬洗產地後混入市場販售。為降低消費者疑慮,各大通路賣場幾乎找不到進口豬肉,販售的豬肉也都明確標示「台灣豬」字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進口蛋爭議延燒多時,最近又接連爆發中央畜產會花三億元補助「進口豬肉」,卻導致不肖業者將美豬「偽標」洗產地問題;畜產會的擅自作為,引發農民及消費者不滿。立委近日更揭露,畜產會從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以來五次採購冷凍蛋液均未公開招標,已違反政府採購法。農業部則辯稱,畜產會以法人「自有資金」採購,不適用採購法。上千人的畜產會,每年高達九成以上收入靠政府補助,如今竟自創「自有資金」巧門規避採購法,顯示它已成為一頭失控的黑箱巨獸。
進口蛋風波爆發後,農業部與負責執行專案的畜產會成了風暴核心,但扮演關鍵角色的畜產會卻始終神隱,全由農業部抵擋砲火。時任董事長的林聰賢,直到下台都未曾露面。畜產會是農業部所屬財團法人,卻表現得像農業部的上級機關。
農業部與畜產會間權責不符的扭曲關係,在進口蛋、豬事件中暴露無遺,照見了體制的畸形。畜產會是在民國八十九年(二○○○年)依《畜牧法》由農委會捐助成立,初成立時僅四十二人,如今竟膨脹至上千人的肥大組織,比起畜牧司還龐大數十倍。畜產會董事長也淪為政治酬庸,多由退任農委會主委擔任;如此一來,農業部如何監督?
畜牧業產值龐大、業務龐雜,但畜牧司僅負責政策制定,執行上則長期委託畜產會執行相關業務。畜產會每年接受政府七億至十幾億不等的補助,立委吳怡玎更從預算書發現,畜產會高達九十二%收入來自政府。這次畜產會辦理專案進口雞蛋,是向來自農漁民存款的農業金庫貸款十五億元,其中五成擔保由農業信用保證基金保證,這些則是納稅人的稅金。簡言之,畜產會等於用農漁民存款和納稅錢執行虧錢專案,不僅涉及圖利特定廠商,更因執行失當引發食安風暴。
癥結在,畜產會一手接受農業部補助,另一手執行各項畜禽產品的專案進口,卻不依《採購法》辦理,而是自挑廠商,自訂規則,胡亂補貼。農業部辯稱,畜產會是「法人」運用自有資金購買財物,因此不適用採購法;但此一說法完全禁不起檢驗。原因是,畜產會是公法人,其財務結構不是來自政府補助就是借貸,就算有盈餘也是靠公帑補助而來,這算什麼「自有資金」?依農業部的邏輯,若各部會皆可另設法人組織,將所有採購案交由法人執行,迴避公開招標的規定,審計單位能接受嗎?那樣的話,政府採購法也可以廢了吧!
正因畜產會長期接受政府補助卻又不受監督,使它成了化外之地。除了雞蛋與蛋液進口,畜產會更在六月宣布獎勵業者進口豬肉,每公斤提供六元補助,補助卻回溯至五月一日有效,讓許多在發布日期前進口豬肉的業者也獲益。試問:若無政商關係,貿易商能未卜先知搶進豬肉嗎?在遭質疑「內線交易」後,農業部見事態嚴重,隨即改口要求畜產會將獎勵時間依六日公告日起算。但若非立委踢爆,畜產會多少圖利業者的貓膩也就得逞了?
除採購黑幕重重,畜產會本身的績效也備受批評。審計部近日報告就指出,畜產會四項委辦補助措施進度落後,包括:沼氣再利用率偏低、蛋品產製銷冷鏈未達標、屠宰分切冷凍廠進度停滯、傳統豬肉攤及運輸車導入溫控設備不如預期等。對此,農業部都視而未見吧?
當初打著「調節產銷」大旗及預警功能的畜產會,如今卻搖身變成畜禽產品的超級進口商,用補助來擾亂市場。更糟糕的是,還被餵養成一隻誰也監督不了的超級黑箱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