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台灣創生大陸獲獎 綠營阻擋沒有道理
◆ 【專家之眼】韓國怎麼了?老子的解方:無知無欲
◆ 【專家之眼】南投遭逢巨災 陳建仁還能玩弄政治?
【專家之眼】台灣創生大陸獲獎 綠營阻擋沒有道理
2023-08-08 07:3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中國大陸福建省「海峽鄉建鄉創」活動透過小鎮文創公司為窗口,聯繫及邀請台灣地方團隊「交流」,圖為小鎮文創公司負責人何培鈞。本報資料照
前日國發會恐嚇在大陸獲獎的台灣地方創生團體,要繼續參加未來就不予獎助。讓人不解的是,蔡政府不是一直說:鼓勵兩岸人民正常往來與健康有序交流嗎?如果僅因隱含政治前提就不參加,台灣大部分往來兩岸公司團體,不論是否有拿補助、綠營政客財團多有類似情況,蔡政府能全擋嗎?而政府藉口統戰製造恐懼的奧步,再搞下去,兩岸間善的循環終會消失,孳生的是誤解仇恨,這對台灣不會比較有利。
台灣地方創生團體勃興,可追溯自李總統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時期。當時政府用意為何?團體與學者拿政府補助,政治上幫助了誰?又真為地方創造多少經濟效益?對研究台灣地方與學閥政治的人來說,是有意思的題目。而難得有團體不靠政府,走出去比賽、獲獎,甚至有潛力實踐更多創意、讓世界看到,大家應該要樂觀其成才是。
然而,國發會卻在扼殺這些可能。新聞稿稱:中國福建省推動「海峽鄉建鄉創」活動,獲獎名單出現台灣地方創生相關團體,並對台灣基層進行統戰活動。經比對獲獎名單後,確有少數團隊為政府所補助支持,該會已聯繫告知立場,將持續追蹤後續發展外,並稱,未來政府所補助支持之地方創生團隊凡參與中國統戰活動,將依相關規定,重新檢討其獲得該會獎/補助的資格。
蔡政府等於告訴獲獎團體:快放棄獎項,否則以後就別想拿台灣補助。離奇之處還在於,只要政府認定中共對某團體統戰,該團體就可能失去獎助資格。行政恣意可以玩到如此地步,這居然是受外媒肯定的民主政府。
經政府恐嚇後,一些獲獎團體大概要放棄資格了。這其實是相當可惜的事。活動也鼓勵團體去大陸鄉下創生,通常做此者,以年輕人為主。有些鄉下地方生活條件不比台灣,年輕人還願意去做,雙方因合作產生的理解信任,其中不言可喻的善意,相信大陸人民會看在眼裡。
類似的雙方鄉建鄉創合作交流實踐,早已行之有年,也才剛獲得包括世界銀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亞洲開發銀行等單位評為最佳全球減貧案例。台灣年輕人去解決人類貧窮問題,如能成為世界其他地區模範,這是宏大事業。但蔡政府卻橫加阻攔。
外界應好奇:一、為何台人地方創生經驗獲獎,是「對台灣基層進行統戰活動」,而不是反統戰、對大陸民心展示軟實力?二、有人比之宮廟,說地方創生工作者,幾乎都是地方上更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中共收買這些人,等於從台灣基層開始進行控制。這可以問政客:為何下鄉多去宮廟,而不是去創生基地拜碼頭?三、反對者稱台灣文化主體性的案子不可申報,但每個地方創生案子,都在反映當地文化的主體性。辦活動終究是為了地方創生,而非展示政治立場,應該檢討的是搞錯存在價值的所謂地方創生團體。
兩岸交流合作已有多年,喊被收買影響者應提供實證;至於綠營口中兩岸正常往來與健康有序交流,如果是指不設前提,過去「中國鵬」傳言,與現在大陸經商的綠色財團,蔡政府要不要查一下?綠營完全執政以來,沒有通不過的法,如果現行法規足夠因應中共統戰,國發會又憑什麼阻止兩岸交流?
讓人不平的是,國發會還提及,初步研判該活動未涉及中國提供的補助資金。這恐怕是該會沒立即檢討獲獎隊伍拿到獎助資格原因。但同時拿兩岸錢的團體不少,例如台積電。只是民國一一O年(2021年)經濟部投審會還是通過了南京廠擴產計畫。現在為難地方團體,是柿子挑軟的吃吧。
蔡政府動輒用配合統戰的政治語言指控他人,是為選舉散播恐懼仇恨;也假定人民只要參與活動,就會失去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效忠,但那是綠營製造的口號。中華民國認同者共享中國記憶,不代表認同中共。執政黨汙衊異己,才是在分裂內部。而在蔡政府眼中,中共除了武嚇之外,沒有行為不是統戰,最後只能阻絕所有兩岸往來了。這是人民要的結果嗎?
令人遺憾的是,社會坐視蔡政府恣意而為。明明有不少人從事兩岸交流活動、瞭解情況,但卻「聰明地」只想悶聲發財,渾然不覺這樣下去,對兩岸社會心理造成的影響,會讓支持兩岸交流的力量越來越萎縮,過去累積的利益,恐怕失去之日,就在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