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日本大轉身:正常國家?印太副警長?\星期透視/北京實力 台灣大選參選人的考驗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不接受性別框架就不算女性嗎
◆  醫預法是醫糾及病安藥方?
◆  技職教育被看見 就是好事
◆  星期透視/北京實力 台灣大選參選人的考驗
◆  名家縱論/日本大轉身:正常國家?印太副警長?
◆  老屋再利用 用空屋救高房價
◆  國土規畫 盼一條平安回家路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日本大轉身:正常國家?印太副警長?


2023-08-06 04:15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
美國正在考慮在日本部署新的軍事力量,以更有效協調與日本自衛隊的行動。示意圖,路透資料照


日本要走向正常國家?要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副警長?如果了解岸田政府在烏克蘭戰爭後對日本安全政策的大幅改變,很難不有類似認知與感受,日本開始展現正常軍事大國的防衛態勢,更重要的是美日安保進入戰略抗中聯盟體制!

二戰後日本安全政策的最重大轉變是岸田政府去年十二月通過的安保三文件:《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與《防衛力整備計畫》,標誌著三大改變:首先,將中國定位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第二,要求自衛隊應有「反擊敵方基地的能力」。第三,「大幅提升國防開支」,軍事預算五年內成長近兩倍。

安保三文件大幅轉變日本安全政策,三項層面的戰略意涵分別是:威脅認定、戰略威懾、預算倍增。七月底的二○二三年版「防衛白皮書」就針對這三層面作更明確與具體的論述。

首先,在威脅認定方面,將中國軍事升級為對日本「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白皮書將中、俄和北韓並列,指控三國造成「二戰結束以來最嚴峻、最複雜的安全環境」,稱中方大幅增加國防經費、加快軍力發展,在東海、南海要「單方面改變現狀」。

威脅認定在國家安全戰略中是關鍵環節,認定指控中國軍事動向是日本的最大戰略挑戰,當然是在中美戰略對抗下配合美國,提升美日安保為戰略抗中聯盟;換言之,日本在美國印太戰略中角色從後勤班長變為副警長。

第二,在戰略威懾方面,白皮書載明將「建構防區外防衛與反擊能力」,也就是提升戰機或飛彈反擊他國基地的能力。白皮書以烏克蘭遭受俄國攻擊為例,認定主要原因在「威懾力不足」,因此稱日本首次決定擁有、允許攻擊敵方飛彈發射基地等的反擊能力。

在反擊飛彈的部署上,日本今年初已向美國採購四百枚戰斧巡弋飛彈配備於海上自衛隊神盾艦上,預計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前完成改裝作業。同時,防衛省正開發射程兩到三千公里的長程飛彈,並計畫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代部署。

第三,在預算倍增方面,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之前,國防經費將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二,為此日本將在未來五年追加投入高達四十三點五兆日圓資金,謀求「根本性地增強防衛力量」。

突然五年倍增的預算如同暴發戶,但還是縝密規畫在七個重點領域的未來五年支出,例如在導彈方面猛增到五兆日圓、跨領域作戰能力增長到八兆日圓、武器裝備達九兆日圓、強化軍事設施四兆日圓、採購彈藥兩兆日圓等。

雖然日本內部很久不談正常國家了,但俄烏戰爭讓德、日兩個二次大戰戰敗國都走出軍事限制,都倍增國防預算,都開始大幅發展軍備,改變安全戰略。日本更在軍事演習、兵力部署、裝備建設等方面大幅增加,特別加快在西南諸島的彈藥庫和基地建設,並與美軍不斷拓展演訓項目。

白皮書雖然也有關切台海情勢,但如果認為日本安全政策轉變後將因「台灣有事、日本有事」而會軍事介入台海衝突,那就過於自我陶醉的單戀認定了!華爾街日報上月報導,華府曾提出日本自衛隊在「台灣有事」時的角色,例如在台海搜尋中共潛艦等,但未獲得日本任何具體承諾。

日本這次大舉提升軍事預算與軍備雖仍強調專守防衛,然而,指控威脅與強化軍備本身不也是一種威脅訊號?尤其近兩年,美英澳簽署 AUKUS 軍事聯盟,美韓的華盛頓宣言形成「核同盟」,以及即將在華盛頓大衛營舉行的美日韓三邊高峰會,是否又會組成新的東北亞聯盟關係?這些看在相關國家眼中也是嚴重的安全威脅,由此可知,「相互威懾」與「軍備競賽」將成為亞洲安全環境的主軸!












星期透視/北京實力 台灣大選參選人的考驗


2023-08-06 04:15  聯合報/ 周陽山(作者為民主基金會學術顧問)
2023年第五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為傑佛瑞.薩克斯(左起)、法治獎得主為雪柔.頌德絲、漢學獎得主為潔西卡.羅森、生技醫藥獎得主為卡塔林.卡里科、德魯.魏斯曼與彼得.庫利斯三位。記者蘇健忠/攝影


世界著名的經濟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近日訪台,接受唐獎的永續發展獎。他對媒體表示,台灣的發展經驗十分成功,對全球做出了具體貢獻。但目前卻處於極為脆弱危險的情況。「台灣要盡一切力量降溫抗拒所有挑釁的行動,與對岸進行更多對話」。他也指出,俄烏戰爭其實是美俄的代理人戰爭,「輸家是夾在中間的烏克蘭」!

的確,如何避免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並與對岸進行更多的交流對話,以緩和衝突,正是對明年大選主要參選人的最大考驗。這也是未來幾個月裡選民必須擦亮眼睛去檢視的「參選人實力」。絕不能讓台灣成為最大的輸家!

但是,為什麼到目前為止,主要政黨的參選人卻亟於去美國和日本訪問表忠呢?他們到底是去溝通,表達強烈反戰的台灣民意,還是向美丶日交心,願意幫他們打一場符應大國利益的代理人戰爭?

所有的選民都應該質問:究竟這些參選人有沒有與對岸直接溝通的意願和實力?如果他們只願表態效忠於美丶日,卻不能,也不敢與大陸開誠布公的對話,這樣的參選人有可能為台海危機降溫,並且拒絕美、日的要脅和指令?

如果這些人只會選擇「美國第一」或「日本第一」,我們到底選他們出來做什麼?是選出美國特首或日本總督?還是變成西方軍事工業集團的代理人?

選民應清楚的了解,所謂「台灣第一」,就是和平、富裕與幸福,而不是選擇成為大國的卒子,讓台灣淪為戰場;並且在最後關鍵時刻,眼睜睜的看著統治集團成員逃難而去!這是越南戰爭丶阿富汗戰爭留下的血淋淋教訓,這不會是台灣人的選擇。

基於此,在未來幾個月裡,我們有責任要求主要的參選人必須展現他們的「北京實力」,展現出他們與大陸領導階層對話、溝通的具體能力。不管他們是動用關係還是主動請纓,都應該清楚的反映台澎金馬老百姓的心聲,「請大家放心,只要選我,我一定不會成為美、日代理人,也不會變成軍工集團掮客。我有足夠能力化解台海危機,成為台灣最佳代言人」。

現在,我們看到美國政府的高官一個個親訪北京,直接與大陸領導階層對話,表達溝通的善意。從布林肯到葉倫,再到柯瑞,最後連高齡百歲的季辛吉都親自出馬了,這就是他們展現出來的「北京實力」。

我們應該問侯友宜丶柯文哲和賴清德,你們也做得到嗎?你們可以清楚的表達「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台海不要有戰爭」的台灣人心聲嗎?你們為什麼怕,為什麼不趕快去做?難道是心虛,還是迫於壓力,根本沒有能力做?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他們怕一部分選民不高興,認為會出賣台灣的利益。但是美國高官去北京,難道就不會出賣台灣嗎?我們寧願相信美國人,卻不相信自己的領導人,這是殖民心態,也是參選人無能、缺乏信任的反映。

這是台灣面臨的困境。但只有突破這樣的困境,參選人才會成為真正受尊重的領袖!














老屋再利用 用空屋救高房價


2023-08-06 04:15  聯合報/ 劉彥良/自由業(嘉縣中埔)
有網友好奇父母那年代生活較苦也賺得少,為何還能買得起房子車子,反觀現在年輕人不吃不喝還是買不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吃不喝九年才買得起房?吃喝是必需,住房亦是,倘若要吃喝,這輩子還奢談住得起房嗎?

不論買房、租房,在台灣社會已經失衡,擁有自住房的人愈有錢,投機客、包租公婆的房產愈滾愈多,老百姓愈來愈買(租)不起房,政府是裝看不見,還是寧可站在弱勢的對立面?

以筆者居住的鄉下而言,許多老房子因為後輩搬離棄置,房子最怕沒人住,沒了「生氣」,自然壞得快;部分投機的屋主,反正空屋也是閒著,藉由房仲牽線,普通三合院隨便開價動輒上千萬,反正願者上鉤,久了未出售,老屋壽終正寢,接著開始炒地皮。

這些年走在鄉間,隨處可見荒廢老屋,有些不知是好幾代人的持分,又或舉家搬往山下或市區,任由房屋傾倒;對於許多望屋興嘆者,這些都相當可惜,假使不住,可以少量租金或無償供需者使用,房子有人住較不容易壞,也許還能讓房地產稍微降溫。

房子本來就是給人住的,空屋是最下策,台灣極高的空屋率及囤房率,造就年輕人買不起房,懇請政府正視老屋再利用的議題,才是公平正義救台灣之良策。












不接受性別框架就不算女性嗎


2023-08-06 06:54  聯合報/ 顧燕翎/女性主義起點站網站站長(新竹市)


最近報名參加一個有關心理健康和性別暴力座談會,填寫個人資料時性別欄一共有三個選項:順性別女性、順性別男性和其他,(順性別指生理與心理性別一致者,與跨性別意義相反)我選擇了其他。沒錯,我是女性,但不是順性別,我從事婦女運動半世紀,不就是為了打破性別框架不接受性別框架就不算女性嗎?

女性主義反對陽剛陰柔、男主女從的性別角色二分法,因為這樣的區隔過於簡單粗暴。婦運的目標之一是希望讓所有的男人丶女人都有更自由寬廣的人生選項。那麼將女人(或男人)一分為二,不是跨性別者就是順性別,則是形成了另一種二元化,同樣有其盲點。

在實務上,以傳統的性別框架而言,某些跨性別者是框架的忠實擁護者,有些跨女表現得比一般女人更遵從傳統文化對女性的想像,也衷心希望被接納為真正的女性。而眾多非跨女卻未必願意接受這個框架,不斷想要突破或者顛覆它,不然兩百年來全世界為何一波接一波婦運前仆後繼?從事和支持婦運的絕大多數是女性,也有少數男性,都無法稱之為性別的順從者。從這個角度來看,跨女才是順女,非跨女未必順,那麼跨順二分並不具有實質意義,也無必要成為個人身分的重要選項。

當性別的兩個主要選項是順性別男性和順性別女性時,實際上仍是延續了二元化的男女分類,甚且更進一步限縮了個別男女的獨特性和自主性,更窄化了性別空間。在這樣的分類中,所有男性或女性都被分配到某一特定的丶看似自覺的框架之下,然而這框架卻未經公共討論和定義,並沒有建立共識,最多只是模糊丶主觀和高度不確定的概念,不但不具有統計上的可行性,也造成個人不知所從而以負面表列填寫「其他」,如非順非跨,我相信當今大部分的獨立女性都是屬於這類。

順性別(cisgender)是部分跨性者為避免被邊緣化而創造出的一種相對類別,將性別分為跨丶順二類,看似公平,卻遺漏了這兩個群體之外更廣大多元的可能類型。而對於某些跨女而言,跨只是一個突破障礙的過程,目標是成為另一個性別,她們想要的身分既非順女,亦非跨女,而是女性。

這樣看來,以性別的定義而言,我們似應更為延展女性的包容性,而非將之切割。













醫預法是醫糾及病安藥方?


2023-08-06 06:54  聯合報/ 廖建瑜/台灣高等法院法官(台北市)
醫療爭議事件,讓醫病雙方飽受折磨,醫預法將於明年元旦上路,盼促進醫病雙方關係。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關於醫療糾紛要如何處理,早從九十六年立委賴清德提出主張效法北歐無過失補償制度,讓當事人獲得迅速合理救濟,以改善醫病關係,並強調醫療除錯重要性避免再度發生。立法院事隔多年後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簡稱醫預法),並將於明年元旦上路,究竟對於醫糾現況及病安提升提出什麼藥方?

首先,醫預法並未採取「賴委員」所主張無過失補償制度,而是將重點擺在醫療爭議之強制調解規範上,不管提起民、刑事訴訟都要先進行調解,在民事案件上強制調解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刑事案件中則比較有爭議,特別針對非告訴乃論之醫療過失致死案件,縱使調解成立後仍必須進行後續刑事訴訟程序,引起調解實益何在及增加行使訴訟權負擔之爭議?

再者,以往醫糾調解由於醫療知識不對等,病人想了解真相只能靠無須支出訴訟費用之刑事程序來獲取相關資訊,醫預法提供醫療專業諮詢及醫療爭議評析二個管道,可以讓醫療專家先針對本案疑點表示意見,讓調解不再是「盲調」,但可惜是前者須自費六千元,且可以問幾題、對於回覆之醫事專業意見可否再補問,子法欠缺規範;後者雖不用花錢,但評析意見書只能提供給調解會,委由調解委員向當事人解說,不能直接交給當事人,顯然是怕當事人在日後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然醫預法早已明定評析意見除非經當事人同意,否則無證據能力,因此評析意見內容不得對當事人公開,實有待商榷。

此外,醫預法所進行之調解,於調解不成立時明文規定,自證明書送達之翌日起六個月內起訴或告訴者,視為自申請調解時,已經起訴或告訴,避免藉由調解進行時間之延宕,導致民事請求權時效消滅或刑事不得告訴,則屬有利病人端之規定。

醫預法關於病人安全部分,就醫療事故定義成病人接受醫事機構之醫事服務,發生「可避免」之重大傷害或死亡結果,原本是為無過失補償制度限定賠償範圍之故,沿用該定義結果導致所謂「可避免」是由誰來判斷,只要是不可避免之結果,則所謂醫院的關懷小組就不用出動,也無須進行後續原因分析、改善方案或通報。反之,若關懷小組開始進行說明溝通,是否即自認此一醫療不幸結果是可以避免的,有人應該要負責,如此有悖於人性之規定是否有助醫界自我偵錯,實值存疑。再者,關於藥害救濟法、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或傳染病防治法、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等無過失補償,若因醫院未主動告知病人,致請求權逾於消滅時效時,是否可以轉向醫院求償,有待法院實務發展。

醫預法當初因無過失補償之經費來源,是由國家、健保、醫院或醫師支出,無法得出共識,原本若能從國家稅收超徵部分作為補償基金來源,作為醫護人員與全體大眾共度疫情的福利,是具有社會補償正當性,可惜一年預算預估最低僅須廿億元之需求未被採納,最終僅端出強制調解及醫療事故關懷與通報等小菜,作為醫預法的內容;而調解是否能避免醫療之訟累,醫療事故之通報能否有助病安提升,均有待正式實施後之考驗。













技職教育被看見 就是好事


2023-08-06 04:15  聯合報/ 李枝桃/仰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南投市)


看到昨天聯合報整版討論技職教育問題,有提議成立黑手大學﹑有業者建議師徒制,不論是哪種看法或哪個單位願意投入,我都覺得技職教育被看見是件好事,衷心希望這不僅僅只是某一天或某一版面被大肆討論的議題!

日前遇到一位合作學校的林校長,他說起學校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孩子,有過動症傾向,在教室坐不住,卻在我們扶助的假日技藝班動手做的課程中找到目標;過去常惹事讓母親傷心的他,也因學習技藝改變了行為,更因努力學習且在全縣技藝競賽中獲獎,而獲得保送高職電機科。家境清寒的他利用假期在遊樂園區打工,可能因擁有國家技術士丙級證照,受到老闆特別青睞,後來他更努力取得乙級證照。

林校長問起我當初推動技職教育的起心動念,我說是因為始終相信每個人都有其擅場,而教育本該因材施教﹑本該讓每個孩子發揮其所長,但因社會主流價值是升學,導致許多成績不佳或是高關懷的孩子無法被看見,間接導致他們放棄自己;與其讓他們無所事事,不如和各國中學校合作開設各種職群的技職教育,並以習得專業技術為目標,除了可讓孩子找回自信,也可為國家社會培植專業技術人才。

另外對家境清寒卻有上進心的高職學生,我們也展開育才計畫,培植他們追求更高專業技術,能通過國家技術士乙級證照考試,往後再協助他人以達到善的循環。

執行過程中有人提出,國中生學水電或冷氣配管之類的太早了吧?也有人認為這種課程學生怎會想學?或是訓練出來的人才,將來也未必會從事這個工作等問題,我都笑著說,勞動部訂定國家技術士丙級證照考照年齡是十五歲,可見這是被認定可學習的年紀;另外我也分享曾看到某校水電班有名女孩,腰掛工具袋,嫻熟的操作器械。她的爸媽不喜歡她學機電,但她笑著說「我除了喜歡,最重要的是覺得將來好找工作,就算將來不會從事這個工作,最起碼我遇到水電問題可以不求人」。

這句自信的「可以不求人」讓我印象深刻,這樣認真且樂在學習的女孩,經過關關競賽,最終在勞動部舉辦的全國青少年組技藝競賽中獲得總冠軍。只要我們提供機會給孩子,不論男女、不論年紀,都可以習得一技之長,證明自我能力。

至於有多少人會繼續從事所學的技藝?我一點也不以為意,因我們從第一年開始扶助南投縣十二所國、高中職推動技職教育起,到現在僅僅四年,已拓展至九縣市七十四所學校,從第一年只有二百多名學生,到現在一年有一千七百多名同學加入,且每年有超過六成的孩子取得國家技術士證照,我相信長此以往,每年栽培數千人中即使只有一成的孩子以之為正職,這些專業技職人才都將為台灣社會帶來助力,「長久做下去,就會看見影響力」。

希望有一天不論是孩子或是家長都可以驕傲的說:「我(我的孩子)是專業的水電技術人士」,而非自卑的說是水電工!林校長說在我眼中看到希望,我說是在孩子的表現中看到未來的希望,還有在愈來愈多學校願意和我們一起努力下,讓我們信心倍增。














國土規畫 盼一條平安回家路


2023-08-06 04:15  聯合報/ 劉松柏/教(南投市)
卡努颱風遠離警報解除,強降雨重創嘉義縣阿里山鄉,路斷坍方。圖/讀者提供


今夏迄今,台灣已先後經歷了杜蘇芮以及卡努颱風的襲擾,造成各地多處災情,尤其是南投縣仁愛鄉的道路更是柔腸寸斷,寸步難行,給當地居民造成極大的不便,個人亦曾在仁愛鄉服務,對此格外有感。

其實,目前全球面臨極端氣候,政府相關計畫應優先投注在基礎建設上,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以此次仁愛鄉為例,相關道路如投八十九線、八十五線歷年來幾乎都是逢雨必坍,投八十九線更被戲稱為全國最爛公路,由於該地地形本來就較為崎嶇,沿路土石、樹木可能因強風、地震、大雨而崩落,造成沿途居民相當的危害。

根據相關資料,台灣山區許多地方有地層滑動危機,此次廬山部落同樣遭受土石流侵襲,但沿途道路如要拓寬或是改建,又會受限於環評而無法進行,只能在現有路基上持續修補,於是年復一年,修了又坍,坍了再修。

台灣由於地形特徵,或許今年是山區爆發土石流,下一次就是沿海鄉村遭受海嘯災害,因此必須從整體國土規畫的角度重新檢視防災政策。遷村必須考慮到居民對土地的情感,以及後續的謀生問題。以這次南投的強降雨為例,遭受土石流危害的地區近年並未有濫墾濫建事宜,主因仍以土壤無法負荷強降雨所導致。

因此,對於各主要道路的建設,應另外規定得免進行環評或是環評建議列入參考即可。此外,居住在地形較為危險地區的居民,盡量先以鼓勵的方式優先補助其在他處購置住宅或租金補貼,工作時再進入山區。而市區同樣必須定期清淤,以免強降雨時造成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