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軌道建設宜汰蕪存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倚美增疑賴,靠日添不安,誰能信賴?
◆  聯合報黑白集/戳破居住正義氣球
◆  經濟日報社論/軌道建設宜汰蕪存菁







經濟日報社論/軌道建設宜汰蕪存菁


2023-08-06 02:53  經濟日報/ 社論
為檢驗軌道建設完成後是否達到政策目標,可以從三個面向檢核。本報資料照片


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在臉書上指出,受到通膨與缺工等影響,目前各縣市已經動工軌道建設的自籌款,從3,909億元暴增到5,518億元,因而「前瞻」未來可能變「錢沾」;國發會則回應,這些建設「是地方政府主動提出」,並非中央政府主導。不過,由已通車的北捷、中捷及高捷的經驗顯示,未來軌道建設極有可能變成地方政府的燙手山芋。

為檢驗軌道建設完成後是否達到政策目標,可以從三個面向檢核:首先,每日搭乘人數是否合乎預期;其次,興建後產生多少內部效益,這可以用每日每公里搭乘人次、每日搭乘人次占轄區人口比例,以及營運盈虧等三個指標呈現;最後,轄區內人口減少使用汽車及機車的外部效益有多少。以下以此三面向依序檢討北捷、高捷及中捷。

北捷耗費約7,400億元,建造出152.3公里的路網,並於1996年通車。北捷不含環狀線的五大路線,營運長度為131.1公里,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天185.7萬人次搭乘,也就是平均每日每公里1.42萬人次。這合乎之前「台北捷運建設願景圖」所預估,當路網總長度277公里以上,每日平均運量達350萬人次,也就是每日每公里1.26萬人次。另外,目前雙北人口加總為650.7萬人,因而平均每人每日使用北捷0.29次。

北捷的運輸本業從未賺錢,去年本業虧損15億元。不過,由於有車站廣告、地下街場租等副業挹注,因此,在2018年至2020年間,平均每年約賺20億元。然而,北捷並未攤提軌道、場站及維修廠的折舊成本,而是在1996至2000年時,每年以1元租金租賃每條路線。而從2001年起,每年繳納營業收入4%為租金。截至2021年為止,已繳納租金為其資本額93.5億元的七倍。

北捷興建後的外部效益相當顯著。交通部的資料顯示,台北市及新北市日常使用包括汽、機車的私人運具占所有交通工具的比例,由2009年的43.3%及56.7%分別下降至2020年的40%及53.8%。

高捷耗費1,840億元建造出42.7公里的路網,並於2008年通車。高捷原先預估每天50萬人次搭乘,但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天只有17萬人次搭乘,為目標值的34%。而以高雄市目前273.3萬人計算,平均每人每日搭乘0.062次。

高捷成立時,資本額為100億元。但到了2013年時,由於五年累計虧損87.1億元,故先減資成12.9億元,再由政府增資15億元。之後,則不再攤提折舊成本。因此,雖然高捷去年平均每日11.3萬人次搭乘,只達其營運前五年,平均每日搭乘人數11.1萬至15.4萬人次的下限,但卻產生2.15億元的盈餘。不過,若考慮折舊成本,則去年實質虧損約18億元。高捷興建後的外部效益不佳。高雄市使用包括汽、機車的私人運具占所有交通工具的比例,由2009年的79.8%增加至2020年的82.7%。

至於中捷則耗費593億元,建造16.7公里的綠線,並於2021年4月通車。中捷資本額35億,但預計今年底累積虧損30億元。中捷綠線今年上半年每日運量僅3.37萬人次,為原預估每日8萬人次的42%。以台中市目前282.6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日搭乘0.012次。

綜上所述,目前各地方政府不但興建時追加軌道建設的預算,營運後恐也會出現類似高捷及中捷的虧損,而未來人口老化的趨勢會更進一步惡化。目前各地區捷運平時搭乘人數多於假日,顯示來自民眾通勤及通學的需求超過休閒的需求。然而,去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為17.6%,而到2050年時,預估增加到37.5%。長期而言,民眾對軌道建設的需求會與日俱減。因此,政府有必要重新盤點軌道建設,以達到汰蕪存菁的效果。











聯合報黑白集/戳破居住正義氣球


2023-08-06 03:51  聯合報/ 黑白集
副總統賴清德日前視察林口選手村社會住宅,宣稱當選總統後,會在8年任期內達成社會住宅、包租代管以及租金補貼總額50萬戶社宅的目標。記者季相儒/攝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才掛保證說蔡總統卸任前廿萬戶社宅一定兌現,審計部「政府直接興建社宅」執行率僅六成的決算報告,不但真實反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市場現實,更一針戳破民進黨政府吹了許久的居住正義氣球。

蔡英文用社宅政見攫取青年選票,但無論是因為土地取得困難、興建耗時,或是向建商傾斜,政府興建社宅既有及完工戶數僅兩萬多戶,即使努力灌水,連工地模型和紙上社宅統統算上,人民仍然認為社宅就是跳票。

審計部報告指政府已建社宅遠低於弱勢族群需求,遑論青年;至於租金補貼,也因租屋黑市現象無法發揮政策效益。講白話,就是社宅杯水車薪、補貼助漲租金,以致居住困境依舊。

從現實面看,由於房價上升,房租報酬率約僅百分之二點五,租金上揚早已是現在進行式;如今房價所得比近十倍,遠高於國際標準的四至六倍,政府打房還要斟酌力道,以免釀成金融風暴。

說穿了,薪資停滯不前、房價居高不下、租金驚漲不停,弱勢與青年的居住困境,那裡是選前口號或撒幣所能解決?賴清德曾提醒青年房價在降,被酸活在平行時空;現在加碼蔡英文跳票政見,社宅、包租代管加租金補貼,堆出百萬戶願景。但他說的租屋需求僅八十萬戶,所以還留二十萬空戶養蚊子?












聯合報社論/倚美增疑賴,靠日添不安,誰能信賴?


2023-08-06 03:54  聯合報/ 社論
美國聯邦眾議院榮譽議長裴洛西於8月2日發表聲明,強調在台灣保衛自身及其自由之際,美國與台灣站在一起,外交部表達誠摯感謝。路透


二○二四總統大選已經在外交與國安領域開闢戰場,各陣營對美日外交與兩岸關係的立場主張和處理能力,成為民眾檢驗各總統參選人的重要指標。最近幾個重要的國際場景,正好反映了各總統參選人的國家戰略思維,並凸顯其維護台海和平的能力,值得關注。

首先,台美關係攸關台灣安全與生存,是我國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從親美、倚美,到扈從、附隨,主政者的立場與作法,不僅涉及國格尊嚴,更影響台美信賴關係,甚至衝擊國家安全。例如,美國眾院前議長裴洛西最近發表訪台周年聲明,強調美國與台灣站在一起,我外交部則感謝裴洛西長期支持。但外交部沒說的是,當時裴洛西悍然不顧現實訪台,導致第四次台海危機、美中無法重啟對話,令台美都難以消受,台灣付出巨大代價,後果迄今尚難收拾。

可相互對照的是,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早就高聲斥責「疑美論」,不惜「打孩子給別人看」明志;更矢志「進入白宮」,但美國並未欣然接受。賴清德踩著美中紅線一廂情願的交心表態,卻讓美國更加「疑賴」。賴清德即將過境美國,只能保持低調,甚至需由總統府正副秘書長隨行「監軍」;比較賴清德過去出訪陪同層級,美國「疑賴」與蔡政府確保零意外,顯非空穴來風。

再看台日關係原即密切,隨著美中競爭,更隱現地緣政治上的相依。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激起一部分人對美日共同協防台灣的想像。安倍遇刺,賴清德以家屬親友身分赴日弔唁,他與日本政治人物的深厚情誼,顯非其他總統參選人所能及。賴清德還延伸安倍談話表示「日本有事也是台灣有事」,甚至強調「有日本才有台灣」!

但「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固然讓許多台灣人嗨到最高點,卻讓更多日本人擔心被捲入台海衝突。賴清德可以矮化國格宣揚「有日本才有台灣」,許多日本人卻對台灣可能讓日本「有事」深感憂懼。相對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最近訪日則帶來不同的「三安」承諾;他強調,只有台海安定、台灣安全,日本才能安心。侯友宜的承諾,翻轉了安倍和賴清德日台關係的有事邏輯;他要以兩岸對話打破台海必然衝突的前提,讓日本安心。

美中競爭主軸不變,但氛圍漸緩。美國正嘗試打開與中國大陸的全面對話管道,從外交、財經、氣候,逐步邁入軍事領域。雖然美國對大陸防長李尚福的制裁阻礙了兩國的軍事對話,但大陸駐美大使訪問五角大廈,美國國防部也與大陸外交部展開司長級對話,這些雖然不能替代軍事對話,卻是重要的試探。在這種國際大氣候下,賴清德對美投名狀,不只表錯情,還踩了美國底線;而他強化台日有事聯結,也強化了日本的不安。侯友宜不若賴清德倚美,但美國不致「疑侯」;就像他也比不上賴清德靠日,但可讓日本放心。

至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他期望美國協助台灣更繁榮進步,讓台灣成為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範本,台灣要強化自我防禦能力,也應重建與中國溝通管道;顯示柯在光譜上近侯遠賴。但他的問題其實更在未經思考,慣性失言。從他在台北市長任內接待英國運輸部長獲贈懷錶時脫口「拿去賣給破銅爛鐵,還可以賣一些錢」,到最近訪日談到釣魚台主權議題時說「台灣人不是想要那塊土地,而是希望能捕魚」,迄無長進,反映了專業不足、輕蔑主權的問題,這恐怕會讓柯團隊整天滅火都來不及。